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罐汽车产品的安全技术详解实用版

油罐汽车产品的安全技术详解实用版

YF-ED-J7238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油罐汽车产品的安全技术详解实用版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示范文稿)二零XX年XX月XX日油罐汽车产品的安全技术详解实用版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

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油罐汽车,也称流动加油车、运油车,主要用作石油的衍生品(如汽油、柴油、原油、润滑油及煤焦油等油品)的运输和储藏。

根据不同的用途和使用环境有多种加油或运油功能,具有吸油、泵油,多种油分装、分放等功能。

油罐汽车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广大司机朋友关注的重点,只有做好油罐汽车的安全使用及其防范措施,才能安全出行。

1.油罐车的安全设置要求汽车油罐车是散装油品公路物流运输的专用工具,对小宗油品或不通火车的地区大多是采用这种工具运输。

汽车油罐车的构造比较简单,罐体由3mm厚的钢板制成。

量油口装在罐前端,并有导尺筒直通罐底;人孔设在罐中部,罐底有排水阀,排油阀并配有扶梯。

油罐车常备有一套隔热、加热和用惰性气体保护的安全设备。

为保证消防安全,汽车油罐车应满足以下技术条件:罐体内应装有防波板,以减轻油料在行车时的震荡冲击。

防波板应带有孔眼并镀锌,防波板的数量不宜少于两个,把罐体分隔成三个可以相通的隔间,以消除油罐内静电聚积。

罐体上部应设有安全阀,以防受大阳曝晒时引起罐体的压力增高而导致破裂。

为防止静电积聚,车上应设有静电接地线的线柱,以便导除静电;为保证一旦失火的应急使用,油罐上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干粉灭火器,并不少于两具。

所运载的油品闪点特别低时,应加惰性气体保护。

由于运输物质的特殊性,对油罐车运输的安全性要求较严,主要应符合以下规定。

应具有消除静电起火的措施,罐体尾部设置消静电装置。

作业时应具有可靠的接地装置及罐式车与受液设备形成导静电通路的保护装置。

金属管路注意两点之间及管道与罐体、底盘与罐体的连接处应有导静电片,管道任意两点之间或任意一点到接地处或罐体的内部导静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接地处软管两端的通路电阻应满足国家规范要求。

电气元件和导体连接应可靠,屏蔽良好,有防爆措施。

罐体两侧应具有防止起火的醒目的字样或其他明显标志。

运油车发动机排气管为前置式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应配备防火帽,以防发生意外。

2.油罐车油料的静电及其产生(1)静电的产生。

纯净的航空燃料是一种高绝缘的弱极性介质,它们本身极少可能产生流动电荷,但却具有一定的储存电荷的能力。

通常(航空)燃料总是含有一些活性杂质(如各种金属盐、氧化物磺酸等),它们可来自炼制中残存的杂质、储运中混进的污染物,也可来自练制中有意加入的各种添加剂。

这些活性杂质在静置油中总的来说呈电中性,但其分布是不均衡的。

由于界面的特性吸附,会使一种极性的离子紧靠界面(称固定层),而另一种极性离子距界面相对较远,受界面的约束要小些(称扩散层)。

这种结构一般叫“电偶层”。

当然油流动的时候,扩散层的一部分离子就会被冲到下游。

冲到下游的过剩离子虽然会向接地物逸散,但由于高绝缘的燃油具有一定的储荷能力,而使电荷逐渐积聚,如果这种带电油进入油罐,就会在液内和液面上方空间形成静电场。

这种静电场内含的电荷量虽然不是很大,但由于空间电荷的电容很小,所以电位很高。

如液面电荷常常以数千乃至上万伏的高压形式存在,并向低压接地目标放电;如果放电能量超过油汽点燃能量,混合气浓度又在可爆范围内,就有爆炸起火的可能性。

事实上,当傍晚或夜间加油时,常常会发现液面上有蓝色光点闪烁,这就是液面电荷在放电。

这种经常存在的放电现象并没有引起经常性的爆炸事故,其原因是放电量不够,或油汽浓度过高的缘故。

但当有外界因素干扰时,即使在上述状况下也有转化为可爆条件的可能。

如油中出现不接地的金属漂浮物,或油面上方有金属突出物等,就会大大加强放电的能量,转化成引燃性的火花放电。

当然如果罐内的电荷本来就很多,出现静电爆炸事故就不是偶然的了。

(2)静电引起火灾的条件。

静电是同性束缚电荷的积累,不能很快同异性电荷相结合。

静电特征:高电位、小电流、电位差很高(可达数千伏),电流很小(一般为百分之几安培)。

静电放电现象总是火花放电,静电消失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减弱。

静电产生一般为电解过程,即两表面紧密接触后的分离,气体电离,凝固作用电位等方面。

电荷分离现象与物质的导电率有关,导电率越大,产生的电荷越容易恢复中和,静电荷越不容易积累。

要产生静电荷,两个物质中一个必须是不良导体。

输送和灌到易燃液体时,会发生电荷分离。

静电引起火灾,必须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产生静电荷;有足以产生火花静电荷积累;有积累电荷以“引起火花”形式的放电,这就是火花间隙;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性蒸气--空气混合物。

