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场上各种杀虫剂种类繁杂,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毒死蜱、敌敌畏、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异丙威、螺虫乙酯、虱螨脲、丁醚脲、苦参碱、藜芦碱等等,有的我自己都是第一次听说。
但根据其化学结构特点,可以划分成几大类,每一类中的药剂都有相似的特点,这样更便于记忆和理解、使用这些杀虫剂。
神经元反射弧示意图
当昆虫的感觉神经原接收到某种刺激信号以后,通过轴状突触快速把该信号传递联系神经原,联系神经原则并通过释放出的乙酰胆碱,把信号进一步传递给运动神经,运动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肌肉使之动作。
在联系神经释放出乙酰胆碱后瞬间就有乙酰胆碱酯酶释放迅速分解掉乙酰胆碱酯酶,从而中止其信号的持续传递,至道感觉神经再次把感觉信号传递过来。
有机磷类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就是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释放,使运动神经不间断的把信号传递给肌肉,肌肉连续动作——抽搐,造成神经紊乱中毒;拟除虫菊酯类和茚虫威等,则是通过干扰感觉神经和联系神经之间的钠离子通道使之中毒;氟虫氰、阿维菌素等是干扰神经系统的氯离子通道;氯虫苯甲酰胺等诱导位于昆虫体细胞内线粒体中产生鱼尼丁使钙离子的释放紊乱导致其中毒瘫痪。
了解杀虫剂的这些知识看似很复杂、枯燥,但确实很重要。
只有了解杀虫剂的原理和特点才能在生产中正确应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药效,同时规避其对人畜、蜜蜂等天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