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社会企业是一类以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企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
的福利制度开始面临挑战,高额的福利费用支出以及官方福利机构的臃肿低效,促使
高福利国家政府思考并探索福利制度改革。
社会企业成为发达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一
种创新尝试,同时间在发展中国家社会企业也崭露头角。
关键词: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企业的历史背景:
最早期的社会企业有着久远而鲜为人知的历史,在十二世纪欧洲各国设立称为
“行会”( guild)的手工艺者协会,这种手工艺者协会是对罗马帝国的互助协会
(collegia )以及早期伊斯兰世界的技工团体如纸匠会(warraqeen)的一种效仿。
这些中世纪初期的行会负责调整手工艺术者的工作条件,对获准从事相关职业的
人加以管理,并限制手工艺者的工作时间。
为数众多的圣徒纪念日被教会专门留作修
建教堂和大教堂等土建工程以及为穷人提供救助之用,而行会被在这些日子里必须暂
停工作。
在手工艺作坊中,学徒在匠师家中居住并劳动,师徒一起吃饭,“一起”“吃饭”这两个拉T单词“con" "panis”则构成了“公司companis"。
此外,行会还主张
利润应用于社会商品再投资。
基于以上两点特征,这类行会被视为社会企业的雏形。
现代社会企业在各地的萌芽、发展
现代的社会企业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由英国提出,90年代末,经合组织(OECD)
和欧盟开始在成员国中推广这一概念,英国也将这一模式作为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向全
球推广印度的G.Venkataswamy博士于1976年创立亚拉文眼科医院,该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眼科专科医院之一,医院一直采取对富人收费、穷人免费的收费模式,其企业的
目标“消除印度的可避免盲”就是典型的社会企业目标。
医院财务保持透明公开,其
所得利润用于企业自身发展。
孟加拉的默罕默德·尤努斯同样也在1976年创立了格莱氓银行,银行专门针对贫
困人群的小额贷款帮助数以万计的家庭改善生活,银行的所有权不是归属于少数几个
股东,而是属于所有借贷者。
亚拉文眼科医院和格莱现银行都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只是在那个时候社会企业这
一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
跟随这两间企业的脚步,之后在印度和孟加拉两国的社会
企业的创新活动也是比较活跃的。
在日本,社会企业家的兴起,以70年代的公害问题为契机,人们开始提高对于环
境和农药问题的关注,1975年成立的Daichi(大地宅配)是一家经营有机食物的社会企
业。
在日本,NGO都面临着个人捐赠规模小、政府补助金额有限的窘境,因此,社会
企业成了NGO寻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在中国,1999年郑卫宁先生在深圳创办的残友集团”,是大陆较早出现的社会企
业,从1999年最初的30万元资金,5位残障人士,一台电脑和一个“残友网社”,到2010年的“残友集团”(包含一家慈善基金会、四家非营利机构、十五家高科技福利
企业),吸收1160名残障人士就业。
社会企业能带来的多赢局面,在一个日趋多元化的社会中总是能吸引眼球,这也
是为什么各界对社会企业关注有加的原因之一。
这类准社会企业多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福利企业、民办教
育机构的形式出现。
媒体将这类准社会企业作为社会企业报道时,通常关注的是这个
机构是否有着社会企业的实质,而不是以是否工商注册作为标尺来衡量。
这是因为在
目前的现实环境中,注册成民办非企业这类机构,能享受一些免税的待遇。
也有这类
机构经过一段时间运营,出于市场化的考虑,比如为了吸引风险投资,选择改变身
份,成为工商企业。
随着这类准社会企业数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时也有利于社会企业的发展,并且
不排除将来出台有关于扶持社会企业的政策法规。
社会企业和公民社会是两个相互促进的事物,两者都是倡导大众对于整个社会、
其他的个体有更多的关怀和担当。
因此可以说公民意识的崛起有助于社会企业的健康
社会企业所面临的发展困境
1、社会中普遍缺乏信任感,个别公益基金的天价饭局被曝光,以及某些企业家被
质疑成伪慈善,这些都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这很大程度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于社
会企业的社会目标不信任,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
举例来说,在作者曾经开展的以
“有机蔬菜”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受访者绝大多数对于有机类产品持怀
疑态度。
不仅如此,作者访问过的一位社会企业经营者也透露其所在的行业中造假风
行,导致诚信经营的该社会企业也受到质疑,需要消耗很大的心力来证明自身产品的
真实性。
应对此类问题,受访的昆明XX健康生活馆就向作者表示,除了经常性的组织
消费者参观生产基地、也即将通过公开财务报表来向公众证明自身的诚信。
2、公众对于道德消费的文化准备不足,某些社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被大
众接受。
比如倡导公平贸易的社会企业,其所销售的农副产品价格通常高于超市的价格,
这是因为在收购时需要付出相对公平的价格,而不是通过买方的竞价优势来压低收购
价格。
某些消费者秉持道德消费的立场,愿意为这些具有“道德”的商品支付更高的
价格。
目前在中国大陆大部分的购买者不愿意承担公平收购所高出来的部分。
也有的
消费者认为既然是跟公益相关的产品,那就应该是低于市场价格的,甚至是免费的。
这同时也是一些做特殊人群看护的社会企业所面临的窘境,产品定价偏低以至于企业
运转艰难。
3、想要选择民办非企业单位身份注册的这类准社会企业还面临登记注册难的制度
约束。
社会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何种内部条件:
总的来说,社会企业也是企业,很大部分的内部管理工作的要求跟一般工商企业
一样,在此作者侧重分析社会企业区别于其他工商企业的某些内部管理方面。
社会企业需平衡其自身的社会性和商业性
社会企业是兼具社会性和商业性的一类企业,其公益化的程度决定了社会性的大
小,市场化的程度决定了商业性的大小,可以将社会企业的公益化和市场化比做坐标
的两头,社会企业要偏向于哪一头可以由企业自身来选择,但两者必须取得一种平
衡,并且将企业的这种企业文化传递给全体职员,企业文化得到整体认同,否则该社
会企业的员工将会在工作中无所适从。
具体来说,有一类社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低收入人群减免收费来体现其社会
性,而它的市场性表现在对于一般人群采取正常收费。
在经营过程中,如何操作对低
收入人群减免收费、制定相关的规则,需要全体的员工都能认识到该社会企业的理念
所在,否则将会引起工作中的混乱。
主动公开财务报表表现出社会企业有社会责任感的一面,不仅如此,社会企业通
过历年的财务报表来展示企业的发展,公众可以通过报表中财务数据的增长了解到该社会企业运营能力,同时可根据某些数据衡量该社会企业的社会价值。
目前中国的社会企业在这一点上做得还非常不够。
各类的社会企业网站上均不能找到关于财务方面的任何资料。
仅有深圳市残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份向政府部门的工作汇报中有体现一些简单的财务数据,该报告可以于网络中获得。
社会企业与合作者的关系维系有别于其他工商企业,平衡这种伙伴关系,对于
有的社会企业与合作者之间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要如何处理好这种合作关系,
需要社会企业根据具体的合作情况来区别对待。
小结:
营造一个适合于社会企业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必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领域的创
业者们不妨从创造内部条件入手,自我完善;组成联合会这样的网络互相扶持;尝试
与政府的合作;扩大社会影响以期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