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1第11章——儿童学习迁移规律与教学应用
11第11章——儿童学习迁移规律与教学应用
家长的教育观念制约着他们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学习观和幼儿观 两种教育观念值得重视。
(2)幼儿园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应采取家长会,发放家园联系手册或家长通讯,确立家长开放日等, 说明家长参与的意义以及需要家长怎样协助教育孩子。
(3)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
通过训练心理官能,迁移将会自动产生。 ➢ 评价:认为学习内容不重要,重要的是训练
心理官能。忽视了学习者的知识、学习方法 等的掌握。一味强调训练心理官能(注意力、
记忆力等)
共同要素说
➢ 代表人物:桑代克 ➢ 经典实验:估计面积实验 ➢ 观点:一种学习之所以能够促进另一种学习,
是因为两种学习具有相同的共同要素。 ➢ 评价:学习中有共同成分有可能产生积极的迁
影响儿童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相似性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学习的定势
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 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
知识 小课堂
4.教育与教学指导 知识的熟练与理解程度、学习活动的多样性等
学习迁移理论
01
形式训练说
03
经验类化说
05
认知迁移理论
02共同要素说源自04关系转换说形式训练说
➢ 代表人物:沃尔夫 ➢ 观点:迁移是通过训练心理官能得到的。
感谢聆听
主讲人:宋美兰 2020.6.2
关系转换说
➢ 代表人物:苛勒 ➢ 经典实验:小鸡觅食 ➢ 观点:迁移的产生主要是对学习情境内部关系理解。
突出个体认知因素的作用。 意义:学习者对学习情境中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
迁移的根本条件。即发现两个学习经验间的共 同关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 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包含迁移;
注意 问题
幼小衔接并非意味着幼儿园小学化。 幼小衔接并非一时一事,而是长期的工作。 衔接应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方位进行。
二、促进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的措施
促进幼儿身体和动作的发展
培养幼儿对小学的感情和入学欲望
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措施
指导家长做好幼儿入学准备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适应能力
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密切配合
幼儿家长应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家中,尽量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和睦整洁有序的家庭环境,还要自己以 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
一、幼儿园小学迁移与衔接的必要性及注意问题
必要性
儿童进入小学后,社会角色,生活内容,生 活场所以及与老师的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 显的变化,心理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儿童学习的迁移规律与教学应用
目 录
01 学习迁移的概述 02 学习迁移理论 03 家庭—幼儿园迁移与合作 04 幼儿园—小学的迁移与衔接
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述
学习迁移的概念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是指新旧知识之间的一种相互影响。 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迁移的分类
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移,但相似也可能干扰;迁移学校的学习应力 求与现实情境相似,避免教育与现实脱节。
经 验 类 化 说 (概 括 化 理 论)
➢ 代表人物:贾德 ➢ 经典实验:水下打靶 ➢ 观点: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只是产生
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两种活动中概 括出共同的原理。 评价:只要学习者对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迁移。 而概括的前提是学会原则、原理,这与个体能力有关。
幼儿园教育立足点是面向多数幼儿,而家庭教育可根据幼 儿发展水平,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家园合作是幼儿教 育发展的共同方向。
促进家—园迁移与合作的措施
(1)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2)幼儿园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3)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全面培养
(1)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儿童获得的认知结构的特征, 如概括性、稳定性等都对迁移 起着重要作用。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家庭—幼儿园的迁移与合作
家庭—幼儿园迁移与合作的必要性
(1)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幼儿的教育是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共同作 用下实现的,但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奠基教育。
(2)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协调与补充
① 水平——垂直 ② 顺向——逆向
③原理——
正迁移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迁移对幼儿的作用
迁移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01
通过各种形式的迁移,儿童的知识经验得以不断改造、扩展、概括,心理得以发展。
02 迁移规律对于幼儿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利用迁移规律,有利于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