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

地质勘察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鹏辉大道北侧安置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1 前言工程概况受桐乡市崇福镇皮草产业园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浙江城建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拟建的安置小区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规划国道南侧,规划四路北侧,本次勘察拟建建筑为4F 的农民安置房共71幢,其中双联排建筑69幢、独幢建筑2幢,总建筑面积约68750平方米, 框架结构,总高度约14米,柱网尺寸:×米(2跨),最大单柱荷载1000KN,拟采用浅基础或桩基础形式。

岩土勘察工程等级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综合划分为乙级。

勘察目的和任务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的目的是通过岩土工程勘察,为拟建工程的基础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和设计参数。

其主要任务如下:查明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工程地质岩土层纵横向的空间分布规律、各地基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工程特征,分析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均匀性。

查明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的河道、沟浜、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并提出处理方案。

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地基岩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参数,选择并评价基础方案。

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提出适宜的桩型及桩端持力层建议,估算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分析桩基础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查明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和变化幅度,并判定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

对场地20m范围内的饱和砂土、粉土进行液化判别、计算液化指数、确定液化等级;划分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为建筑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勘察依据及所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1:500)甲方、设计方对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要求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国标《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行标《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行标《建筑工程地质钻探及取样技术标准》(JGJ/T87-2012)省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省标《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J10-5-98)其它相关的规范及规程勘察方法和完成工作量本工程勘察根据该场区附近的地质情况,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及场地施工条件,主要采用钻探和静力触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作业,1台XY-1型钻机和1台电脑化静力触探仪进场施工。

本区块共布置91个勘探孔,其中钻探取土孔3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60个,钻探孔采用全孔泥浆护壁钻进。

取样采用系统取样和土层控制取样,确保各土层满足统计要求,软土土样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法采取,砂土及可塑以上粘性土土样采用普通取土器重锤少击方式采取,土样质量满足试验要求(Ⅰ~Ⅱ级)。

具体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一。

野外勘探工作于2015年7月8日~7月20日进行。

勘探点放样测量根据周边已建建筑及道路,实地采用经纬仪及钢卷尺结合现场条件进行勘探点的测放工作,勘探孔孔口高程为黄海高程,引测点为场地东侧已知高程N点米(黄海)换算所得,施工前须根据高程基准系统进行复核。

完成工作量统计表表二勘探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 自然地理气象、水文概况桐乡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

又深受海洋、地形、水系等自然因素影响,构成了春夏季“雨热同步”,秋冬季“光温互补”的气候特征。

多年年平均气温℃,年际间变化不大。

一年四季具有冬长秋短、冬冷夏热的特点,冬夏季节较长,春季约有72~78天。

在每年的4月初至6月中旬,平均气温℃~℃,气候温和;夏季约有92~98天,在6月中旬至9月中旬,7月份是一年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温度达℃;秋季60~66天,在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平均气温在15℃左右,秋高气爽,是一年中的收获季节;冬季130~135天,在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3月下旬,其中1月份为最冷天气,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温度—℃。

桐乡市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间约小时左右;多年平均全年无霜期为天,初霜期一般在11月中旬,终霜期在翌年3月中旬。

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积温多年平均为℃,大于0℃的积温为5813℃,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千卡/cm2。

桐乡境内降水充沛,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达亿立方米,平均年降水量为1178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毫米左右,年际间差异较大。

年降水量月份分配很不均匀,主要呈双峰型雨季和双峰型旱季的特征。

第一个雨季出现在3月至6、7月,主要是春雨和梅雨,以梅雨为主,峰值基本在6月,俗称梅雨型。

第二个雨季在8月至9月,俗称台风雨型。

相应地在这两个雨季中,河网水位偏高,各地的河网最高水位也发生在这两个阶段。

本区50年一遇最高洪水水位(桐乡市区域)为黄海高程米。

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潜水,主要赋存于填土、粉土层中,其水位受大气降水、地表水补给及季节变化等影响。

根据区域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对建筑材料一般具微腐蚀性。

地理环境拟建场地位于桐乡市崇福镇南阳村村委西南,腾辉大道北侧。

场地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场地地貌单元属于浙北平原区,为冲积、湖积平原地貌,地貌类型单一。

