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

汕头发展调查报告篇一:汕头市社会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汕头市禁摩社会调查报告关于汕头市禁摩的调查报告调查目的:为了让汕头市取消禁摩令,特做相关调查。

调查时间:XX年2月19日星期日调查地点:汕头市调查方式:走访、采访调查的范围、对象:汕头市民一、调查情况(一)交通拥堵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特别是富裕人员的持续增加,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员拥有私家车,不断出现的私家车,与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货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使得原本就拥堵的城市交通变得愈发严重,甚至可以造成了“走到哪里,就堵在哪里”的局面。

可以说,交通堵塞是一个必须重视的严峻的社会民生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为了切实了解城市交通的堵塞现象与分析其根本原因,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在汕头市一主要交通路口蹲点观察了上、下班高峰时期的车辆通行情况。

具体如下:2月19日17:30-18:30,地点:金砂路与龙眼路交界路口(设有转向红绿灯、无摄像头,设有人行天桥);因数车流、人流高峰期,本人通过蹲点记录交通混乱情况主要有:1、车辆闯红灯:出租车26辆,私家车6辆,公交车5辆,摩托车78辆,自行车14辆,行人17人;2、摩托车驾驶员不带头盔:约占经过的摩托车数量的70%左右;3、行人闯红灯、不走人行天桥;4、车辆不按转向灯行驶,如左转灯亮,仍有部分车辆直行等;5、其他交通混乱情况,如摩托车搭载2人以上、大货车照常经过等。

因时间关系,本人只在上述路口蹲点观察记录,因本路口对于市区道路交通状态有较好的代表作用,因为作为本文的重要依据,上述交通混乱行为也大致代表了目前市区的主要交通混乱情况。

(二)公交不发达本人通过乘坐不同的公交线路车辆,以及结合自身一直以来在市区乘坐公交车的经历,总结出公交车存在的主要状况如下:1、公交线路规划不科学、不全面,例如一些地方根本没有公交车到达(如周厝塭);2、公交车数量普遍较少,如17路、19路等;3、公交车班次少,候车时间长,主要跟公交车数量少有直接联系,本人试过等19路公车的最长记录是1.5小时;4、公交车司机素质低,司机很少做到礼貌服务,部分公交车司机还经常闯红灯(如24路),有时到站不停车,有时出现司机骂乘客的事件;5、公交车车况及设备差,有多条线路仍使用九十年代初期的公交车,夏天没空调、冬天不能关窗、座椅是坏的,遇到下雨天,车外下大雨、车内下小雨等情况时有发生;6、其他情况如公车站无站牌或站牌损坏未补休、车辆不报站、投诉没有效果等。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了本市的公交车存在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此可见关系民生的公交事业,切实对人们的出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出租车管理混乱但凡在汕头乘坐过出租车的人都知道一个现象,那就是汕头的出租车基本都不打表,不管是什么样的出租车公司和司机,都严重存在着这个问题,给这个城市的出租车打上了很差的烙印。

另外,出租车管理混乱,市民或游客乘坐出租车收到不公对待或服务差,向有关部门投诉,基本都是石沉大海;另一方面,出租车司机交通意识和服务态度差,经常闯红灯、抢客、占道,对待顾客蛮横、奸诈等,所以,这个城市的出租车给人的印象都是很差的。

加之部分私家车违法拉客,造成恶劣竞争,也给交通造成严重的隐患。

(四)停车位不足市民杨姐反映,她家住在菊园,自从规定车要停放在划定的停车位后,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要转好几个圈,运气好时才能找到一个停车位,有时候,耽误了很长时间也找不到一个停车的位置,她只能把车开进园区随便停放。

杨姐抱怨说,菊园附近园区“扎堆”,这些比较老的园区都不设停车场,周围的居民每天为了找停车位而烦躁不已的人不在少数。

杨姐说,划定的停车位太少是造成停车难的主要问题。

在菊园附近,兰园、凤园、竹园等几个园区紧靠在一起,这些园区都不设停车场,楼间距也很小,只够一辆小车通过,但还是有一些车辆停在了园区内的小道上,有的车堵到了人家家门口,这使得园内的空间显得更狭小。

在一些区间路上,划定的停车位数量很少,在龙眼小学附近近百米的路段上,只有5个停车位,而且还都划在临街铺面的门外,有一个停车位就被放上了“门口请勿停车”的告示牌。

一些没有划做停车位的地方也都停放了车辆,显然划定的停车位是供不应求的。

汕头计划市区范围内禁摩,使得不少人为了上下班方便,不得不买私家车,这让原本就已稀缺的车位变得愈发紧俏。

二、问题分析(一)造成我市交通拥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现有城市道路的路面窄、路况差,交通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严重影响交通畅通;2、机动车的车辆数量增加急速,远远超过了道路的车辆容积率,直接导致道路的“供不应求”;3、汽车驾驶员未能完全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出租车司机和货车司机,经常出现闯红灯等现象;4、摩托车驾驶员缺乏交通安全意识,不戴头盔,闯红灯,不按道形式,超载、飙车等现象严重;5、部分市民的交通意识差、素质不高,闯红灯和乱穿马路现象严重、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道现象严重;6、道路沿街商家的占道经营,使得道路变得狭小,商业中心、学校、医院等地方经常出现大面积拥堵等。

