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自信心的培养摘要:自信心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
现如今使幼儿失去自信心的原因有许多:幼儿自身的原因、父母极端的态度、父母间的攀比、教师的偏爱与漠视等都是使幼儿失去自信心的原因。
本文从家庭教育和园内教育两方面分析阐述了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
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存在的价值,相信自己获得成功的长处,自认为是受欢迎的人,因此往往敢说敢干,易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一个幼儿如果缺乏自信心,常常表现胆怯、遇事畏缩不前、害怕困难、不敢尝试,孩子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及运动能力等发展就缓慢。
所以,培养幼儿具有自信心,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一些幼儿勇于尝试,不管在哪里都勇于表现自己。
而有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自己独立活动时不会自己想办法、出主意,爱依赖别人,常说我不会,我不知道。
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得快乐。
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体验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坚信自已有获得成功的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实现自己的愿望。
让每个幼儿都不断获得成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现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名孩子,所以在父母的眼里他们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要做什么家人都百依百顺,生怕这些小祖宗有个什么闪失。
幼儿学习吃饭的过程很长很慢,家长等不及就要喂,洗手因为怕洗不干净要帮忙洗,衣服怕穿不好要帮助穿,这些技能是幼儿在生长期间必须学习的,家长因为过度的保护,从而剥夺了幼儿学习技能的机会。
长久下来,幼儿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少。
下面我将把我观察到得一些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加以阐述并分析:(一)幼儿自身原因1.发展水平的差异每个幼儿由于其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且各幼儿的能力,智力也不同,这样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有些幼儿自认为各方面不如别人,又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导致某方面的不足,由于这些地方的不足未能及时得到弥补,从而导致了幼儿的自信心的不足。
2. 幼儿内向的性格在幼儿园里有一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每当活动时都是一个人,缺乏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而且遇到什么事情都表现出退缩的行为,都不愿意主动去尝试。
在我实习的班上有一位小男孩就是典型的例子,每次在组织一对一的活动时,他总是沉默一人,不愿参加活动,尽管怎么叫他就是不愿意。
如果一直这样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时间久了之后,这部分幼儿就会变得自闭,遇到事情不会解决,从而自信心也就随之减弱了。
(二)家庭原因1.父母之间的攀比人人都要面子,尤其是父母,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把孩子拿出来当话题,两家孩子做比较,现在的这种现象真的非常普遍。
我曾经看到这样一幕,两名幼儿各自随着其父母逛街,两家人正好碰见了,双方先互相慰问了一下聊了些家常话,之后就开始聊两家孩子的情况,对方都是说自己家的孩子有多好多优秀,但是另一位家长只是在说自家孩子的缺点,不足的地方,两名幼儿相比较之下,明显人家孩子比自家的好,这样一来,家长就开始数落幼儿了,并说着:你看人家XX多好多优秀,你呢?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拿孩子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还是拿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缺点比,都是错误的。
前者让孩子自卑,后者使孩子自负。
这些父母每当听到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就开始责备自家孩子不足,他们都忽视了自家孩子的优点,从而开始责备、训斥,这样不但会让幼儿感到自卑,就连孩子原有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消散。
2.父母对幼儿的极端态度现在大部分的幼儿都比较贪玩,不喜欢学习,导致了成绩不理想,有些家长会好好的跟孩子说明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有些家长只会动粗,用极端的方法教育幼儿。
在实习期间,有名幼儿特别调皮,成绩又不是很理想,每次做作业都不安分。
下午放学这名幼儿的家长正好向老师询问孩子的情况,老师就讲明了他在学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
本以为家长会协助老师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教育孩子,可没想到的是家长直接打了幼儿,嘴里还说回去收拾你。
就是因为家长经常数落责备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心切”,但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幼儿,遇到事就采用极端的方法对待孩子,时间久了,幼儿的自卑心理逐渐形成,有些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不行,并逐渐开始了自我放弃。
自信心饱受打击,学习的信心也就烟消云散了。
(三)园内原因1.教师的偏爱现在的幼儿园里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就是有许多教师在班上都会特别关注某几名幼儿,并给予这一部分幼儿更多的关爱以及更多表现的机会。
比如:在选值日生、小组长、或者请人帮老师做事的时候,老师都是先考虑让那些受关注的幼儿来担任这些职务,往往忽略了其他的幼儿。
在这些情况下,那些不被关注的幼儿就觉得自己不优秀,再加上老师没有平均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觉得自己不行,最后幼儿的自信心就会受挫。
2.教师的漠视每位幼儿的能力、智力都不同,在发展水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面对聪明一点的幼儿,老师会耐心教导,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而面对“笨”的幼儿,教师的态度就非常冷淡。
例如:我所在的实习班级有一名幼儿,他做的算术题目没有几条是对的,于是,我问他老师讲的算术有没有都听懂,他不说话,正当我准备为他在讲述一遍时,主班老师过来跟我说:“你别教他了,没用的,教了他还是不会。
”就因为老师认为他笨,或者说教了几遍还不懂的原因,所以不愿意去教,这样一来,幼儿的自信心饱受打击。
(四)家园教育不协调教育幼儿时,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也是很重要的。
