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地质填图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路线地质:属点间的一种连续观察和记录,首先写 明路线方向、行迹及沿途露头情况,然 后再记录路线上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及 所测产状、所取样品等。
下一个点:“点号”、“点位”、“点性”、“描 述”、“路线 地质”……使整条路线成为一个完整、连 续的记录。
路线小结
是对整条路线一个系统归纳及综合分析、研究 的过程。从所见到的各地层、侵入岩(脉岩)、构造及 矿化蚀变及接触关系等各类特征总结出一个“四维” 空间模型,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结论,与本条路线的 “目的任务”相对应 ,必要时做信手剖面。
地质填图 具体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专题
地质图
概念: 地质图是用一定的符号、色谱和花纹将 地壳一部分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按一定的 比例概括地垂直投影到地形图上的一种图件。
种类
(1) 比例尺:小比例尺(<50万)、 中比例尺(5-20万)、 大比例尺(>2.5万)。
(2)性质:区域地质图(中、小比例尺): 矿产图、 地形地质图。
矿区地质图(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 地质构造图、 构造岩相图、
综合地质图等。
地质填图
地质图是由地质人员经野外实地填制而成。 方法:主要是路线地质调查。
首先确定填图单元:根据区内已有地质资料,通过综合 分析、研究、对比,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经野外实地踏勘 及剖面控制划分和厘定测区填图单元,并确定各填图单元
特征、主要标志及相互接触关系等。 同时,填图人员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填图路线的布置
尽量垂直工作区主构造线,即以穿越法为主 ,辅以追索法。另外,路线应布置在可观察到更多 的内容和露头区。
路线要统一布置,布置时要充分考虑:地质体及 异常、矿(化)点分布、主构造线方向、基岩出露 情况、地形地貌、交通等综合因素。不同区域其路 线间距应有所不同,不同性质路线其人员安排和观 查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一般先布主干路线,再布辅 助路线。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再系统布置路线,异常区、 成矿有利地段(部位)要有目的地加密路线,做 到每条路线都要目的性很强,带着问题去跑路线 ,这样才能使每条路线真正达到目的和解决地质 问题,并能有新的发现。
总结归纳
尽量垂直测区主构造线、穿过已知 异常区及矿(化)点、尽可能多的观察 到基岩或残坡积露头、目的性强、有疏 有密,不能等间距同方向机械地布置。
路线间距
基本路线间距: 1:5万为500m左右; 1:1万为100m左右; 点距不大于线距。
但不能机械地等间距布置路线,基岩区及异常 区、成矿有利地段要适当加密;第四系覆盖区或 大面积岩体等简单区要适当放稀,任何地质工作 都以达到地质目的为前提。(1:1万草测现做的 比较多,其基岩区一般为100-200m,第四系覆 盖区为200-400 m即可)。
内容包括:
工作量:路线长、地质点、样品。 取得成果:地层、侵入岩、构造、矿化,接触关系。 存在问题:本条路线未能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建议通
地点:
地质手图:
点号:D2001,“2001”中的“2”代表组号,后三位当 点号。
点位:GPS坐标(写全):4220251,18240225。
点性: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点、脉岩点、矿化点、化
石点、控制点、露头点、碎石点。
描述:从宏观到微观,要求层次清楚、写真写实、描述详
细、文理通顺、整洁美观、概念准确、重点突出、 产
对中、深变质岩系要划分构造--地层单位、构造 --岩层单位、构造--岩石单位,研究变质岩内的含矿层 、含矿建造、变质岩石、变质带、变质相对矿床、矿化 的控制作用等。
剖面综合整理后成“综合地层柱状剖面图”。
地质填图
手图:同比例尺或放大一倍的地形图,要进 行裱糊。手图是地质填图最基础、最原始的资料 ,最终要归档。一般一个填图组固定一套手图; 与记录完全对口,是路线上所有地质及实际材料 的综合表示。包括:路线观测点、路线、地质体 花纹、界线、接触关系、构造、脉岩、矿化蚀变 、产状、样品等。
路线布置必须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 上,即必须将已有资料充分收集研究:包括区域 资料、地、物、化、遥等。
首先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然后熟悉工作区 已知化探异常、物探异常、矿点、矿化点基本特 征及遥感初步解译成果(环形构造、线形构造及 各类构造交汇部位)等,同时,要经野外实地踏 勘(选择主干路线,进一步了解主要地质体出露 及分布情况、主构造线方向、交通、露头分布) 。
状测量正确并说明测的何种产状(层理、层面、流
理、线理、断层面、接触界面、岩性界面、叶理
等)、在何处所测、文图对口。
定点描述
首先进行详细观察,将点周围(至少半径 50m范围)各类地质现象看清楚,在综合分析理清 思路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系统、客观、真实、准 确的描述,如同一篇短文一样,要求观查准确、 描述正确,使用科学术语(专业用语),不能用 白话和土话,“定名和结论”与“现象”一定要 对应。同时要取必要的样品→代表性标本必须取 ,以便连图,如发现矿化蚀变带除采集标本外, 一定要取光谱或化学样品。必要时(重要地质现象 )要进行素描、摄影及追索。
大致查明侵入岩体、脉岩的形态与规模、产状、 主要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结构构造、岩石化学、地球 化学特征、侵入岩体内外接触带的交代蚀变现象、同化 混染现象、分异现象特征及接触带产状等。
对火山岩要划分火山岩相,研究火山机构、断裂 、裂隙对矿液运移和富集的控制作用及与火山作用有关 的岩浆期后热液蚀变、矿化特征;
填图单元的确定
正式进行野外路线调查前,首先确定工作区 填图单元。
经充分收集资料、认真研究和野外实地踏勘 后,初步确定工作区基本填图单元后,通过测制剖 面最终确定填图单元。即每个填图单元都要有1-2 条剖面控制。
通过测制剖面,大致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 列、岩石组合、岩性、主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 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和含(控)矿 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手 图
记录本:首页(即扉页)的内容要逐项填写,如编 号、姓名、时间、单位等。
目录:观察地质点点号、路线小结、页码。 索引:重要地质点、地质素描、地质摄影。 封面:野外工作结束后统一印制标签,逐项填写。
工区 编号 路线号 记录 日期
第×册 D3001-3089××× Nhomakorabea×年×月×日
正文:日期:
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