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文言文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文言文中考试题解读

初中文言文中考试题解读三春中学:赵修玉新课标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北师大版本初中语文文言文1.童区寄传/柳宗元2.李寄/干宝3.狼/蒲松龄4.*说虎/刘基5.愚公移山/《列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小石潭记/柳宗元(08、2012年中考)8.游高梁桥记/袁宏道9.游高梁桥记/袁中道10.黄生借书说/袁枚(2013年中考)11.孟论学习/12.与朱元思书/吴均13.爱莲说/周敦颐(2015年中考)14.芙蕖/李渔15.荔枝图序/白居易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2009年中考)17.曹刿论战/左传18.唐且不辱使命/《战国策》19.晏子使楚/《晏子春秋》20.口技/林嗣环21.岳阳楼记/范仲淹22.醉翁亭记/欧阳修23.隆中对/司马光(2010年中考)24.周处/刘义庆(2014年中考)25.记承天寺夜游26.水调歌头.中秋27.陋室铭/刘禹锡28.桃花源记/陶渊明(2011年中考)29、出师表 30、鱼我所欲也2010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8分)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6.上文选自课文《隆中对》,作者是(朝代)史学家(人名)。

(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挟天子而令诸侯()②民殷国富()8.翻译下列句子。

(2分)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9.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

(6分)陈晋之读书法清·陈善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①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

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

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注释】①陈晋之:人名。

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

③癖:毛病。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遂无书不读()②然旋读旋忘()11.翻译下面句子。

(2分)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12.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2011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14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乙】明日,宿旦子冈①。

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

②甫:刚。

③洵(xún):确实。

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①黄发垂髫()②甫行数里)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阡陌交通()②悉如外人()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④自恨不如远甚也()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标一处)(2分)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2012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乙】夜雪大作。

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

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作品注释[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

[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

[3]流行:远行。

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

(2分)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明灭可见()③任之而已()④辄复不遂()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

(14分)【甲】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袁枚《黄生借书说》【乙】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

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

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无稽之言,剿袭之说,谀佞之文,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顾炎武《日知录》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若业为吾所有()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③姑俟异日观()④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7.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孔子曰:“何陋之有?” b.之虚所卖之c.吾不得而见之矣d.多一篇,多一篇之益矣8.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来源:学#科#网Z#X#X#K]②若此者有损于己,无益于人,多一篇,多一篇之损矣。

9.【甲】文的论点是【乙】文的论点是两文共同的论证方法是(4分)2014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⑵处遂改励。

()⑶具以情告。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9-11题(6分)书黄筌画雀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

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

”验之信然。

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9.上文作者是代的文学家苏轼,我们曾学习过他的一首咏月词。

1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验之信然。

惟颍川徐庶与崔州平谓为信然。

B.虽画师且不能。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乃知观物不审者。

乃不知有汉。

D.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1.本文揭示了一个艺术创作规律,那就是:。

(2分)2015年中考文言文试题(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14分)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9.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10.《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分)纵观近几年我市中考试题,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文学知识的积累;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能正确朗读文言文,按意义划分朗读节奏;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能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翻译浅易文言语句;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其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