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公开招标)杭州市江干区城市管理综合监管中心十号河和横一港河道生态治理项目(招标编号:JGCG2015-GK-15)技术文件(标项二)横一港(绿城丽江公寓-和睦港)生态治理工程投标人名称:某某和某某联合体(加盖公章)投标人地址:杭州,北京市朝阳区邮编:310018 ,100025投标联系人: 电话:启封时间: 在2015年4月24日9时30分前不得启封总目录第一部分项目设计方案(标项二)………………………………………….(1-44)第二部分施工方案(标项二)…………………………………………….(45-126)第三部分拟投入本项目实施期间的管理人员方案(标项二)…………...(127-152)第四部分水生态培育稳定期养护管理方案(标项二)…………………...(153-159)第五部分售后服务方案、机构等情况(标项二)………………………….(160-176)第六部分质量保证措施和检测、工期承诺及其它优惠和承诺情况(标项二)…............................................................................................................(177-192)第七部分加★条款(含技术和商务)响应表(标项二)…………………..(193-194)第八部分投标人需要说明的其他文件和说明(标项二)………………...(195-199)第一部分项目设计方案(标项二)目录第一章综述 (1)1.1工程概述 (1)1.2项目目标 (2)1.3设计原则 (3)1.4设计依据 (3)第二章项目背景 (4)2.1地理区位 (4)2.2项目定位 (4)2.3项目建设必要性 (5)第三章现状问题分析 (6)3.1 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 (6)3.2现状污染源调查及分析 (8)3.3工程现场重点问题和困难及应对措施 (9)第四章生态技术简介 (11)4.1工艺技术选择原则 (11)4.2技术简介 (11)第五章设计方案 (25)5.1设计思路 (25)5.2技术路线 (25)5.3总体设计 (26)5.4工程措施 (28)5.5水质检测 (37)第六章主要设备材料工程量 (39)第七章目标可达性分析 (40)第八章应急预案 (42)8.1应急响应机制 (42)8.2防汛应急响应机制 (42)8.3重大活动保障响应机制 (42)8.4突发水污染事件响应机制 (42)8.5 应急响应小组 (43)图纸附录 (44)第一章综述1.1工程概述本工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堡镇,江干区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全区面积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江干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
图1.1 项目区位图工程东起海景桥,西至新建横一港闸,工程段河道长度为1400m,河道宽度为10~13m,总修复面积为15000m2。
常水位水深为1.7m~2m;工程范围内河道堤岸改造已经完成,工程区段内堤岸均为石砌直立硬质堤岸。
景观工程正在实施,预计2015年6月竣工。
本项目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制模式。
治理阶段分为施工期、水质调试期、养护管理期,施工期要求为45天,水质调试期为4个月,养护管理期为12个月。
图1.2项目位置和范围图1.2项目目标本方案采用水体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本着可持续发展、生态优先、亲水景观,对横一港进行原位生态净化,逐步恢复各种有益微生物和水生动物,形成完整的生态食物链,构建一个结构和功能完整的生态系统,恢复水体的自净功能,提高水体的环境容量,使被污染的水体恢复并保持长期的清澈、洁净。
具体目标如下:(1)2015年6月15日之前工程完工;(2)在现有实际条件,无暴雨排涝的情况下,通过生态示范河道验收,其标准参见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示范河道创建工作的通知》,其中建有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专人管理专人养护;河道沿线无污水排放口,雨水排放口无晴天出水现象;水质指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到或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氨氮和总磷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水体透明度0.8m及以上,目测表观水清、可见多种水生动物和沉水植物;同时保证设计方案中的水生动、植物存活率达90%及以上。
表1-1 横一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水质目标值1.3设计原则(1)生态性原则通过改善河道硬质河床、种植沉水植物、放养水生动物、高效曝气和人工生态浮床等措施构建人工水生生态系统,确保各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处于生态平衡状态,逐步使水体能进入良性生态循环;(2)系统开放性原则水体的生态修复设计要将相关边界因素很好的相互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使其形成一个有机、有序、有趣的线型空间系统,构建生态健康的城市河道。
(3)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横一港河道现有地形及现有构筑物,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因时制宜,植物以本地物种为主,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河道生态景观空间。
(4)多样性原则考虑横一港水体相对封闭的特点,水生植物构建以净化水质的沉水植物为主,并放养本土鱼类、虾类及底栖类水生动物,实现水体的生物多样性;沉水植物按照常绿种类、暖季种类和冷季种类相配合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系统完整性,实现水体持续自净。
