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煜诗词赏析(二)

李煜诗词赏析(二)

李煜诗词赏析(二)1、《长相思•一重山》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赏析:此词句句写思妇“秋怨”,“秋怨”二字却深藏不露。

该词对思妇的外貌、形象、神态、表情未作任何描摹,而是侧重于表现出她的眼中之景,以折现其胸中之情,用笔极其空灵。

《长相思•一重山》是李煜前期作品。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

但其仍有一些抒发悲愁情绪的作品,没有后期复杂的情感,只是通过写词即兴抒发内心的情感,《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译文: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

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

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的人却还没有回来。

悠悠明月照在帘子上,随风飘飘然。

2、《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赏析:词的上片写主人公信步闲情、伤春感怀的情形,下片写主人公感慨春去、无以自慰的悲愁情怀。

这首词多用白描手法,质朴无华,淡雅疏朗,含蓄悠远。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

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

所行之地是“亭皋”,城郊有宅舍亭台的地方。

词人在“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幅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

按说“清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

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

这两句写景,清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花期,但余香依稀可闻。

人为淡月、微云、阵阵清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花香的美景所感染,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

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

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清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写词人因意中人不在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

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

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3、《望江南•多少恨》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赏析:这首记梦小词,是李煜降宋被囚后的作品。

词人以词调名本意回忆江南旧游,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的欢乐和梦醒之后的悲恨,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表达对故国繁华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语白意真,直叙深情,一气呵成,是一首情辞俱佳的小词。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以梦中的乐景抒写现实生活中的哀情。

游乐时环境的优美,景色的绮丽,倾注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无限深情。

这首小词,“深哀浅貌,短语长情”,在艺术上达到高峰。

“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的高妙手法,使这首小词获得耐人寻味的艺术生命。

4、《望江南•多少泪》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赏析:正面写悲。

通过描写词人思国流泪的情形,表达词人对故国的追恋,抒发亡国之痛。

全词描摹细致,语言直朴,有直入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5、《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赏析:此词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

这首词意思很好懂,但意境却值得好好品味。

幽期密约,选在了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一想到好不容易才挨到元宵,终于要和情郎见面,又是兴奋又是紧张,胸中不免小鹿儿乱撞。

时刻到了,尽管放轻脚步,还是觉得脚步声如同山响,心都提到嗓门口儿了,鬼机灵地,干脆脱下金丝绣鞋,用手提了;只穿着丝袜,迅速下了台阶,一溜烟跑到画堂南畔。

在一开头,词人就营造出一个朦胧浪漫的意境:在一个薄雾轻笼、花明月黯的夜晚,一个美丽的少女从自己的寝宫里溜出来,手里提着金缕鞋,只穿着袜子的小脚丫儿踩在落满花瓣的台阶上,悄悄地向自己爱人的身边走去。

而在后半阙中,一句“一晌偎人颤”,将少女紧张、娇羞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以少女的口吻说出心思来,让人怦然心动。

至于如何的怜法,就请各位朋友尽情去想像吧。

从这首词看,李煜是如何擅长写人物。

他以白描手法,认真细致地描摹人物的行动、情态和语言,毫无雕饰和做作。

只凭画面和形象,便做成了艺术品。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6、《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

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

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赏析:此词描写幽欢,当是李煜描写自己与小周后幽会之情景,可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起对比来看。

一个是以女子为视角,写女子偷偷去见情郎的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态,一个是以男子为视角,写男子去女子的居所偷会,小心翼翼却又着急相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女子的神态举动。

整首词前后情景连贯,明快活泼而又不失含蓄。

7、《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

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

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赏析:此词描写的是男女眉目传情表达爱意的情景,大胆直白,形象生动。

上片实写男女主人公乐中调情的情景;下片虚写作者欢会之后内心的空虚和感伤。

既有眉目传情的瞬间,又有亲近不得的遗憾。

虚实交替,点面结合,使得整首词直接而又不至于太过露骨。

虽是写偷欢传情,却能做到戛然而止,乐而不淫。

8、《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赏析:此词上片写南唐曾有的繁华,不曾经历过战乱的侵扰,是以写景来歌颂与礼赞作者心中的祖国;下片以写实的笔法描写出这三千里山河的美丽国家顷刻覆亡,写出国破的惨状与凄情。

全词由建国写到亡国,极盛转而极衰,极喜而后极悲,看似只是平平无奇的写实,却饱含了对故国的留恋与亡国的悔恨之意。

9、《清平乐•别来春半》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

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

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

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

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

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

“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

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10、《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赏析:后主早期作品。

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

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

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

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

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