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

茶叶栽培技术一、茶叶栽培的品种、特点:主要茶树良种有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迎霜、翠峰、平阳特早及浙农系列等40多个。

1、迎霜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大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上、中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中等,育芽能力强,生长期长,霜降季节尚有茶可采,茸毛尚多,持嫩性强,但抗逆性稍弱。

产量高,红、绿茶兼制,尤其适制名优绿茶,绿茶的品质特征为,香高鲜、味浓鲜。

茶叶栽培技术2、龙井43 属国家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特强,芽叶短壮,茸毛少,扦插成活率高,抗寒性强;但抗旱力稍弱,持嫩性较差。

产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龙井等扁形茶类。

品质特征为,外型挺秀,扁平光滑,香郁持久,滋味甘醇爽口。

茶叶栽培技术3、翠峰属国家级良种,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从福鼎大白茶与云南大叶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而成的小乔木性、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尚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叶色翠绿,茸毛特多,抗寒性、抗旱性均强,但持嫩性一般。

产量高,适制绿茶,尤其适制毛峰类名优茶。

其品质特征为,色泽绿翠显毫,香味爽鲜。

茶叶栽培技术4、乌牛早属省级地方良种,系永嘉县农民从乌牛早群体品种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特早,春芽萌发期一般在2月下旬,一芽三叶盛期在3月中、下旬;发芽密度较大,轮次明显,育芽能力强,芽叶较肥壮,富含氨基酸,茸毛中等,新稍持嫩性较强,抗逆性较强。

产量尚高适制绿茶,特适制龙井类扁茶。

其品质特征为,香气高鲜,味甘醇爽口。

茶叶栽培技术5、龙井长叶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井43强。

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扁茶。

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茶叶栽培技术5、龙井长叶属省级良种,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龙井群体中,单株选育而成的灌木型、中叶类无性系品种。

特点:发芽早,春季一芽一叶初展在4月初,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发芽密度大,育芽力强,持嫩性强,茸毛较少,抗逆、抗病虫害均比龙井43强。

产量较高,适制绿茶,尤适制龙井类扁茶。

其品质特征为,香特高,味嫩爽。

茶叶栽培技术二、茶园的建设和土壤要求:茶园建设:1、基地应远离工业区、城镇、交通干道,基地附近及上风口、河道上游无明显的和潜在的污染源;2、茶园土壤背景及理化性状较好,没有严重的化学肥料、农药、重金属污染的历史;3、生产基地的空气清新,生物植被丰富,周围有较丰富的有机肥源。

4、生产基地的生产者、经营者具有良好的生产技术基础,规模较大的基地周围还要有充足的劳力资源和清洁的水资源。

茶叶栽培技术三、种植技术:1、种植方式:良种茶园品种布局应按照相对集中、突出重点的原则,选好当家品种和搭配品种。

通常当家品种应占70%以上,以早、中生品种为主;搭配品种点30%左右。

良种茶园每个品种均应做到集中连片栽植。

不宜将品种分散栽种;2、种植密度:良种茶园要做到合理密植,使之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地力,从而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窄畦双行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大行距1.33米,小行距40厘米,丛距33厘米,每丛植2株茶苗。

双行的茶丛按等腰三角形交错排列。

单行条栽良种茶园的种植规格为:行距1.5米,丛距25-33厘米。

每丛植2株茶苗。

3、移栽时间:茶苗移栽的最适时期,是在茶苗地上部处于休止、地下根系生长旺盛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移栽容易成活。

浙江茶区一般茶苗移栽的适期为早春的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和秋末冬初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这段时期,选择空气湿润,土壤含水率较高的阴天或雨后初晴的天气移栽效果最好。

要避免在刮西北风的晴燥天气和下雨天移栽。

茶叶栽培技术三、种植技术:4、定植技术:在茶苗定植时,做到现开现栽,保持沟内土壤湿润。

扦插苗无主根,根系分布浅,定植时要适当深栽。

一般栽到埋没根颈处为适度。

栽植时要一手扶直茶苗,一手将土填入沟中,将土覆至不露须根时,再用于将茶苗向上轻轻一提,使茶苗根系自然舒展,与土壤密接。

然后再适当加点细土压紧,随即浇足定根水,在茶苗基部覆盖些松土,使植后雨水便于渗入根部。

移栽后要及时铺草覆盖,防旱保苗。

覆盖的材料,可用于茅草、柴禾、稻草、麦秆等。

5、定型修剪:定型修剪是通过解除茶苗顶端生长优势,刺激腋芽萌发,促进侧枝生长,达到增加分枝、培养骨架、塑造树型的目的。

第一次在茶苗移栽定植时进行,修剪高度为离地15-20厘米;第二次修剪在栽后的第二年3月上、中旬(1足龄时)进行,高度为离地30-35厘米;第三次在定植后第三年3月上、中旬(2足龄)进行,高度为离地45-50厘米。

