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定期考核考试题(B卷)科室:姓名:职称:分数: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1、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应当于患者入院后(A)内完成。
A、24小时B、12小时C、6小时2、有关药品不良反应正确的是(C )。
A、药品说明书上明示的不良反应可以不报告B、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时限0.5小时内C、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后除按规定报告外需在病历中记载3、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B )小时。
A、12分钟B、24小时C、72小时4、有创操作记录应当在(A)书写。
A、完成后即刻B、完成后6小时内C、完成后24小时内5、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C )。
A、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B、Ⅰ级事件分为:一般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C、Ⅱ级事件(隐患事件):缺陷或错误被及时发现,未造成后果事实6、科内会诊原则上应(B ),全科人员参加。
主要对本科的疑难病例、危重病例、手术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病例或具有科研教学价值的病例等进行全科会诊。
会诊由科主任或总住院医师负责组织和召集。
会诊时由主管医师报告病历、诊治情况以及要求会诊的目的。
通过广泛讨论,明确诊断治疗意见,提高科室人员的业务水平。
A、每周举行两次B、每周举行一次C、每两周举行一次7、急诊观察治疗超过(C)小时,诊断不明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应转至专家门诊诊治或申请会诊或收入住院。
A、24小时B、48小时C、72小时8、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B )。
A、转入上级医院诊疗B、组织科间会诊讨论C、上报院领导处理9、下列三级医师查房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三级医疗查房特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按照本级职责分层次对住院患者进行查房B、三级医疗查房泛指经治医师、上级医师和科主任三个层次的查房。
C、三级医疗查房中经治医师可以是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不包括科主任。
10、手术记录应当在术后(C)内完成。
A、6小时B、12小时C、24小时11、根据首诊负责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患者需要请会诊的,首诊医师应及时请会诊B、患者需要紧急抢救的,首诊医师应立即组织并报告上级医师C、患者属于其他专科疾病,首诊医师须及时请会诊,由专科会诊医师负责相应一切诊疗工作12、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内组织讨论,特殊病例(存在医疗纠纷)应在()内进行讨论。
( C )A、1天、6小时B、3天、12小时C、1周、1天13、对病重患者,病程记录至少要(B )记录一次。
A.1天B.2天C.3天14、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C )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A、2小时B、4小时C、6小时15、非正班时间入院的病人(含节假日入院,急诊入院),上级医师首次查房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进行(B)。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16、下列对科主任查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科主任查房每周至少一次B、科主任查房重点是查危重患者、围术期患者、特殊疑难患者和部分新入患者和需要教学查房的患者C、经治医师是主治医师的病重患者,病情不稳定而无上级医师时,科主任每周查房至少2次17、关于疑难病患者诊治说法不正确的是(B)。
A、3天内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上级医师应组织科内会诊B、5天内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上级医师应安排科间会诊C、10天内诊断不明或非肿瘤和慢性晚期疾病导致的治疗效果不好,应组织全院会诊或请院外专家会诊18、关于术后查房的说法正确的是(A)A、经治医师、上级医师和术者应立即查房B、术后查房每天至少一次,并连续3天(不含当日)C、术后第二天患者病情平稳后,按一般患者要求查房19、上级医师查房,可不包括(C)A、床旁查看患者、病情变化、诊疗措施和效果等B、审查患者诊疗措施、医嘱和病历等C、向患者家属说明病情和诊疗措施、计划20、节假日期间查房说法不正确的是(C)A、一般患者经治医师每天至少需要查房1次B、危重病人经医师每天至少需要查房2次C、新入院危重患者上级医师须在入院后12小时内查房21、下列关于危重患者查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患者入院后,正班时间经治医师和上级医师应立即查房B、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和上级医师不在位或非正班时间,值班医师、副班医师应立即查房C、患者入院后,经治医师查房并处理后,患者病情稳定的,上级医师可酌情查房,原则上不超过24小时22、术前讨论应在术前(C )小时内完成。
A、24B、48C、7223、下列关于病例讨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一般死亡病历可与出院病例一起讨论,但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有无纠纷,均应单独讨论B、病历讨论会内容应安排专人负责,其中,查找出的问题和改进意见等应记入《科室医疗质量分析会记录本》C、各类病例讨论均应以全科讨论的方式组织,全科所有医师、进修医师和实习医师均要参加24、每个急诊病例都需要有急诊病历,记录内容包括(A)。
A、诊疗的全过程和患者去向B、诊疗的主要经过,最后诊断C、治疗措施25、科室联合会诊和全院性会诊,紧急情况时应在()小时内组织会诊,一般情况应在()小时内组织会诊。
A、2,24B、12,24C、24,48D、24,72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侵犯患者隐私权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A、超出诊疗需要的知情范围刺探患者的隐私。
B、故意泄露、公开、传播、侵扰患者的隐私。
C、未经患者同意允许实习生观摩。
D、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等有关资料2、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B、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C、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D、医师不能如实回答患方有关医疗问题。
