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文学概述一二节

先秦文学概述一二节



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 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 既反 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 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
(三)水神话
《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 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 海内经》)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
雷,艮(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沼泽。







3、商、周彝器铭文 在传世的数千件商代和周初的有铭彝器中,保留了较早的史家记事 文字。这些商、周钟鼎彝器铭文,可说是历史散文的源头。 商代早期的彝器铭文,类同甲骨记卜文字,往往三言两语,非常简 略。商代后期彝器铭文则有所发展。如《丁巳尊》: 丁巳,王省夔京。王易小臣俞夔贝,惟王来征夷方,惟王十祀有五, 肜日。(《殷文存》上) 文字虽简略,却能紧扣该彝器制作这一中心,清楚而明确地记述了 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商代彝器传世者不多,今存者多属周代之物。西周彝器铭文,不仅 文字有所增多,如《毛公鼎》铭文长达490余字;而且形式颇为讲究, 有的还杂以韵语,甚至有几乎通篇用韵者。如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 鸡虢川司的《虢季子白盘》,铭文长111字,记述了虢季子白奉周王命 征伐猃狁于洛之阳,立下战功,受赏于周庙,故作宝盘以记之的事。除 第一句外,一韵到底。


第三、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
先秦有些文学作品,并非一时一人所作,它们或由集 体创作,或经过后人加工修改,原始作者和创作年代都难以 确指。先秦文学的本来面目,使之存在许多可争议之处,这 也是先秦文学作品不同于后代作品之处。

第二节 上古神话
一、神话的产生

神话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认为,在自然知识极其幼稚,生产技术极其

第一,口头文学 1、原始诗歌 当人类有了语言,便产生了诗歌。诗歌是最早的文学样式,且与人类的劳动生活紧密 相连,并且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

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 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曾经 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 中留下不 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 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 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四)战争神话:对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故 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落后的古代,人们征服自然的欲望,只能通过幻想来满 足,‚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这样,便产生了神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神话的定义: 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二、神话的保存及分类
虢季子白盘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虢季子白乍宝盘。 不显子白,壮于戎工,经维四方。搏伐严狁,于 洛之阳。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 超超子白,献馘于王。王孔加子白义,王各周庙, 宣射爰乡。王曰“白父,孔□又光。” 王赐乘马,是用左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 戉,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而战国时期则无疑是散文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三、先秦文学形态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 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 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万物之极”。


第二、文、史、哲不分
先秦时期,文化呈现一种综合态势。先秦文学并非纯文 学,某些作品是史学著作,如《左传》、《战国策》;或哲 学著作,如《孟子》、《庄子》。这些史学和哲学著作也富 有文学意味。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元谋人
山顶 洞人
仰韶 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龙山 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部落联盟 炎帝、黄帝、 尧、舜、禹
周 1046
商 1600
夏 2070
春秋争霸与战国争雄 秦帝国的建立和覆灭
一、什么是先秦文学

广义的“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直至远古,包括原始社 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奴隶社会(夏、 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二)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
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絚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絚人也。 絚:gēng 绳索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 (lan4)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 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 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 州平。
二、先秦文学发展轨迹

第二,书面文学。书面文学萌芽时期的作品包括: 1、殷商甲骨卜辞。它是中国最早的散文。特点是内容简单,形式朴 素,文字简略,不成篇章。严格说,还算不上文学作品,但可以说含有 一定文学因素,标志着我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 来雨?(《卜辞通纂》) 戊戌卜贞:今日旦,王疾目,不丧明?其丧明?(《殷虚文字乙 编》) 2、《易经》卦爻辞 。《易经》即《周易》本经,原为卜筮之书, 以卦爻辞指告人事的吉凶祸福,是供巫史算卦所用的专门著作。《易经》 中的卦爻辞记载了巫史们卜筮所积累的经验,反映了比甲骨卜辞更为丰 富、宽广的社会内容,其文辞在甲骨卜辞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卦爻辞中, 颇有一些富于文学意味的作品,如《屯》六二: 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难向前啊,想回转啊,骑着马儿就地盘旋啊。不是贼寇,是迎亲 的队伍。女子坚贞不嫁,十年以后才嫁。)
《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 《总禽兽之极》。 ‛ ——《吕氏春秋·古乐篇》
原始诗歌是原始社会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代代口耳相传,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的
现实生活,以及他们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候人兮猗!‛ ——《吕氏春秋· 音初篇》所载《候人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

中国在远古时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 说,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保存下来, 只是在一些古代文献如《山海经》、《楚 辞》、《淮南子》、《庄子》等古籍保存了 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
(一)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 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 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 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伏 羲、神农、燧人)。(《艺文类聚》卷一引徐整 《三五历纪》)


据《吕氏春秋》载,禹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 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国,向北走到犬戎国。在治水过程 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疏河决江,十年 未阚其家”, “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遂以死于外”,可谓历尽千辛万苦。 除此之外,他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 诛 杀相柳、擒服水怪无支祁等。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 传说河伯献出河图,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龙和 一只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总之,弥 漫天下、祸害人间的 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 满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
的有效工具,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国政治、外交、军事活动的需要,发生了质
的飞跃,产生了以《国语》、《左传》、《战国策》等为代表的历史散文,和以《庄子》、 《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先秦散文由简而繁,从片断的文 辞到语录体、对话体、再到较为系统完整的长篇大论,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吴越春秋》卷9所载《弹歌》
2、神话传说
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因年代 久远,未能系统、完整地保存下来,散 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古籍中, 如《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 卫填海》、《鲧禹治水》和“羽民国”、 “奇肱民”等等, 《山海经· 海外南经》:“羽民国在其东南, 其为人长头,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 南,其为人长颊‛ 《山海经· 大荒南经》:“有羽民之国,其 民皆生毛羽。‛ 《启筮》:‘羽民之状,鸟喙赤目而白 首’。‛
操干戚以舞。‛(《山海经· 海外西经》)
注:刑天为炎帝近臣,自炎帝败于阪泉,刑天一直伴随左右,居于 南方。但刑天不甘心失败,一人杀上中央天帝的宫门之前。黄帝亲自出 战,刑天终于不敌,被黄帝斩下了头颅。黄帝把它的头颅埋在常羊山里。 没了头颅的刑天却突然再次站起,把胸前的两个乳头当作一双眼睛,把 肚脐当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持斧,向着天空猛劈狠砍,战斗不止。 刑天,因此成为一种永不妥协精神的象征!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 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东晋· 陶渊明· 读山海经 )
翻译: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 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 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 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 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 洪水退了, 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