1.4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1996.5.15(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4)《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建城[2000]124号)(5)《水生动植物工程设计指导原则》(6)《常见沉水植物生物学特性及管理》(7)《绿化设计规划》(DG/TJ08-15-2009,J11525-2009)(8)《杭州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常用技术要点及养护要求手册》第二章项目背景2.1地理区位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部,浙江省北部,东临杭州湾,与绍兴市相接,西南与衢州市相接,北与湖州市、嘉兴市毗邻,西南与安徽省黄山市交界,西北与安徽省宣城市交界。
水文杭州有着江、河、湖、山交融的自然环境。
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水库占8%,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和以大涌潮闻名的钱塘江穿过。
气候杭州处于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全年平均气温17.8℃,平均相对湿度70.3%,年降水量1454毫米,年日照时数1765小时。
夏季气候炎热,湿润,是新四大火炉之一。
冬季寒冷,干燥;春秋两季气候宜人。
地貌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沿和钱塘江流域,地形复杂多样。
杭州市西部属浙西丘陵区,主干山脉有天目山等。
东部属浙北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密布,物产丰富,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征。
人口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62.42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74.3%提高为74.9%;人口出生率为9.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2‰。
公安部门户籍登记人口706.6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3.88万人,占比由上年末的54.8%提高为55.7%;人口出生率为10.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73‰。
本项目所在地杭州市江干区东毗钱塘江,西依西子湖,全区面积210.22平方公里,人口26.64万,下辖4个镇、4个街道。
江干区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是杭州最古老的城区之一。
2.2项目定位横一港是江干区九堡镇的重要河道之一,是和睦港的重要汇水河道,也是和睦港汇入钱塘江前的最后一条河道。
因此横一港的水环境治理是和睦港流域综合治理以及江干区实施“五水共治”的重点工程之一。
2.3项目建设必要性(1)横一港河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环境承载力很差。
加之水体与和睦港等外界水系水体交换受阻,水体较封闭,因此极易受到严重污染。
开展本工程是全面改善横一港水体水质、完善水生态结构、提高水体抗污染冲击能力的重要措施。
(2)横一港依靠自身建有的水闸控制向和睦港的排水,而和睦港是整个城东地区向钱塘江排水的主要通道。
因此横一港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既影响到区域防洪排涝,又通过水系连通直接影响到和睦港和钱塘江的水环境质量。
(3)横一港两岸分布有丽江公寓、杨公江岸邻里、宋都阳光国际等居民社区,污染水体大大降低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周边区域的发展。
本工程建成后可快速消除黑臭现象,大幅提高周边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因此本工程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措施。
第三章现状问题分析3.1 项目现状及周边环境分析3.1.1生态现状及分析(1)驳岸情况整个水系为硬质直立堤岸,河床宽度为10m~13m,两边硬质河床,中间约3m宽为土质河床,硬质堤岸至堤顶部分为景观绿化,预计2015年中期竣工;目前河道截污纳管工程尚未实施完毕,据了解计划在2015年6月实现彻底截污。
图3.1 横一港硬质堤岸(2)闸坝运行状态横一港与和睦港交汇处上游100m处有一座电动翻板闸,翻板闸除排涝期间开启外,其他时间处于关闭状态,控制横一港水位。
图3.2 电动翻板闸(3)底质及水生植物现状河床中间约3m宽为土质河床,河床两侧为硬质河床,无淤积现象;河道无任何水生动植物,河道生态系统缺失。
(4)河道水位数据待水系修复正常后,控制河道水位1.5m~2m之间,汛期水位最高不超过2m。
3.1.2水质现状及分析目前河道水质较差,水体浑浊、有发黑、有异味、透明度很低;水域内无水生植被及水生动物;河道两侧有多处污水直排管及雨水排放口。
2014年7-12月我方对横一港河道进行了采样和水质测定。
图3.3 横一港水质取样照片图3.4 横一港水样实验室检测照片表3-1 2014年下半年横一港水质监测报告水质指标取样时间透明度(m)溶解氧(mg/L)氨氮(mg/L)高锰酸盐指数(mg/L)总磷(mg/L)7月20日0.39 0.7 8.63 8.71 0.89 8月20日0.25 0.5 4.98 7.49 0.72 9月20日0.2 0.2 9.71 10.3 1.12 10月20日0.6 1.2 7.44 5.37 0.7 11月20日0.45 1.4 8.37 6.37 0.74 12月20日0.45 1.6 6.68 5.37 0.553.1.3周边环境分析➢周边的农居点、企业均已拆除,因此大型的排污口较少,主要是周边小区较少的阳台水。
➢河道东侧紧邻杨公路,公路北侧和河道南侧为新建居住区,人口密度较大。
➢社区内污水管网建设尚未完工,待完工后生活污水可实现截污纳管。
➢社区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完善,居住区内整体环境良好。
➢雨季道路和河岸绿化带地表径流直接排入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