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一、作业题一(第一章~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 等渗性缺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因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故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为外科病人最常见的缺水类型。
常见原因:①消化液急性丧失;②体液丧失于第三腔隙。
2.完全胃肠外营养:若病人所需的营养物质全部经静脉途径供给病人,则称完全胃肠外营养。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严重创伤、感染等危重病症时,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4. 呼吸末正压(PEEP):是指呼气末借助呼气端的阻力阀等装置使气道的压力高于大气压。
可以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使萎陷的肺泡扩张,改善通气和氧合,并减轻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是降低肺内分流量,纠正低氧血症。
5. 急性排斥反应:是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时最常见的一种排斥反应,常发生于移植术后几天至数月内。
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可出现特异性地针对移植物抗原的一切免疫反应现象,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二、单选题B ECD D A D D C D AE A D A E C D C A三、简答题1.简述补钾的注意事项应注意浓度、速度、用量等要求。
①掌握总量,一般每日补钾40~80mmmol,相当于氯化钾3~6g;②控制浓度,每升液体含钾量不超过40mmol(相当于氯化钾3g);③限定速度,输注含钾溶液每小时不超过20mmol(相当于含0.3%氯化钾溶液500ml);④尿畅补钾,成人尿量超过每小时40ml后,才可输注含钾溶液。
2. 简述肠内营养支持病人误吸的预防措施和发生误吸后的紧急处理措施。
预防:①每次喂食前评估病人的意识状态,有无咽反射;输入食物前评估管道位置是否正确。
②评估病人的基础呼吸状态,在喂食过程中,监测呼吸状态;咳嗽、呼吸短促都是误吸的指征。
③喂食期间或喂食后半小时抬高床头30°,以促进食物借重力通过胃十二指肠括约肌,减少误吸的危险。
监测胃潴留情况,如果潴留量≥200ml,应暂时停止输注或降低输注速度。
呼吸道原有病变时,应考虑行空肠造瘘。
必要时选用渗透压低的营养液。
④如果病人有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插管,在喂食时应保持气囊膨胀。
⑤一旦误吸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停止输注食物;通知医师;抬高床头30°;将胃内容物吸净。
即使小量误吸,也应鼓励患者咳嗽,咳出气管内液体。
如有食物颗粒进入气管,应立即行气管镜检查并清除。
应用抗生素治疗肺内感染,行静脉输液及皮质激素消除肺水肿。
⑥记录喂食停止时间,病人的表情以及呼吸状态的改变。
处理:一旦误吸发生,停止输注食物;通知医师;抬高床头30°;将胃内容物吸净。
即使小量误吸,也应鼓励患者咳嗽,咳出气管内液体。
如有食物颗粒进入气管,应立即行气管镜检查并清除。
应用抗生素治疗肺内感染,行静脉输液及皮质激素消除肺水肿。
3.列举ICU获得性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机体因素,包括原有疾病(如免疫缺损或缺陷、糖尿病、肾衰竭)、各种体内置管、不能移动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空气及各种装置的污染、无菌操作不严、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等。
4.简述犬咬伤后创面的处理方法及免疫治疗方法。
1.伤口处理(1)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2)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乙醇涂擦伤口。
(3)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伤口应敞开,不宜一期缝合,也不应包扎。
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2小时后方可缝合和包扎;伤口深而大者应放置引流条,以利于伤口污染物及分泌物的排除。
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等以控制狂犬病以外的其它感染。
2.免疫治疗(1)狂犬病疫苗接种首次被伤后:原则上是越早越好。
一般咬伤者于0(注射当天)、3、7、14、28天各注射狂犬病疫苗1个剂量(儿童用量相同)。
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婴幼儿可在大腿前外侧肌肉内注射。
禁止臀部注射。
(2)被动免疫制剂使用伤后应以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行伤口周围浸润注射。
注射动物源性抗血清前必须严格进行过敏试验。
若为阳性,可逐步加量脱敏注射,用完全量或改用人源免疫球蛋白。
应与首针狂犬疫苗接种同时进行(暴露后尽早实施)。
7天内注射血清仍有效。
尽量避免在接种疫苗前一天以上注射抗血清。
四、病例分析题1.某5岁患儿,腹泻3天,10余次/天,可能会发生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2.男性,30岁,下肢被汽车压伤后4天,尿量小于200 ml/24h,伴有恶心、呕吐、嗜睡、昏迷、抽搐等症状。
化验:血肌酐460 µmol/L,尿素氮26 mmol/L。
问:①可能的诊断是什么?②目前的治疗措施是什么?③该病人的护理要点有哪些?病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答:可发生脱水,低钾血症。
因为大量丢失消化液使体液容量不足产生脱水,消化液基本为等渗液,在病程中若患儿能得到适当的水和钠补充,再加上肾脏的调节,可维持渗透压正常发生等渗性脱水。
若病程中因口渴过量引用纯水而未补充钠盐,则可出现低渗性脱水。
若病程中得不到适当的水分补充,因呼吸、皮肤蒸发继续丢失相当数量的水而无相应的电解质丢失,则可产生高渗性脱水。
因消化液中含有丰富的钾,丢失消化液过多可产生低钾血症。
2.急性肾功能衰竭。
透析疗法。
护理要点:1.病情观察与监测(1)严格记录病人24小时的液体出入量;(2)观察水肿情况;(3)定期监测生命体征,严格监测血电解质的变化。
2.限制蛋白的摄入,同时保证热量供给。
3.防止感染。
4.透析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透析设备的运行情况,对血液透析病人应注意有无热源反应、失衡综合征和症状性低血压。
作业二(第九章~第十五章)一、名词解释1.颅内动脉瘤:是因颅内局部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局部脑血管扩大形成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颅内动脉瘤不仅可以引起局部压迫症状,若破裂常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
