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


O V1 V2
O V1 V2
OV
三、系统内能 热力学主要研究系统能量转换规律 1.系统内能 E
广义: 系统内所有粒子各种能量总和 平动、转动、振动能量、化学能、原子能、核能... 不包括系统整体机械能 狭义:所有分子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
例:实际气体 E = E(T ,V )
理想气体 E = m i RT = E(T) M2
A = ∫ pdV = 0
Q
=
m M
CV ΔT
ΔE = m i RΔT M2
吸热全部用于增加内能:
ΔE
=
Q
=
m M
CV ΔT
注意: 适用于一切过程。
3) 等体摩尔热容
由 m i RΔT =
M2
单原子分子气体
m M
CV ΔT CV
=

CV
=
iR 2
3 R = 12.5 J ⋅ mol -1 ⋅ K -1
即: ΔE = 0
Q=0
A
A>0
E
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
注意:
Q = (E2 − E1 ) + A dQ=dE+dA 关于功、热量的正负约定
系统吸收热量:Q>0;系统放出热量:Q<0 系统对外界作功:A>0;外界对系统作功:A<0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就是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应用于研究一些具体的系统和过程,把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式用反映具体系统性质的关系式以及表 征具体过程特征的关系式相结合,计算出待求的热力学量和待 求的热力学关系式。
二、状态参量、 热力学过程
1. 描述系统宏观性质的物理量:p、T、V、E、Mm
广延量 ∝ m, 有可加性,如 V、E
物理量 强度量 无可加性,如 p、T
状态参量不随时间变化 —— 平衡态
这些参量之间并不相互独立,它们之间存在某种 联系,这种联系通过物态方程反映出来。如:
PV = m RT M
1) 容积V —— 几何角度描述系统
2. 内能 E 是状态函数
内能变化 △E 只与初末状态有关,与所经过的过程 无关,可以在初、末态间任选最简便的过程进行计算。
做功 3. 内能变化方式
热传递
四、功和热量
1.准dA静=态Fv过⋅ d程lr 的= 体pS积dl功= pdV
F
dV
V2
A = ∫ pdV
V1
注意:非静态过程不适用
示功图: p - V 图上过程曲线下的面积
代价
效果
热机效率: η = A净 = Q1 − Q2 = 1 − Q2
Q吸
Q1
Q1
4. 逆循环及致冷系数
高温热源T1
Q放
致冷机
特点: Q净 = A净 < 0
A Q吸
致冷机的循环: 外界对系统做功 ——
低温热源T2
系统向外界放热
实例:电冰箱
Q1 A
Q2
能量转换:
致冷系数:
w = Q2 A
从低温热源吸热
Q = (E2 − E1) + A
A
E1
E2
Q
系统从外界吸热 = 内能增量+系统对外界做功
微小过程: dQ=dE +dA
准静态: dQ=dE+pdV
理想气体:
dQ = m i RdT + pdV M2
2. 物理意义
涉及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
3.其它表述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第一类永动机:系统不断经历状态变化后回到初 态,不消耗内能,不从外界吸热,只对外做功
V2
A = ∫ pdV
dA
V1
若 dV > 0 dA > 0
dV < 0 dA < 0 dV = 0 dA = 0
思考
p
1
2
dA
O V1
V
V2
是否 V2 > V1 则由1 → 2的任何过程 A > 0 ?
p
注意:功是过程量
过程不同,曲线下面积不同
(可正、可负、可零)
o
V
2. 热量--通过系统内外分子无规则运 动交换能量,从而改变系统的内能。
1) 过程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 dQ = dE + dA = 0
条件
准静态:
m M
CV dT +
pdV
=0
理想气体: pV = m RT M
pdV +Vdp = m RdT M
消去dT
Cp = CV + R
γ = Cp CV
pV γ = 恒量 pγ −1T −γ = 恒量 V γ −1T = 恒量
2) 绝热线 过p-V图中某点(A) 等温线 : pV=恒量
系统
开放系统 与外界有 m、E 交换 封闭系统 与外界有 E 交换,无 m 交换 孤立系统 与外界无 E、m 交换
例 绝 热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孤立系统
热力学: 研究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及状态变化规律
状态变化规律主要是指系统从一个平衡态到另一个 平衡态与哪些因素有关。平衡态热力学并不研究状态 随时间的变化率,那是属于非平衡态热学研究的课题。
二. 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dV = 0 等值过程 dp = 0
等体过程 等压过程
绝热过程
dT = 0 等温过程
dQ = 0
1. 等体过程 (dV = 0 V = C )
1) 过程方程
p1 = T1 p2 T2
查理定律
p p2 p1
O
2( p2,V,T2) 1( p1,V ,T1)
V V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形式
V:分子活动空间
理想气体 V = 容器的容积 真实气体 V < 容器的容积 单位 1l =1dm3=103cm3
2) 压强 p —— 力学角度描述系统
大量气体分子垂直作用于器壁表 p 面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单位:帕斯卡(Pa) 1atm=1.013×105Pa=76cmHg
3) 温度T —— 热力学角度描述系统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做功 通过非保守力做功
实现
运动
热运动
量度 A
与温差相联系,
热传递 通过分子碰撞实现 热运动 热运动 Q
效果
引起 系统 内能 变化
在系统状态变化过程中,A、Q、△E 间数量关系 包含热运动和机械运动范围的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19.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数学形式:
Q 2
(效)
向高温热源放热
外界对系统做功 A (代价) Q1 = Q 2 + A
注意:这里的Q2 仅是循环过程中系统从冷库吸收的热 量 —— 衡量致冷的效力
介绍:空调机的循环 — 致冷机与热泵原理的结合 压缩机作功,吸热传向高温热源
季节 作用 低温热源 高温热源
1. 定义:系统经历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又回到初始状态 的整个过程叫循环过程。
准静态循环过程 ~ 相图中的闭合曲线
p 正
O
顺时针:正循环 逆
逆时针:逆循环
V
2. 共同特征
ΔE = 0 热力学第一定律: Q净 = A净
3. 正循环及其效率
高温热源T1
Q吸
热机
A
特征: Q净 = A净 > 0
热机的循环:
从外界吸热—对外做功
V
Q=0 A=0
p
0
(V 2