3足龄后开始采用轻修剪。

茶叶栽培技术三、种植技术:6、轻修剪:轻修剪的作用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

在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为适宜。

采摘名优茶也可提前到秋末冬初进行。

轻修剪的深度一般以剪去冠面3-5厘米的枝叶,即剪去蓬面突出枝梢和晚秋萌发的黄叶层。

可每年或隔年进行一次。

7、深修剪:良种茶园经过多年采摘,蓬面生长势减退,产量下降,此时宜进行深修剪。

一般剪去绿叶层的二分之一,约通10-15厘米。

以剪尽蓬面结节和细弱枝为适度。

通过深修剪可以更新树冠,恢复生机,提高产量。

茶叶栽培技术四、管理:施肥管理:1、追肥。

追肥是在茶树地上部生长季节施用,主要是不断补充茶树矿质营养,促进茶芽生长,从而使茶园达到持续高产。

良种茶园追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及微肥。

良种茶园幼龄期的追肥用量应随树龄增长逐年增加。

一般窄畦双行良种茶园追肥用量为:一至二年生每亩施纯氮8-18千克,三年生亩施纯氮24千克左右,四年生亩施纯氮30-35千克。

尔后,按每增产干茶100千克,增施纯氮10-12千克。

成龄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根据茶叶单产来确定的,通常亩产干茶100千克,亩施纯氮15千克;亩产干茶200千克,亩施纯氮25千克;亩产干茶300千克,亩施纯氮35千克。

虽然良种茶园追肥用量是随着单产提高而增加的,但每年每亩良种茶园追肥不宜超过40千克纯氮。

一般追肥人春、夏、秋三季施用,各季追随者肥用量比例为:50:20:30。

茶叶栽培技术四、管理:2、基肥。

基肥是在秋冬季茶树地上部全年生长休止后施用的肥料。

作用是提供足够有缓慢分解的营养物质,为茶树冬季根系活动和翌年春茶萌发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起到改良茶园土壤的作用。

良种茶园施基肥的时间通常是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

基肥的品种有饼肥、堆肥、厩肥和复合肥等。

茶园基肥的用法:一是将几种有机肥混合后,再掺合一部分速效化肥同时施用;二是将各种有机肥分别轮流施用。

良种茶园封行前的幼龄期和单行条栽园的基肥,采用开沟深施,封行后的成龄茶园基肥,采用地面撒施。

用量:幼龄期每亩每年施饼肥100-200千克或者复合化肥25-50千克。

成龄茶园一般按产量高低来确定,亩产每增加100千克干茶增施饼肥100千克。

良种茶园施肥要做到,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结合;追肥以氮肥为主,氮、磷、钾结合。

氮、磷、钾的比例,幼龄期为2:1:1,成龄期为3:1:1。

茶叶栽培技术四、管理:土壤管理:1、加强覆盖,防止冲刷。

防止茶园水土流失的方法很多,如等高种植,因地制宜修筑各种梯田,开设隔离沟、截水沟及间作绿肥等,但最重要的是茶园行间铺草。

茶园土壤铺草覆盖优点很多,首先它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既可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又可增加土层蓄水量,起到保水抗旱的作用。

其次,茶园铺草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茶园行间铺草,杂草受铺草抑制,见不到阳光,抑制了杂草的生长。

再次,茶园铺草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土壤生物繁殖,提高土壤肥力。

最后,茶园铺草还可以稳定土壤的热变化。

<a name=baidusnap0></a>夏天</B>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保暖,防止冻害。

茶叶栽培技术四、管理:2、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杂草不仅能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本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去除。

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削草,清除越冬杂草。

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把覆盖草料深埋土壤。

3、行间饲养蚯蚓。

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和末腐解的有机肥料,并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肥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

另外,蚯蚓的大量繁殖和成活,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茶根的生长。

茶园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

茶叶栽培技术五、采摘:茶叶采摘既是收获过程,又是一项培育优质高产稳产茶园的重要的栽培措施。

茶叶采摘按要求和目的不同,可分为幼龄茶园采摘和成龄茶园采摘两种。

1、幼龄茶园采摘。

实行打头采摘。

按照以养为主、以采为辅、采养结合的原则,采用打顶留侧、打高留低、采中留边的方法。

2、成龄茶园采摘。

一是按标准采。

名优茶的原料以采摘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幼嫩芽叶为标准大宗茶的原料以采摘一芽二、三叶的正常新梢和幼嫩的对夹叶为主。

二是要做到及时分批采摘。

通过及时分批采摘,不仅有利于促进腋芽和潜伏芽的萌发,增加茶叶生长轮次,而且缩短了采摘间隔时间,从而提高良种茶园的茶叶产量和品质,缓和茶叶采摘洪峰,缓解制茶设备和劳力的矛盾。

三是做到留叶采摘。

良种茶园,尤其是无性系良种,性状一致,发芽整齐,芽头粗壮,容易采摘。

若采摘过度,就会造成留叶偏少,蓬面早衰。

一般丰产茶园叶面积指数要求达3-5,绿叶层厚度在15厘米以上。

茶叶栽培技术六、茶树的病虫害防治:由于茶树的病虫种类很多,农药的长期大量使用又会使茶叶的品质受到很大的影响,茶树的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问题。

从茶叶向有机茶发展的趋势,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下原则:1、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恢复和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