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研究报告

2018-2019年度中国智慧城市市场研究报告

2018-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
市场研究报告
目录
一、智慧城市背景 (5)
(一) 智慧城市概念界定 (5)
(二)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6)
二、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6)
(一) 2018年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6)
1、2016年-2018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分析 (6)
2、发展特征分析 (7)
(二) 2018年智慧城市细分市场分析 (9)
1、2018年智慧城市产品细分规模分析 (9)
2、2018年智慧城市行业细分规模分析 (12)
3、2018年智慧城市区域细分规模分析 (12)
三、2018年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分析 (13)
(一) 智慧政务 (13)
1、2016-2018年市场规模分析 (13)
2、主要特征分析 (14)
3、2019-2021年市场规模预测 (16)
(二) 智慧交通 (17)
1、2016-2018年市场规模分析 (17)
2、主要特征分析 (18)
3、2019-2021年市场规模预测 (20)
(三) 智慧医疗 (21)
1、2016-2018年市场规模分析 (21)
2、发展态势分析 (22)
3、2019-2021年市场规模预测 (23)
四、2019-2021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分析 (24)
(一) 未来三年市场规模预测 (24)
(二) 2019-2021年智慧城市细分市场预测 (25)
1、智慧城市产品细分规模预测 (25)
2、智慧城市行业细分规模预测 (25)
3、智慧城市区域细分规模预测 (25)
五、主要厂商分析 (26)
(一) 华为 (26)
1、云计算策略分析 (26)
2、云计算投资分析 (28)
3、主要云计算产品分析 (29)
(二) 东软集团 (31)
1、智慧城市策略分析 (31)
2、智慧城市投资分析 (32)
3、智慧城市产品及解决方案分析 (33)
(二) 太极计算机 (34)
1、智慧城市策略分析 (34)
2、智慧城市投资分析 (36)
3、主要智慧城市产品分析 (37)
(五) 思特奇 (37)
1、云计算策略分析 (37)
2、云计算投资额分析 (38)
3、主要云计算产品分析 (38)
六、策略建议 (40)
表目录
表1 2016-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与增长 (7)
表3 国家智慧城市的相关政策及规划 (7)
表3 2018年智慧城市产品细分规模及占比 (10)
表5 2018年智慧城市行业细分规模及占比 (12)
表5 2018年智慧城市区域细分规模及占比 (12)
表8 2016-2018年中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14)
表8 2019-2021年中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预测 (16)
表8 2016-2018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与增长 (17)
表9 智慧交通主要政策概览 (19)
表8 2019-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测 (20)
表8 2016-2018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与增长 (21)
表9 智慧医疗主要政策介绍 (22)
表8 2019-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23)
表17 2018-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24)
表18 2019-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产品细分规模预测 (25)
表19 2019-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细分规模预测 (25)
表20 2019-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区域细分规模预测 (25)
表23 华为云服务产品分析 (30)
表21 东软集团智慧城市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分析 (34)
表22 阿里云服务发展历程 (35)
图目录
图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6)
图3 2016-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与增长 (7)
图3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 (9)
图4 2018年智慧城市产品细分结构 (10)
图4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与服务支撑平台总体功能架构 (11)
图5 2018年智慧城市行业细分结构 (12)
图5 2018年智慧城市区域细分结构 (13)
图7 2016-2018年中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与增长 (14)
图7 2019-2021年中国智慧政务市场规模预测 (17)
图7 2016-2018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与增长 (17)
图5 中国智慧交通整体功能架构 (18)
图7 2019-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市场规模预测 (21)
图7 2016-2018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与增长 (21)
图5 中国智慧医疗应用整体功能架构 (22)
图7 2019-2021年中国智慧医疗市场规模预测 (24)
图23 2018-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24)
图30 华为云的战略构想 (27)
图31 华为云战略示意图 (27)
图32 华为云计算服务模式 (28)
图33 华为云服务产品系统架构 (29)
图34 华为桌面云解决方案FusionCloud (31)
图35 思特奇云计算解决方案 (39)
一、智慧城市背景
(一) 智慧城市概念界定
智慧城市(smart city)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2010年,IBM正式提出“智慧的城市”愿景,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

新型智慧城市(New smart city)是以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六个一”即“一个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的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集合、一个城市运行中心、一套标准”。

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遵循体系建设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构建开放的体系架构,通过“强化共用、整合通用、开放应用”的思想,指导各类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共性基础“一张网”:构建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夯实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实现城市的精确感知、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惠民服务。

一个通用功能平台:构建一个通用功能平台,实施各类信息资源的调度管理和服务化封装,支撑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智慧化,有效管理城市基础信息资源,提高系统使用效率。

一个数据体系: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数据体系,通过对数据的规范整编和融合共用,实现并形成数据的“总和”,进而有效提高决策支持数据的生产与运用,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一个高效的运行中心:构建新型智慧城市统一的运行中心,实现城市资源的汇聚共享和跨部门的协调联动,为城市高效精准管理和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支撑,更好对城市的市政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宏观经济、民生民意等状况有效掌握和管理。

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需要通过政府主导,结合各城市特色,分类规划建设内容和核心要素,建立健全涵盖“建设、改革、评价”三方面内容的标准体系。

(二)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2010年后,智慧城市理念在中国经历短暂的概念普及,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2013-2015年间,国家层面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试点的密集发布;地方层面表现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得到积极推进。

为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国家通过采取分批试点的方式来推进实施。

2013年1月,住建部确定成都市等99个智慧城市试点;2013年8月,确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3个城市作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2015年4月,确定84个城市作为第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前三批智慧城市试点共签约311个城市。

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8月,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包括83%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且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智慧城市群。

图1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二、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一) 2018年智慧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1、2016年-2018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分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