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SOP病例分享
糖尿病),长期他汀药物治疗均有获益,这与他汀作用的
多效性有关。
讨论
• 2013年《ACC/AHA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胆固醇治疗 指南 》将动脉硬化相关的脑卒中或TIA划归ASCVD,他汀 类降低胆固醇的目标进一步提升为降低ASCVD风险,他汀 成为ASCVD二级预防的基础治疗之一。
讨论
• 以往他汀类治疗的推荐基于LDL-C的目标值,由于目前缺 乏以LDL-C目标值为干预靶点的大型RCT研究证据,因此目 前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或TIA他汀治疗的推荐是基于其降低 LDL-C的强度而非目标值。
•糖尿病 •冠心病 •代谢综合征 •持续吸烟
降低幅度 >40%
>2.1mmol/L (80mg/dl) 强化降脂
其他缺血性卒中或TIA
高 高危 危
>2.6mmol/L (100mg/dl)
标准降脂
<2.6mmol/L (100mg/dl) 或
降低幅度 30-40%
中华内科杂志. 2007;46(1):81-82.
出院后继续治疗
• 住院2周,眩晕症状消失,仅感觉轻度头晕及不稳感,血 压、血糖控制良好。(改良RanKin评分1级)。
• 出院后治疗:
阿司匹林片 100mg Q D(1W后停服) 氯吡格雷片 75mg Q D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D 丁苯酞软胶囊 200mg QID 依叶片 10mg/0.8mg Q D 甲钴胺片 500ug BID 甘精胰岛素 6U ih 10pm
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影响(Ⅳ级推荐,
D级证据)。
讨论
• 降压药物种类和剂量的选择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 面考虑药物、脑卒中的特点和患者3方面因素(Biblioteka 级推荐 ,B级证据)。讨论
• 2014年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 •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收缩压(SBP)≥150mmHg或舒 张压(DBP)全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 SBP <150mmHg和DBP<90mmHg的目标值。 • A级 •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DBP≥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 将血压降至DBP<90mmHg的目标值。E级 • 在<60岁的一般人群中,在SBP≥14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 ,将血压降至SBP<140mmHg的目标值。E级
讨论
• 综上,新版中国指南对他汀降脂治疗目标的推荐充分考虑 了循证依据(LDL-C降低≥50%)又兼顾临床实际操作需要 (LDL-C<1.8mmol/L),符合临床个体化治疗宗旨,为临 床医生评估他汀类药物治疗疗效和依从性提供重要参考。
讨论
• 由于NIHSS评分与后循环卒中的相关性差我们没有作评分 。 • ESSEN评分4分,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过程中出现卒中 复发,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讨论
•
在≥18岁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在
• SBP≥ 140mmHg或DBP≥90mmHg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 至SBP<140mmHg和DBP<90mmHg的目标值。E级 • 在≥18岁糖尿病患者中,在SBP≥140mmHg或DBP≥ 90mmHg
时起始药物治疗,将血压降至SBP<140mmHg和DBP<90mmHg
卒中危险分层
小脑梗塞、脑干梗塞 2型糖尿病 高血压病 持续吸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二级预防危险分层属于极高危Ⅱ
ESSEN评分:4分
治疗经过
•
• • • • • • • •
入院当天(10月6日)
阿司匹林片 100mg Q D 氯吡格雷片 75mg Q D 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 Q D 丁苯酞软胶囊 200mg QID 依达拉奉注射液静滴 活血化瘀中成药静滴 对症应用前庭抑制剂减轻症状。 监测血压、血糖及神经症状、体征
心电图检查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
颅脑MRI
颅脑MRI
颅脑MRA
颅脑MRA
入院诊断
1.脑梗死(小脑)(未行NIHSS评分) 2.脑干梗塞(恢复期) 3.2型糖尿病 4.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 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综合判断
• 病因分型(CISS):不明原因型(检查缺陷) • 罪犯血管:小脑下后动脉内侧支。 • 发病机制:混合机制。
辅助检查
• 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电图正常。 • 血脂:CHO 2.69mmol/L、TG 1.07mmol/L、HDL-C 0.74mmol/L、LDL-C 1.46mmol/L。 • 空腹血糖:6.63mmol/L。 • 糖化血红蛋白:6.9%。 • 同型半胱氨酸:40.1umol/L。 • 全血细胞计数:WBC9.53x109/L、RBC9.53x1012/L、 PC305x109/L。 • 超敏C反应蛋白:1.44mg/L。 • D二聚体:0.20ug/ml。 • 凝血:PT15.4s、APTT28.50s、INR1.30s、D/D0.20ug/L、 Fab2.29g/L。 • 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正常。
既往病史
• 高血压病史4年,最高血压达150/90mmHg,未服用过任何
