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下车库设计方案

地下车库设计方案

万科地下车库设计省钱心法在目前房地产市场以“现金为王”的开发形势下,对于地下车库开发成本的节约就很有必要了,省下来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一、规划要求:控制车位比例地下车库的造价比较高,普通地下车库的造价一般是地上住宅土建造价的两倍左右。

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必须减少造价,做经济型的地下车库。

从规划的角度针对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五期与无锡万科金域蓝湾为例分析: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五期:地处新兴片区,客户定位为首次置业,小户型产品为主流,其新政比例仅为90/20(90平米以下的户数占总户数的20%),为平衡无锡万科金域蓝湾,可以加大小户型的比例到90/70。

规划设计要求车位比例为辆/户,最后通过与规划局沟通,最后按辆/100平米考虑,就此一项为魅力五期节约投资1785万,如下表:无锡万科金域蓝湾:地处市中心核心地段,客户以再次改善居住为主,但项目受新政比例90/35(90平米以下的户数占总户数的35%)的影响,全区90户数很多,导致要考虑的停车位过多。

规划设计要求车位比例为辆/100平米,通过与规划局沟通,最后按辆/户考虑,就此一项为金域蓝湾节约投资7100万,如下表:可见,小区规划争取最有利于开发需求的车位比例,是解决地库经济性问题的根本。

首次置业以小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宜按每百平米来控制车位比较合理;再次改善以大户型为主的居住小区,宜按每户来控制车位比较合理。

二、地库设计范围5个要素设计地库首先要考虑其可实施的范围,掌握好了设计范围,才能使地库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否则既浪费了空间又节约不了成本。

影响地库设计范围的因素大概有如下几种:1.上部建筑是否要连通在做地库范围的设计时,要考虑地下车库与住宅主体是否要在地下层连通,要否设计地下大堂等。

地库和住宅尽可能的保持一定的距离,要基础保证施工的操作面,特别是基础有高差时,更应根据土的力学性质,留不同的距离,减少基坑维护费用,档次要求高的小区一般考虑住宅地下入户。

2.销售和开发分期当整个小区要做分期开发时,地库的设计也要考虑分期建设,否则会对下一期的建设和前一期的销售带来麻烦,分期建设就要设缝,带来部分建设成本的增加。

3.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首先我们要根据规划要求计算出需要的总停车数量,然后减去地面的停车数量就是需要建设的地下停车数量了,再结合住宅的主体进行地库的范围设计,在地库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

4.六级以上人防采用全埋地下室人防地库一般要求的层高要比普通地下车库高,不能做半地库,也不能在地库上随意开洞进行采光或通风,一般做到层高米,考虑双层机械停车库,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效率。

5.必要的设备用房一般小区肯定会有、生活水泵防、消防水泵防、变电所等配套的设备用房,为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在规范匀许的前题下,我们尽量把设备用房放在地下车库里。

以无锡万科魅力之城五期为例,初步地库方案面积在6万多平米,停车1553辆,地库的车均面积在40平米左右。

优化地库方案分成四个较小的单体,总面积在万平米,停车1575辆,地库的车均面积在30个平米以下。

两者相比面积减少近万平米,车均面积减少10平米,每个车位约能省2万元,1500多个车位造价一共就能节约投资3000多万元。

所以,地下汽车库的设计范围应尽量规整,尽量减少地下室无用面积的范围。

提高车库的利用率,降低车均面积是节约成本的关键,是任何后期降低含钢量结构优化所不能比拟的,选择合适的地库方案才能真正降低无效成本。

三、地下车库建筑设计地下汽车库的设计须满足《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经济型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的要点主要有:出入口设计;坡道的宽度,曲线坡道内径和宽度;车位柱网的确定;层高的确定因素;地库覆土厚度的确定;地库的构造做法等。

1.出入口设计车库出入口的设置原则:2.坡道宽度小汽车转弯须满足其最小转弯半径,所谓最小转弯半径,即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小汽车最小转弯半径不等于环道内径,一般为 6 米。

环道内径一般不小于米即可,曲线坡道宽度一般单行为4米,双行为7米。

如下图表:相应单车环道数据计算结果一览表(单位:mm)(说明:1.考虑在实际使用中的诸多因素本图集建议小型车辆的单车环形道尺寸应至少满足以下要求:R。

≥ r2≥ W≥;2.当单体设计中考虑设有车体较长的小型车时,其环形车道的外半径、内半径及道宽应通过计算适当加大。

)以上图表经分析可以得出,小汽车的坡道内径一般不小于米,外径一般不小于米,坡道宽度不小于米。

如果要考虑到较长的小型车或中型车,坡道的转弯内径和坡道宽度还要适当放大。

除了在宽度上要分析坡道的合理性之外,坡道的坡度也需要其合理性。

一般坡道的坡度含纵向和横向坡度两个内容,它们直接关系到车辆进出和上下行驶的方便程度与安全程度。

对于小汽车停车库直线坡道的允许最大坡度,日本规定为17%,美国为12%,英、法、德、前苏联分别为12%、14%、15%、16%,但通常采用的不是最大坡度,例如,日本常用12%~15%,德国10%~15%,前苏联为%。

曲线坡道的总坡度应小于直线坡道,一般不超过14%。

从国外经验和我国情况出发,地下停车库坡道纵向坡道(以小汽车为主)的建议值为:直线坡道15%,曲线坡道12%,但其起止部位均要设有坡度为相应坡道一半的缓坡。

3.车位与柱网汽车库内的停车数量与车位布置和结构柱网有着最直接的关系,柱距除了满足结构的经济性之外,同时还要考虑车辆停放的合理性以及车辆行驶的方便性,只有综合考虑好这些因素,才能做出既经济又合理的地下汽车库。