勘探时整个场地的地形地物已改变,大致已经过平整,仍有个别建筑物未拆除,整个场地总体较平坦,孔口地面标高为~。

本场区周边环境无污染源。

3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构造本区域大地构造属杨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的余杭~嘉兴台褶三级构造单元。

新构造运动自第四纪中更新世晚期(Q22)开始,沉积了厚度较大的松散沉积物,新构造运动以大面积整体缓慢升降,以沉降为主,但强度较弱。

区域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第四纪地层。

地震场地地处于上海~上饶地震副带,为上海~杭州~级地震危险区一部分。

据历史文献记载,从公元929年至2001年6月为止,嘉兴地区曾发生过M≥3级地震59次,其中M≥4级地震7次,M≥级地震2次,最大地震为公元929年嘉兴发生5级地震。

可见,场地历史地震活动虽频繁,但震级小、强度弱,属区域地壳稳定区。

4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构成和特征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拟建场地第四纪地层为冲(湖)积相、海相交互沉积的粘性土、粉土、淤泥质粘性土地层。

根据外业勘探、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结合场地土成因类型,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岩土层可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细分为8个工程地质亚层,现将各地基岩土层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底标高~米。

杂色至灰褐色,含建筑垃圾等,局部为粘性素填土。

第(2)层:粉质粘土,该层局部位置缺失,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褐色,软塑,饱和,含云母屑及铁质氧化物渲染网纹,中等至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4-1)层:粘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青灰、灰黄色,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较有光泽。

第(4-2)层:粉质粘土夹粘质粉土,该层全场分布,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色,软塑,含铁质氧化物,干强度高,中等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夹粘质粉土。

第(5)层:淤泥质粉质粘土,未揭露,层顶埋深~米,层底标高~米。

灰色,流塑,饱和,含云母屑,高压缩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

第(5夹)层:砂质粉土,该层局部分布,分布区揭露层厚~米,层顶埋深~米。

灰黄,中密、局部稍密,湿,局部夹层状软塑粉质粘土,干强度低,中等压缩性,低韧性,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

地地层分布及变化情况详见“场地地层一览表”和“工程地质剖面图”。

各地基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及设计参数参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和“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表中各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的规定,以各工程地质层为统计单元,对土工试验成果进行数理统计,经过鉴别筛选,剔除某些不合理数据,然后由微机进行统计,提供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成果,依据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参照有关桩静载荷试验资料,并结合本地区经验提出预制管桩及夯扩桩各岩土层桩的侧摩阻力特征值q sia和桩端土的端阻力特征值q pa(见“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设计参数表”),供设计使用。

5场地地基土的岩土工程性质分析与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本地区属区域地壳稳定区,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基土分布基本稳定. (但有暗浜分布)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评价场地地下水情况拟建场地区域内地下水性质属孔隙潜水。

勘察期间统一测得场地部分勘探点的潜水水位埋深于地表下~左右。

水位年变幅在左右。

该潜水水位升降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周边河道水位等影响明显,并随季节性变化。

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本场地位于温带湿润区,地下水位埋藏浅,确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

本场区周围无污染源及相关污染史,参考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其水化学类型为HCO3—型水,PH值约~。

根据省标《工程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33/T1065-2009)判别标准,按Ⅱ环境类型及弱透水土层进行地下水腐蚀性评价,在长期浸水条件下,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

场地地基土腐蚀性评价场地地下水水位埋深较浅,场地地基土经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过滤,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

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及施工的影响对于静压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时因挤土效应,可能出现超孔隙水压力情况,引起土体隆起、地下水位抬升,对周边建筑及地下设施有危害作用,并可引起邻桩上浮,出现质量事故,因而当大面积桩基施工时,宜布置一定数量的应力释放孔,或采取预陶土孔等措施减少挤土效应,桩基施工完成后,休止期应不少于28天,方可进行基坑开挖。

对于夯扩桩,地下水对桩基施工影响微弱。

场地地震效应和场地饱和砂土、粉土的液化判别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标准,本工程各拟建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以及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划分标准,本场地所属地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