(3)飞机加油车静电量的现状。

目前,装备的加油车静电量普遍较高,比国外同类车高出几倍、十几倍。

而欧美一些国家的加油车起电量大多都控制在20~30μC/m'以下。

通常各国把30~5OμC/m'作为给大飞机加油的安全界限,因此从评价静电安全来说,国产飞机加油车大多是不符合要求的。

如果用大流量加油车加油,油面电压还要增高。

国产加油车静电高,实验证明,加油车的静电95%以上来自过滤器。

过滤器进口端电量是0~4.9μC/m',出口端增加到132~619μC/m'。

事实上几乎所有加油车的静电源都可视为过滤器本身,而其后的管道、胶管等在宏观上非但不参与起电过程,反而成为逸散电荷的部件。

所以,加油车静电量的等级主要取决于过滤器类型、面积和流量。

通常过滤孔隙越小,吸附离子和发生电荷转移的能力就越强;过滤面积越大,流速越快;起电量也越高(大多呈线性关系)。

3.汽车油罐车的使用安全汽车油罐槽车装油设备不符合规范、设备失灵、冒油泄漏、静电放电和人为的误操作是发生汽车油槽车火灾的主要原因。

根据经验教训,保证汽车油槽车装油安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静电接地不可忽视。

从汽车油罐槽车来看,静电主要产生部位是泵、过滤器和管道。

油槽车加注系统的静电产生量比地面管道高得多。

有关资料反映:如果用一条长250m、直径100mm的地下管以2500L/min流量泵送油时,从加油枪出来的电荷经过油槽车后电荷量增大,这些静电主要产生于油槽车的过滤器,所以如果汽车油槽车未接地就进行装卸作业,油罐体可带10kV以上的电压;因此对于静电隐患,必须采取以下措施:装油前先接好接地线,并经常检查其完好情况和接地电阻是否符合防静电标准;装油时油管必须伸至油罐底部,管口距罐底部应保持在15cm左右,并严格控制灌装初速在1m/s以内,直到出油口被浸没后再逐步加大流速,但最高流速不得超过4.5m/s,以杜绝喷溅造成的静电事故;装油结束后,必须在稳油5min后才能断开接地。

因为装好油后,由于油品在罐内流动,致使油面电位还要保持几分钟之久。

(2)不能因为有良好的接地而放松警惕。

静电接地只能导走与其紧密连接的“导体”(金属、人体、导电液体等)上的静电,而对于不与其连接的孤立导体以及非导体(油类、橡胶、树脂、玻璃等)上的静电荷却无能为力或在短时间内难以导除;因此,操作者在静电接地的同时,还应该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并注意随时可能出现的隐患,同时要掌握正确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办法和抢救措施(3)防止人身带电。

在装卸作业时,人体必然要与工作对象(汽车油槽车)、工作物相接触产生摩擦,这便极易产生静电,并有可能形成静电放电,如果此时恰遇易燃易爆的油蒸汽,就会发生爆炸事故。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穿防静电工作服和防静电鞋,其目的是将人体接地。

此外,所穿鞋子应为薄尼龙袜或其他导电性袜子,严禁在防静电鞋底上粘贴绝缘胶片,并应作定期检查。

(4)对“转换装油”造成的事故也应足够重视。

这种事故主要发生在用装过汽车的槽车来装柴油的时候,汽油的闪点低于柴油,如果把柴油注入一个含有汽油蒸气的槽车内,汽油蒸气因被倾入的柴油液体吸收而减小压力,随之空气被吸入槽车内,且在液体表面与空气吸入点之间的某处就形成了易燃混合物,遇静电积聚放电即会产生爆炸事故。

因此,在需要“转换装油”时,必须先将槽车内的汽油清除干净,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5)必须使用符合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的设备。

发油台的自控、遥控、计量仪器仪表、阀门等设备,必须定期检验和标定,并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发油设备的材质不能轻视。

发油管严禁采用不导电的聚乙烯软管做输油管线,装卸油品时严禁使用塑料容器。

以上都是最基本的安全常识。

同时对静电接地装置不能凑合,一定要严格按规范办事,认真安装,定期检查。

对目前普遍使用夹子和磁力接头接地的,不应随便夹在或吸附在油槽车随意部位,甚至在油漆的表面。

这是对防静电极为不利的,更是一种大的隐患。

4.防止油罐车静电起火的措施静电带电条件一一分离电荷要比重新结合电荷多,为此两个物体中必须一个是不良导体。

如果两个表面的导电率都很低,那么分离后两物体总是带相反电荷,物体上电荷分布随导电率的减少而增加。

主要是改造设备,抑制静电发生。

(1)采用缓和器和歧管加油。

为了防范给加油车加油的静电,还可采用缓和器和歧管加油等措施。

缓和器实际上是一个始终充满燃油的小油箱,使油流进大油罐之前在此处停留一段时间,释放掉大部分电荷之后再进入油罐。

歧管加油是采用几个分管向油罐各单元同时加油的方法。

现一般都是一个加油口集中加油,在该单元内电荷集中,油面电压较高,采用歧管加油可显著改善油罐内电荷的分布及液面电位值。

如飞机油箱采用单管加油时,在油箱内可产生0.06mmJ的火花,当油箱内有电荷接收体时,火花可达0.8mmJ而使用歧管加油时,即使有电荷接收体也没有发现火花出现。

对于大型罐车被挡油板分开的单元越多,这种加油方式应越有益。

运输过程中控制静电聚集方法:油罐隔板分开,行驶中保持拖地线着地。

掌握静电规律,采用合理操作技术,防止静电起火。

(2)控制火花间隙。

报警器--避免受油时溢出;气压调整阀--调整油罐内外压力差。

上述二者必须是非金属材料制成。

用油尺测量罐内油时,会在尺和液面间形成火花间隙。

若此时与大地电位相同(接地或跨接),会使该量油尺附近的电位梯度有所减弱,减少静电放电可能性。

(3)控制加油速度。

通常管道的起电量与加油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