常见的停车方式有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和平行式停车。

平行式停车的车位为*米,车道宽为不小于米;斜列式30°或45°前进式的车道宽也为米,60°前进式的为米,后退前进式为米;垂直停车前进式的车道宽不小于9 米,后退式的为米,一般情况采用后退式停车。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目前国内外停车库车辆停放方式普遍采用倒进顺出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方式,每辆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

由于住宅小区地下停车须最大限度地提供停车数量,采用此方式停车最为合理。

具体停车方式图表如下:除了在停车方式上有经济性的讲究之外,在车库内的柱网布置也需要有其合理性。

对于单建式地下停车库,停放小型车时不宜采用两柱间停一辆车的方式,以免柱过多;对于附建式,则有时因上部建筑柱网尺寸较小,而两柱间停一辆车可能是合理的。

在选择停车间柱网时,除满足技术要求和使面积指标达到最优外,还必须考虑结构上是否经济合理,包括结构跨度尺寸不应过大、材料消耗量要小、结构构件尺寸合理、在平面和高度上不过多占用室内空间、柱距与一定的结构形式相适应,以及柱网单元种类不应过多等方面。

具体停车库柱网与停车的关系如下表:经过分析与研究,对不同的停车方式对应的柱距经济性考虑如下图:4.地库的层高合理的地库层高,对降低其成本是很重要的。

一般确定地库层高的原则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合理的选用地下室底板的构造做法,根据实际构造来计算层高;第二,在确定层高时,精确计算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以及结构梁高;第三,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应采取“设备用房局部降(升)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第四,管线综合。

其中,管线综合注意遵循的原则:(1)应尽量使“主风道”靠近车道外侧设置或走车位上空;(2)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置喷淋;(3)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在风道下方;(4)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在主车道处。

另外,采用宽扁梁也是在结构上降低层高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地下车库计算层高的基本内容如下表:其中管线常用的计算高度为喷淋≥200mm(喷淋需要高度为150mm,预留50mm安装高度),通风道300mm~500mm(含50mm的安装支架高度),电桥架一般150mm 高。

5.地库顶的覆土地下汽车库顶板的覆土厚度一般根据三点确定。

首先,地下室顶板覆土厚度应结合景观方案精细化设计,不同种植区域覆土厚度应不同。

也可采用树池或堆土来种植,目的是尽量减少覆土荷载优化成本。

其次,如采用覆土种植,建议覆土厚度为:种植大树处覆土局部1200mm高,普通乔木处800mm,草坪一般300~400mm高。

第三,方案阶段,给排水专业应给出排水方案,根据水管布置长度及上方有无行车情况确定所需覆土厚度,进行局部调整。

此图为万科魅力之城 A 块一地库,投影部分为小乔木种植范围,通过二次堆土,满足小乔木的栽植,土坡为二次找坡,精细化设计,如下图为其断面:四、地下车库结构设计地下室成本的控制制约于各部位构件的设计,是综合体的体现,因此针对各构件必须全面考虑才可能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现有地下室设计结构类型基本均为框架结构,外围为混凝土挡土墙,详细测算其中的两个地下室,其含钢量指标如下:根据上表数据,通过比较发现,地下室顶板及井字梁的用钢量最大,占到总用钢量的一半左右。

所以,地下室顶板上作用的荷载对含钢量影响很大,减少作用在顶板上的荷载,可以减少钢筋用量从而达到节约钢筋的目的。

若建筑布局合理,并能有效控制景观覆土厚度,消防车道布置合理,在结构有利部位的话,结构整体含钢量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除了在结构的含钢量上可以减少车库的成本之外,在地库结构的构造上,也可以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1.基础形式不同的地区,地质构造也不尽相同,则对于地下汽车库的结构要求也有所不同。

以无锡地区为例,其地下抗浮水位相对较低(约米),如能充分利用地下水位高度,将对节约工程造价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对埋深、覆土和层高的综合设计,在无锡地区,根据计算结果现有地下室均未设置抗拔桩,基础为筏板形式,水浮力靠结构自重平衡,因此,基础造价得以大幅下降。

因为水浮力靠结构自重平衡,结构上需增加配重,通过比较发现,在基础底板上增加荷载是经济有效的方式(不增加顶板荷载)。

当然,确保结构自重与外部景观荷载,采取必要的降水措施对结构正常使用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施工雨季期间,一定要做好降水和场地排水工作。

2.伸缩缝或后浇带设置伸缩缝势必会造成一部分建筑面积的浪费,因地下室温度应力不明显因此规则结构一般不设伸缩缝,只设置后浇带。

只有当地下室结构平面严重不规则,才会在应力、变形集中的地方设置伸缩缝,当然分期建设也会设缝。

后浇带间距一般控制在40~45 米左右比较经济。

3.底板底板配筋主要控制指标是裂缝,而且底板承受较大水浮力作用,为保证其刚度,底板厚度不应设置过薄,在一定板厚情况下,底板配筋大部分区域为构造配筋。

若底板为梁板式,底板可以薄一些,但底板上浮力均要传至基础梁上,基础梁配筋势必很大,无形中就会造成结构上的浪费。

而且设置基础梁也会增加基础施工难度,鉴于此种考虑底板一般设置为无梁楼盖体系,对减少地库的成本更合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