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美学总汇

西方美学总汇

西方美学总汇
原始时期:
人类审美的发展是沿着发现形体——改造物体形态——塑造器物形态的过程进行的。

在设计的产生初期,功能——这一重要的设计理论范畴,此时悄然成为设计的主角,从这一时期的器物造型中可以粗略地看出设计美学的发展取向是围绕着的“功能”这一中心进行的。

古希腊时期:
最早提出较有系统的美学思想的,是一些研究宇宙构成的哲学家。

他们认为宇宙是由某种或某些元素,按照一定的“秩序”构成的;人的心灵也是由同样的元素构成的,因之人能够认识世界。

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的秩序、比例和尺度,不仅构成了宇宙万物,而且构成了宇宙的和谐。

美,就是从和谐中产生的。

例如音乐的美,就是由不同长短高低的声音,按照数的比例关系所形成的和谐。

整个宇宙是一曲和谐的音乐。

他们有“天体音乐”的讲法,其他如“黄金分割”、“多样统一”等美学上的形式观念,也是根据数的秩序提出来的。

节奏、对称、和谐等形式观念,是希腊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古罗马时期:
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代替希腊城邦,成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

罗马时期的美学家,主要代表人物有贺拉斯、郎加纳斯和普罗提诺等。

郎加纳斯的《论崇高》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认为崇高的风格来自伟大的思想,而伟大的思想又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它把文艺创作从重视形式技巧,转移到重视精神修养。

”。

《论崇高》仍然没有超出古典主义范围。

普罗提诺他和柏拉图一样,都把美看成是超现实的精神性的东西。

但他不同于柏拉图,他承认物质世界呈现于感官的美,虽然感官的美的源泉仍然是理念。

普罗提诺不同意把美看成是比例和对称的希腊传说观点。

他认为,有些对称的东西固然是美的,但有些单一东西,如阳光,也是美的。

而且同样一张对称的脸,有时美,有时丑,美的原因不在于对称,而在于能够赋予事物形式的心灵,在于来自神那里的理性。

普罗提诺把美学导向了神学唯心主义,从而为中世纪的美学思想开启了先声。

中世纪美学思想:
欧洲中世纪起于5世纪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止于15世纪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在1000多年的历史中,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中世纪的美学思想有以下特点:
①以上帝的名义来讲美。

按照基督教的教义,上帝是唯一真实的存在,只有上帝的美才是真实的。

现实世界的美,是上帝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把自己的形象反映到他的作品中的结果。

②反对艺术,实际上却又承认了艺术的存在。

镜子中的人像唯其是不真实的,所以才能成为一个真实的映象;感情也不能一概否定,为了使基督教的教义具有说服力,需要激发感情,象夸张、隐喻之类的东西,是可以允许的
③重视形式。

形式来自上帝。

奥古斯丁说:美是“各部分的匀称加上色彩的悦目”。

托马斯·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也说,美有三个要素:第一是完整或完美,凡是不完整的东西就是丑的;其次是适当的比例或和谐;第三是鲜明,鲜明的颜色是公认的美。

④美是有等级的。

柏拉图给美划分过等级,新柏拉图学派更加重视美的等级。

他们从物质感性的美,一层层引向道德性的内在的美,以至达到最高的上帝的美。

越是物质的就越低级;越是精神的就越高级。

也反映了中世纪美学思想重精神轻物质的神学唯心主义的根本性质。

中世纪美学思想复杂而又矛盾。

它既是神学的附庸,又有反神学的东西。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就是在中世纪美学思想的胚胎中孕育出来的。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思想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学思想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进行反对神学的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主张,艺术要从人的技艺上升到哲学智慧的高度。

达·芬奇在《手记》中,直接称绘画为哲学,说画家不仅是用眼睛执着地观看自然,而且更多地要“思考他所观看到的一切”。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在人与神的对立中发现了人,并将艺术引向了人,但对人的了解还是抽象的,还不了解人本身也是矛盾的对立物,不了解理性与存在、认识与情感、思维与感觉、个人与群体的同一是通过矛盾运动才实现的。

法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思想和文艺领域里反新古典主义的运动。

继文艺复兴之后它进一步从思想上打击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

最著名的代表是伏尔泰、D.狄德罗和J.-J.卢梭。

狄德罗的美学思想建立在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

他提出“美是关系”的论点,认为只有“关系”的性质才能使事物成为美的事物。

他还区分出“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前者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的美,后者是关系到审美者个人的美。

在审美标准上他提出了真、善、美的统一论,而他所谓的真、善的具体内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他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主张艺术模仿自然。

在造型艺术上,他力图扭转绘画的浮华纤巧的风气,反对迎合贵族社会口味的新古典主义绘画,颂扬热心描写第三等级的生活题材的新画风。

美和美德问题是卢梭全部著作关注的中心。

卢梭认为对奴役的仇恨和为自由而献身才是真正美德的内容。

美和美德是分不开的。

艺术的美必须反映美德的内容。

鲍姆嘉他根据传统的说法,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成知、意、情三个部分。

知,是理性认识,已有逻辑学来研究;意,是道德活动,已有伦理学来研究;情,就是感性认识,也应当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德国古典美学:
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德国理性主义美学、法国启蒙运动美学,三者同时出现于18世纪,这时是西方美学思想高度繁荣和发达的时期。

德国古典美学则给美学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美学思想,是人类早期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康德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美学则是西方资产阶级美学思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另一个高峰。

康德的美学,是要为感性经验中快与不快的感情寻求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先验理性原则。

他所说的“判断力”,就是指给特殊的感性事物寻求普遍规律的反思判断力。

席勒作为审美观照与艺术创造的"游戏冲动",也是“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统一与和谐。

黑格尔关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著名论断,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黑格尔的美学,主要是研究艺术美。

在艺术美中,感性与理性、个别与一般、客观与主观,达到了美学领域中最高的统一。

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唯心主义美学得到了最辩证的完成。

德国古典美学以后,西方美学思想向着3个方向发展:①发展唯心主义,形成了19世纪中叶以后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美学思想;②经过费尔巴哈的批判,发展成为以车尔尼
雪夫斯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的美学思想;③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判和改造,继承了以前的美学的“合理内核”,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来源。

近现代美学: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19世纪40~70年代产生和形成的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与当时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俄国民主解放运动。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注重文艺的真实性,主张文学艺术作品应当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表现和描绘现实,揭露生活的本质,忠实地反映多种多样的实际生活,强调“在有真实的地方,也就有诗”。

他们还深刻地阐述了文艺的形象性和典型性的特征,认为艺术是寓于形象的思维,要创造真实可信的活生生的典型形象才能感染和鼓舞人。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显著特点,是明确地主张艺术应当为社会服务,应当关心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从赫尔岑开始,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都非常重视文艺的社会职能。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思想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但这种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人本主义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缺少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而且还具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

西方古典美学最基本的命题是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西方现代美学最基本的命题是克罗齐的“美是情感的感性显现”。

两人都认为自然美不是客观存在,而是艺术家的发现、创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