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实中教育集团期中考试八年级物理一、选择题.(答案请准确涂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计30分)1.声音的传传播需要一定条件,在下列环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A.海底 B.山顶上C.月球表面 D.泥土中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水晶莹C.秋天,薄雾缥缈 D.冬天,瑞雪纷飞3.如图1所示,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食指堵住双耳.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能听到令人震撼的声音,该活动主要是为了探究(▲)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C.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图1 图2 图3 图44.以下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A. 建湖盛夏中午室外温度可达30℃B.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约为5℃C. 比较舒适的洗澡水的温度为45℃D. 建湖的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5.如图2所示,把正在发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的产生需要空气 B.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D. 声音也能在真空中传播6. 如图3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此现象表明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是声源(▲)A.振动的幅度 B.组成的材料 C.振动的快慢 D.自身的结构7.在测定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实验中(如图4),小女孩的正确操作是(▲)A.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当看到枪冒烟时立即停止计时B.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当听到枪声立即停止计时C.小男孩喊话时开始计时,听到枪声时停止计时D.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小男孩喊话时立即停止计时8.夏天,把棒冰从冰箱里拿出来,它的周围会产生“白气”,一会儿“白气”消失,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依次是(▲)A.汽化,液化B. 液化,汽化C.升华,液化 D.液化,升华9.赛场上,当运动员的肌肉扭伤时,医护人员常用沸点很低的氯乙烷作麻醉剂,把液态氯乙烷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这是由于氯乙烷(▲)A.汽化吸热 B.液化放热 C.熔化吸热 D.凝固放热10.夏天,小雨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5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11.向水瓶内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尖”,这是因为(▲)A .随着水位升高,响度越来越大B .随着水位升高,响度越来越小C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D .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12.小红将一杯常温的开水放入正常工作的冰箱的冷冻室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水发生了物态变化,图中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杯水的物态变化过程的是(▲)13.如图6,我国云南省等地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空军向云层里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来增雨.对增雨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小水滴.以上解释中(▲)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C .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4.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7);②在A 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B.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15.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使其液化熔合,冷凝后得到具有金属特性的熔合物合金.这是制取合金的常用方法之一.试据下表数据判断(加热条件可满足),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合金是(▲)A .钠铜合金B .钠铝合金C .铝铜合金D .铜铁合金金属 钠 镁 铝 铜 铁 熔点/℃ 97.5 649 660 1083 1535 沸点/℃ 883 1090 2467 2567 2750 图5 图6图7二、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对应的空格处。

每空1分,计21分)16.光在均匀物质中沿_ _▲ __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__▲___KM 。

17.如图8所示,在水中摇动小铃铛,人__▲__(能/不能)听到铃声,此实验主要说明了声音可以在__▲___中传播。

18.如图9所示,顽皮的小明将一张扑克牌在梳子齿上划过,扑克牌因___▲__而发出声音,用相同的力一次慢划,另一次快划,两次发出声音的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不同图8 图9 图10 图1119. 如图10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__▲__(甲/乙)是噪声的波形图,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在___▲__处和__▲__减弱噪音.20.水烧开后会在壶口喷出“白气”(如图11),这是由于水蒸气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白气”离壶口处有一段距离,是因为壶口处水蒸气的温度较_▲__(高/低)。

21.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人为了延长生命,当身体出汗时,应用布、纸等擦干身上的汗水,避免因汗水__▲__(填一物态变化)从而__▲__(吸收/放出)热量,尽可能地减少能量损失。

22.做棉花糖时将白糖放在中心圆盘中加热变成糖水,不断旋转圆盘将糖水从四周甩出,由于四周温度低,就可以看到一丝丝的糖,用小棍将它绕好,就做成了既好看又好吃的棉花糖了.做棉花糖的整个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___▲___。

23.在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12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有关.小明同学则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3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__▲_ 有关.24.如图15所示,让一束阳光通过棱镜产生了七色光,这种现象叫 ▲ .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 ▲ (A/B)点外侧,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这种不可见光我们称为____▲____.为了让温度计的示数上升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图12 图13图14 图三、解答题.(将正确答案或解题过程填在答题卡对应的空格处,共49分)25.如图16所示温度计的示数,甲为_▲_℃,乙为__▲__℃。

26.如图17展示了一些你熟悉的物理实验.请你根据要求填空:(1)A 活动中,透过盛水玻璃杯看书本上字,发现_____▲_____。

(2)B 活动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的关系。

(3)C 活动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方,会发现______▲________。

(4)D 活动中,要探究使气体液化的方法,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7.如图18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____(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 ▲ (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2)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 ,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__▲__而发生了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3)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冰块/热水). (4)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填序号) ①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②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③蒸笼蒸馒头 ④用干冰作为致冷剂人工降雨28.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活动中,小明按图19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在甲试管中放入一些冰块,乙试管中放入一些烛蜡后,并进行了实验,现请你帮助小明完成下列实验中的一些内容:(1)请你告诉小明他应采用 ▲(A/B )图方法点燃酒精灯;实验中的应选用体积___▲_ (较大/较小)的冰块、蜡块好.(2)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 (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 。

(3)下表是小明记录冰熔化实验的数据图16 图17铁夹 铁圈 金属盘 图18 A B图19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5温度/℃﹣5 ﹣2 0 0 0 0 0 1 2 3 4 根据探究的过程可知:冰的熔化过程至少持续了▲min.在实验的第1.5min,甲试管中的物质处于▲状态.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在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不变/降低).(4)小明根据蜡熔化的实验数据,作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图中与此相符的应该是(▲)29.小明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他为图中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__▲__ (填序号).(2)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应注意观察▲以及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3)小明发现水在沸腾时产生的气泡情况如图乙中的▲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其读数为▲℃.(4)分析图丁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5)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大火继续对水加热,则水的温度将__▲___(上升/下降/不变)。

由此可知,在同样情况下两次煮鸡蛋,第一次在水开后继续用急火煮,第二次在水开后将火焰调小,直到煮熟,两次比较会发现__▲___(第一次/第二次/两次一样)煮得快。

(6)实验结束后,熄灭酒精灯,让水停止吸热,水__▲__(能/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了____▲____。

小明注意到开饭时,当妈妈对砂锅停止加热,将其端上桌,发现砂锅里的汤汁仍然在沸腾,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0.制作简易针孔照相机: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1)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到蜡烛将在塑料薄膜上成像,这种现象叫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形状是三角形,则他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3)若将蜡烛逐渐远离小孔,塑料薄膜上的像将___▲___(变小/不变/变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