2.酒窝征:乳房肿瘤增大可致局部隆起。
若肿瘤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乳房表面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
3.橘皮征: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可侵及乳管使之短,将乳头牵向癌肿一侧,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内陷。
若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4.Horner征:亦称为颈交感神经综合征,指颈部肿瘤等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
5.Pancoast肿瘤:亦称为上叶顶部肺癌,可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1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颈交感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水肿、臂痛、上肢静脉怒张和运动障碍。
二、选择题B A ECD D B D B B C D D D D C C C A E三、简答题1.简述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
血压应控制在稳定状态,避免血压剧烈波动造成动脉瘤破裂;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2.简述开颅术后病人头痛的原因及特点。
①切口疼痛多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给予一般止痛剂可奏效。
②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头痛,多发生在术后2~4日脑水肿高峰期,常为搏动性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需依赖脱水、激素治疗降低颅内压;脱水剂和激素的使用应注意在24小时内合理分配。
③若系术后血性脑脊液刺激脑膜引起的头痛,需于术后早期行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
应注意脑手术后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头痛均不可轻易使用吗啡和哌替啶。
3.简述避免或减轻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水肿的方法。
术后预防性抬高患侧上肢,防止发生患肢水肿。
按摩患侧上肢或进行握拳、屈、伸肘运动,以促进淋巴回流。
注意保护患侧上肢,不在患肢进行测血压、静脉穿刺等护理操作。
术后3天患侧上肢制动,避免上臂外展,下床活动时应用吊带托扶。
4.简述乳腺癌病人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
为避免患侧上肢功能障碍,应鼓励和协助病人早期开始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术后3~5日,开始肘部活动;术后7日上举;10天外展。
腋下引流管拔除之后,术后10~12天左右可教病人逐渐作上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能自行梳理头发。
四、病例分析题1.60岁,男性,剧烈咳嗽之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
查体:神清,右侧眼睑下垂,右侧瞳孔8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4 mm,对光反射存在。
体温36.8 ℃,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90 mmHg。
颈项强直,克氏征(+)。
腰穿:颅内压高,引流出血性脑脊液。
初步诊断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问:①为进一步明确诊断需要做何检查?②此疾病发生的诱因有哪些?如何预防出血?③目前主要护理措施有哪些?2.女性,37岁,因右乳乳腺癌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现为术后第1天,病人T37.4℃、P88次/分、R24次/分、BP125/80mmHg,胸部用绷带加压包扎,皮瓣下置引流管持续引流,病人诉伤口疼痛,且现在不能自己洗漱、进餐、如厕等,病人向家人和护士诉说不能接受一侧乳房切除的事实。
问:①列出病人目前2个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②叙述病人患侧上肢的护理要点及功能锻炼方法五、病例分析题参考答案1.答:①脑血管造影。
②主要有运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但部分病人可无明显诱因或在睡眠中发生。
预防出血的方法主要有适当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剧烈波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等。
③目前病人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给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维持正常血压,使用药物降低血压时,注意观察有无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遵医嘱使用止血剂,使用氨基己酸时,应注意观察血栓形成迹象。
2.护理诊断:①疼痛:与手术切口有关。
②(进食、卫生、如厕)自理缺陷:与术后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有关。
③自我形象紊乱:与乳癌根治术切除一侧乳房有关。
④潜在并发症:出血、患侧上肢水肿、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
患侧上肢的护理要点:术后3日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保持内收姿势;注意观察患侧上肢末端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抬高患肢,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穿刺、量血压等操作。
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术后3~5日,开始肘部活动;术后7日,上举;10天外展。
腋下引流管拔除之后,术后10~12天左右可教病人逐渐作上臂的全范围关节活动,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能自行梳理头发。
作业三(第十六章~第二十三章)一、名词解释1.急腹症:由于腹腔内、盆腔内和腹膜后组织或脏器发生急性生理病理变化,而产生以腹部症状和体征为主、同时伴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称为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