降压药。
• 2型糖尿病病史4年,一直服用二甲双胍0.5,每日2次。 • 1月前曾因“言语不清,左半肢体麻木、无力”入院,诊 断为“脑干梗死”,出院后服阿司匹林100mg/日、阿托伐 他汀钙20mg/日、二甲双胍0.5、2次/日。 • 否认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 吸烟指数40-60支x30年,少量饮酒。
讨论
临床描述 缺血性卒中或TIA,属于以下 任一种情况:
•有动脉-动脉栓塞证据 •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据
危险分层 极 高 危 (I) 极 高 (II) 极高危 危 (II)
启动他汀 的LDL-C
他汀 治疗方案
LDL-C 目标值
<2.1mmol/L (80mg/dl)
立即启动
强化降脂
或
缺血性卒中或TIA,伴以下 任一危险因素:
的目标值。
讨论
• 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年复发率高达17.1%,有效的 二级预防是减少复发和死亡的重要手段。 • ASA策略是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基石,此外应对患者存
讨论
• 较之2010年版,新版中国指南降脂治疗适用目标人群更为 细化和明确,他汀治疗推荐更为积极(表)。
讨论
讨论
• 正在进行的旨在评估不同他汀治疗目标值获益的TST研究 结果有望为LDL-C治疗目标值提供直接证据。
讨论
• 在实际工作中,LDL-C目标值仍是临床医生评估他汀疗效 和依从性的重要参考。 • SPARCL研究亚组分析发现,当缺血性卒中/TIA时使用他汀 ,只有LDL-C降低到1.8mmol/L(70mg/dl)以下才是有效 的。 • SAMMPRIS研究证实,积极药物治疗优于颅内支架置入术, 随访结果显示,强化药物治疗组患者LDL-C降低至< 1.8mmol/L的比例超过70%,而采用非积极强化药物治疗方 案的WASID研究中仅10%的患者LDL-C<1.8mmol/L。 • 为他汀强化降低LDL-C<1.8mmol/L带来明确获益增添了强 大证据。
讨论
• 基于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精准医学模式,核心是 “精准”,即合适的病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治疗。 • 由于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以及糖化血清蛋白(GA) (本例未查)升高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效果差,接受双抗 治疗的患者具有个体差异性。 • 对于双抗治疗效果差、卒中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考虑检测 CYP2C19基因型、血栓弹力图等,以决定是否增加剂量 或改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使二级预防更为有效。
TIA患者,如果没有绝对禁忌,发病数天后应重新启动降
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讨论
• 由于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率70%~99%)导致 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收缩压降至140mmHg以下 ,舒张压降至90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由于 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脑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降压
眩晕。对于孤立性眩晕、首次发作的、持续性,有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应及时申请MRI检查。
讨论
• SPARCL研究是迄今为止唯一针对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 TIA二级预防的RCT研究。结果显示,强化降低胆固醇4.9 年脑卒中风险降低16%。亚组分析表明,不同病因亚型( 年龄、性别、基线胆固醇水平、或是否存在颈动脉狭窄及
讨论
• 2014版指南推荐意见
• 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患者,发病数
天后如果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应启动降
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mmHg 的患者,其降压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讨论
•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或
出院指导
• • • • • • 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饮食。 戒烟、戒酒。 家庭监测血压、血糖。 规律服药。 前庭功能康复锻炼。 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乏力、消化道症状应及 时复诊。 • 1月后复查肝肾功、肌酶、凝血、血尿常规。
讨论
本例属于小脑小结梗死,临床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小脑小结 系小脑下后动脉内侧支供应,单纯小脑小结梗死在临床比较 少见,不伴有中枢症状、体征的中枢性眩晕,容易误诊为周 围性眩晕。孤立性眩晕是后循环缺血的少见症状,2008年中 国一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研究显示,1.4%PCI表现为孤立性
治疗经过
• 入院后血压波动在150-160/90-100mmHg。 • 监测血糖谱(mmol/L):
早餐前 早餐后 午餐后 午餐后 晚餐后 晚餐后 睡前
9.2
14.6
10.2
10.5
8.0
12.3
7.7
治疗经过
• 10月11日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