=
pV γ
p
=
p0 2γ
×
ΔE = 0 ΔT = 0 T2 = T1
√ ∴ p1V1 = p2V2
p2
=
p0 2
何解对?为什么?
* 绝热方程对非静态过程不适用
§19.3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热力学: 紧密围绕热机的研究和应用——工作物质 重复进行某些过程,不断吸热做功
一、循环过程
Q放 低温热源T2
实例:蒸汽机的循环
A净 = A1 − A2
Q净 = Q1 − Q2
效率: η = A净 Q吸
= Q1 − Q2
Q1
A2
= 1 − Q2 Q1
Q1 A1
Q2
热机的能量转换: 从高温热源吸热 Q
1
向低温热源放热 Q 2
(可能不止一个)
(可能不止一个)
对外做功 A净 = Q净 = Q1 − Q2
2
双原子分子(刚性)
CV
=
5 2
R
=
20.8 J ⋅ mol -1 ⋅ K −1
2. 等压过程 ( dp = 0 p = C)
p
1) 过程方程
p
V1 = T1 盖.吕萨克定律
V2 T2
o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形式
∫V2
A=
V1
pdV
=
p(V2
− V1 )
=
m M
RΔT
Q
=
m M
C p ΔT
V
V1
Q=0
ΔE
=
m M
CV
ΔT
A
=
−ΔE
=

m M
CV ΔT
=

m M

i 2
R(T2
− T1)
=
i 2
(
p1V1

p2V2 )
= p1V1 − p2V2 γ −1
C p − CV = R
CV
CV
γ −1= 2 i
4) 摩尔热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