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托物言志手法在《爱莲说》中的运用
石方园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
《爱莲说》是我国古典诗词运用托物言志的一个典型案例。
《爱莲说》这篇文章在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周敦颐,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字茂叔,程朱理学的代表人之一。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
周敦颐十五岁时丧父,因家贫一家四口随母来衡州投靠舅父郑向,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视甥如子,按郑家敦字辈取名入藉。
因喜爱白莲,郑向就在自家宅前西湖凤凰山下构亭植莲,负笈其间参经悟道,《爱莲说》因悟而作。
《爱莲说》中说先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通过对莲“生长环境”的描写,赋予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的性格特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通过对莲“体态”的描写,赋予了莲“豁达、正直、不攀附权贵。
”的性格特征。
“香远益清”通过对莲“芳香”的描写,表现了莲“美名远播”的特征。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通过对莲“风度”的描写,表现了莲“庄重、清高。
”的性格特征。
通过强调莲的美好品质来说明自己喜爱莲的原因。
然后接着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通过正面描写“菊”是陶渊明这类隐逸者的象征,和反面描写“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的“君子”品质。
总之,采用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
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
《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的一个很成功的案列,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