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一位幼儿都进行鼓励、表扬,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园内教师都给每一位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但是回到家后父母却什么都不让幼儿做…种种行为,因为家园之间的不配合,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左右摇摆,可想而知,教师在幼儿园灌输的知识,回来都被家长扼杀了,如此一来,幼儿的自信心也就随之减弱了。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幼儿时期是人类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认识世界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好奇、模仿性强,对家庭、父母的依赖性强。
这一时期的教育对形成幼儿良好品质,奠定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每一位幼儿家长都要认识到家庭熏陶和教育的作用,做好孩子的启蒙教师。
(一)家庭教育1.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过:“凡是儿童能自己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完成。
”当孩子有强烈的要求“我自己来”的愿望时,家长应因势利导,尊重孩子的愿望,相信孩子虽小但是具有巨大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从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
如3到4岁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收拾玩具等。
到了5到6岁得时候,可以进一步的让孩子自己盥洗、洗小件衣服(如袜子)等。
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仅能培养孩子得自理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在幼儿做事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嫌弃孩子这也干得不好,那也做的不对,甚至干脆不让孩子插手,这样不止剥夺了孩子学习,发展的机会,更是无异在向孩子暗示:你没有能力做好这些而丧失信心,甚至造成孩子处处依赖别人的不良心理。
2.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孩子树立自信最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也会做得很好,也许在常人看来这微不足道,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必要的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同时,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值,要发展地看待孩子,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以此来改变他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而不是当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说我进步了”,而家长却说“你得意什么,离好孩子的标准还差远了”。
或当孩子兴冲冲地说“今天作业我只错了一题,老师还奖励了一颗糖”,而家长却说“人家XX每次都是全对的”等。
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对做好孩子没了兴趣,缺乏信心。
而父母多说一句“你进步了很多”,“希望下次能全对”,这样的两句话简单的话却将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很好的效应。
3.用肯定的言语和鼓励的言语促进孩子树立自信心英国哲人詹姆士·哈格里夫斯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特别是儿童)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
孩子如果能经常孩子如果能经常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会使他们兴趣盎然,信心百倍,情不自禁地向前努力,也能满足其潜在的争强好胜的欲望,增强其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在实践中所做的任何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予以支持和适当帮助,并尽可能地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心的动力。
父母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比上次进步了”,“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你能做好”,“我们再试一次”,“你能行”等等。
总之,父母要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只说鼓励话,不说抱怨挖苦的话。
因为父母的每一声赞许犹如一束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田,每一位孩子,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都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肯定,都渴望得到鼓励、赞许,特别是那些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
因此,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平常;少一些歧视,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冷眼,多一些赞许,让孩子享受到温暖的阳光。
那么,无论哪种层次的孩子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这样,潜能将被激发,奇迹将会出现。
当然,还要适当把握赏识力度,不同孩子赏识的程度不同,如胆小、呆板的孩子多肯定鼓励、少批评指责,对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孩子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扬长避短,好孩子、任性的孩子适当赏识,多提新的更高的要求或多鼓励他克服任性的行为。
(二)园内教育1.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
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
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
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
自信心较弱的幼儿在班里往往比较沉默,不太表现自己的优点,也很少引起老师的注意。
但每个幼儿都有自己优点,所以老师要特别关注这些沉默的幼儿,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我们都要以口头表扬或糖果予以鼓励,一些正面鼓励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提高做事的兴趣,还能让孩子从成功中增强自信心,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