3、医疗过程中,医师的告知义务应当包括:()A、病情告知。
如实告知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现状、程度、趋势和可能发生的危害健康的后果等诊断结论B、治疗告知。
如实告知患者对其所患疾病将采取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措施,以及为避免危险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C、风险告知。
如实告知治疗措施可能或必然产生的危险,或因患者体质特异可能发生的过敏、排异、恶化和并发症等其他损害结果。
D、费用告知。
4、临床并发症的免责条件包括:()A、医师尽到风险预见义务B、医师尽到风险告知义务C、医师尽到风险回避义务D、医师尽到医疗救治义务5、患者的合法权益包括:()A、平等医疗权、获得权B、安全有效的诊治权C、知情权、选择权D、隐私保护权6、医疗纠纷处理的主要途径包括:()A、医患双方协商B、第三方调解C、行政处理D、司法诉讼。
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正确的是:()A、医疗方面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医务部B、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护理部C、院感相关安全(不良)事件报公卫科D、器械、设备安全(不良)事件报医学装备工程部8、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类正确的是:()A、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进程造成患者永久性功能丧失。
B、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C、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D、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9、医师应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活动:()A、患者身份识别B、患者接受手术、介入或有创操作C、手术部位标示D、药物、医用材料使用10、关于术前准备不到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患者术前检查、手术风险评估、术前讨论、知情同意告知等制度及术前备血不到位B、无手术风险评估、手术部位未标示或标示不清C、术前准备是手术科室的责任,麻醉医师对术前准备不到位可以不提示不干预D、接手术患者前,患者未做好个人卫生、未换干净病员服、脱去鞋袜等E、将术前准备不到位的患者接入手术室,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承担责任1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正确的是:()A、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B、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C、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D、医师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的处方权。
医师获得相应处方权后,可不再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和考核。
E、已有证据表明病原菌只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敏感的感染等紧急情况,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
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应当于48小时内补办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手续。
12、以下符合医院《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管理规定》的是:()A、患者病情危急,院内无备药可供,患者又有自购或自备合格的药品B、临床确需使用患者自备药品时,应填写《患者自备药品使用审批表》,履行告知和审批程序,经所在科室主任批准同意后方能使用C、自备药品使用须经治医师下达医嘱,医嘱上注明“自备药品”D、患者使用自备药品可以用一般沟通记录代替《患者自备药品使用审批表》13、麻醉药品三级管理是指()A.药库管理B.药房管理C.批号追踪D.病区管理14、诊疗过程的医患沟通不包括( )A.介绍疾病诊断情况B.主要的治疗措施C.重要检查的目的和结果D.动员病人手术治疗E.手术方式、并发症及预防措施F.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费用情况G.可以不回答家属提出的问题15、临床查对完全正确的是( )A.护士执行医嘱时,一定要做到“八对”B.医师开具各种医疗文件时,对病员的姓名、年龄加以核实C.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必须口头复诵一遍,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将使用的空安瓿、药瓶等物品保留备查D.进入体腔或深部组织的手术,术前和缝合前必须清点所有辅料和器械数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25分)1、医院鼓励员工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对报告者予以奖励。
()2、医务部为全院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的主管部门。
()3、医疗纠纷的处理是一门科学,感情代替不了原则,道理代替不了法律。
()4、从我国药品说明书的法律地位和产生的过程来看,医生与药师没有超越说明书的权力。
()5、医师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能够让患者足以做出正当合理判断所必须掌握的信息,即以不产生歧义为标准。
()6、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医疗活动中发生的本可避免的、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涉及医疗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有潜在危险的事件。
()7、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其中Ⅰ级事件(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是指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由于诊疗过错、医药、器械产品缺陷等原因,造成患者死亡、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等明显人身损害的事件。
()8、发生医疗纠纷时,科主任或护士长作为一级具体处置主体应当立即介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