(二)造成公交车不发达的原因主要有:(1)、有关部门投入有限,管理混乱,导致公交事业长期停滞不前;(2)、公交车数量太少,而且不同的线路分配数量不合理,例如一些热门的线路和较清闲的线路公交车数量一样;(3)、公交车管理部门管理不善,对于车辆行驶的班次、频率、司机的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方法;(4)、对公交车司机的管理不严格,客户服务意识不强,官本位思想严重;(5)、公交车硬件设施差,没有定期或不定期更新设备,无法吸引更多的市民乘坐等。

下面一个实际的例子,就可看出公交车给人们的出现造成的影响:去年刚从广州某大学毕业的小陈刚来汕头上班时就对汕头的交通现状大有看法,他决定从自身做起,乘公交车上下班,坚决不买摩托车。

但一年下来,他觉得这个做法不实际,因为现在他从事的是业务工作,经常要往外跑,而乘坐公交车不但要花去不少费用,而且还很费时间,有几次因为公交车误点而差点误了事。

近日他不得不放弃篇二: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汕头市环境调查报告陈恩颖033211010一、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汕头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东经116°14′40″至117°19′35″,北纬23°02′33″至23°38′50″,地球北回归线与中国海岸线的交汇处。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沿海岛屿40个,海岸线长289.1公里,原辖汕头市区、潮阳市、澄海市及南澳县;现辖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龙湖区和南澳县,其中最大的岛屿南澳岛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日照XX-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每年3月,是省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干湿明显,4-9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80%左右。

年平均气温21oc-22oc,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期间,最冷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二、大气环境总的来说,汕头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为全国5个空气达优城市之一,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范围17~91,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全年达到ⅰ级标准的天数为一年的1/3,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

中心城区酸雨出现频率低于7%。

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和南澳县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均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和广东省参考评价值。

潮阳区和澄海区酸雨频率分别为21.6%和20.0%,南澳县城区基本无酸雨。

废气排放方面,年均工业废气排放总量300亿立方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5万吨,工业烟尘排放总量4100吨,粉尘排放总量6.5吨。

工业废气污染的主要行业为电力行业。

全市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90%,烟尘排放量总排放量的85%。

华能汕头电厂是汕头市最大的大气污染源,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8%;烟尘排放量为1500吨,占全市总量的33%。

市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尾气排放,截止XX 年6月份,市区共有汽车5.4万辆、摩托车22.4万辆,机动车排气超标率达29.1%,其中二冲程摩托车、公共营运车、微型货车等部分车型超标率较高,机动车排气污染已给城市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空气质量的主要控制对策: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各类废气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继续实施《汕头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全面限制使用高硫煤(油),有效控制二氧化硫排放。

加强烟尘控制区日常监控,截至XX年底,全市共建烟控区8个,总面积为359.88平方公里,全市烟控区覆盖率达100%。

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促进超标机动车污染整治,禁止使用含铅汽油,有效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和公车班次,积极倡导城市绿色公交。

三、水体环境汕头市境内独立流入南海的河流有韩江、榕江、练江、濠江等。

其中韩江和榕江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ⅱ类、ⅲ类水质。

韩江部分河段水质类别为ⅳ类,超标项目有石油类;练江有机污染严重,水质属劣ⅴ类,超标项目主要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和石油类。

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全市近岸海域5个测点的水质均符合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相应功能区标准。

废水排放方面,全市废水排放总量为19200万吨。

其中城镇生活污水占75%;工业废水占25%。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排放量3.9万吨,其中生活排放量占90%,工业排放量占10%。

纺织行业、造纸行业、食品行业、机械电子行业列全市工业污染负荷前四名,这四个行业cod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cod排放总量的29.19%、27.96%、12.52%、7.81%;其废水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28.99%、20.93%、8.66%、13.26%。

总的来说,汕头市饮用水源水质良好,各项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 ⅲ类标准。

梅溪河和新津河二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至XX年末,全市拥有污水处理厂1座,日处理污水14万吨,全年共处理城市污水4937万吨,其中处理生活污水4747万吨,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33.13%,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62.54%。

全市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数共有293套,处理能力20.38万吨/日,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6.66%。

四、土壤环境全市耕地面积约80万亩,土壤多为肥沃的冲积土,由于近海,土壤大多含盐量高,少数地区存在盐渍化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