关于幼儿自信心培养的个案研究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
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
而缺乏自信并非不聪明,而是一种“不敢”、“不行”、“不好”的消极的内心体验,久而久之,会形成自卑、焦虑、敏感的性格,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不良影响案例描述:
幼儿们入园后,通过半年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大多数幼儿在参与活动中总有退缩行为,畏惧心理,最明显的特征是自信心不足。
发现这一现象,与家长沟通后了解到,幼儿回家后基本是与陪读人相处,没有更多接触其他人,回家只是复习白天的内容,没有什么其他的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孩子的行为反应与心理卫生,使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行为反应得不到适当的解决,形成了否定“自我”倾向,行为消极,以至自信心不足。
二、矫正措施
(一)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家长教育方式。
1. 1.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
俗话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
”同样,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做为家长,首先要审视自身的原因,应给孩子营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温暖的家庭气氛,在重视智育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同样重要。
不妨放下手中的家务,与孩子多沟通、交流,带领孩子走出家门,放放风筝,做做游戏等亲子活动。
与孩子建立
亲密、平等的关系,孩子在潜移默化
的教育中,陶冶了情操,让孩子在细节中感到,来自于父母的温暖与重视,使之增强了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信精神。
2.父母以赏识的眼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孩子的行为举止和喜好,好恶,在与其玩耍、交谈阅读时觉察他,从中记下孩子的性格倾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创造机会,父母应多给孩子创造发挥他们的才智机会。
比如家里有人过生日时,应鼓励孩子表演节目,随时找机会让孩子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越做越自信,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2)耐心等待,即然给了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父母不要以为孩子做不好而干脆自己来做,更不能因其做不好批评孩子,而压抑了孩子的潜能。
(3)给予鼓励,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需要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多鼓舞,使孩子树立起一个积极的自信心心态。
有父母积极的响应,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就会在平常生活中得到大力的提高。
(二)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参与中体验到合作的成功与交流的快乐在参与活动中,让自信心不足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在活动过程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并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树立自信心。
首先,创设被人承认、接受的自然过程。
幼儿对于成人的评价看的很重要,常常当作自己表现好、进步的依据。
所以,在任何一个活动环节里,我大多用肯定、鼓励的语气与幼儿交流。
如让生活自理能力很强的幼儿当小老师,教其他幼儿穿脱衣服、叠衣服、叠被子等等,都能让能干幼儿听到:“你真棒。
”在积极的肯定中促进幼儿心理素质不断进步、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情绪。
然后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验合作
的成功感,交流的快乐。
使幼儿感到我能行,我自信。
针对幼儿身心缺陷,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就近和班里别的幼儿的家长打招呼、说再见。
自己想要食物或玩具时,提供幼儿机会,让幼儿自己去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幼儿园多提供一些幼儿较感兴趣的玩具,大家一起玩,培养幼儿一起分享,并能体会其中的快乐。
多让孩子接受一些陌生人(在回家的路上,或其他的一些场所),提供机会给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并给予鼓励和适当地表扬。
以上形式多次采用,大部分幼儿基本有进步,很喜欢表现自己,对干什么事也都很有信心,由被动转为主动,巩固了自信心。
分析与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本班幼儿都有了自信心,特别是小朋友在这方面有明显进步,她现在很喜欢表现自己,能主动地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时时还需要成人鼓励,最近经常看到她自己在表扬自己,并且很开心,我们的孩子时刻需要成人的肯定,需要成人给自己打气,这样他们的自信心也就提高了。
在对本班幼儿自信心培养的过程中,我们从中得到了许多启示: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家长对孩子的重视不够引起的。
因此,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关键是家长工作。
于是教师与家长达成共识,家园共育,密切配合,促进了孩子的进步,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抓紧解决问题的要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