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考察
绿化分析
刚竹
桢南
银杏
水杉
以树丛为主要配置结构,栽种的植被有 银杏、水杉、桢南等古老树木。
乔木的种类较为丰富,而为了给游客一 个较为宽阔的视野,整个竖向结构上以 乔木、地被为主,灌木出现的频率较低。
绿化分析
主园路跟小路 的处理方式类 似,把乔木往 后退约一米, 使视线更宽阔。
草皮延伸到建 筑表层,将建 筑与环境融为 一体。
—— ——
场地分析
序 幕 发 展 高 潮
建筑本身:陈列馆呈方形,是一 座斜坡式的方形全钢结构建筑, 它与遗迹馆的外形一方一圆,一 起构成博物馆内的两个主体建筑, 各具特色,相得益彰。
活动场地分析
水景广场 金沙鹿苑 纪念雕塑
入口广场 乌木林
草阶广场
整个博物馆没有破坏原来的景观结构,而是 把遗址博物馆同原有的景观结合起来,把在 入口处设置了一个纪念雕塑,把原本来起来 毫无联系的景观同建筑联系起来。
布新
厅闻 发
咨询台
行李寄存处
4D
办公区 天第 地三 不展 绝厅
影 院
一层功能分区图
远第 古一 家展 园厅
办公区
王第 都二 剪展 影厅
安全出口 卫生间 垂直电梯
二层功能分区图
功能分析
办公区
休 闲 区
解第 读五 金展 沙厅
办 公 区
市品纪 超念
特 展 区
办 公 区
多功能厅
4D
影 院
负一层功能分区图
安全出口 卫生间 垂直电梯
总结
·陈列馆满足了所有的陈列要求,陈列布置有
系统性,方向性明确,防止了日晒和风吹,很 好的避免了馆外的噪声干扰。
·陈列馆的流线还满足了参观的要求,人流组
织合理,路线简洁、通畅、不重复、不交叉。 防止了逆行和堵塞,使观众有明确的前进方向, 避免了遗漏。
·陈列馆拥有良好的光线和视觉条件,使参观
者对陈列品看得清楚和准确,在参观时不易感 到疲劳和厌倦。
铺装分析
小环境的营造走道
金沙遗址的走道 形式较为丰富, 层次不齐却别有 韵味的石板路; 绿树环抱的林间 木栈道;小竹翠 绿而立的石路; 散而有形的砂石 路,给游客丰富 有趣的环境体验, 减少乏味感。
03 室 内 空 间 分 析
Interior space analysis
功能分析
千第 载四 遗展 珍厅
优与缺
缺:
1.浏览整个陈列馆所需时间较长,休息区座位量较少。公共休息空间 相对来说设施较为简陋,每层在休息区的景观视线雷同,缺乏可变性。 2.物件的摆放还是采用传统的陈列方式,缺乏陈列的创新性,互动感 较为薄弱。 3.外部环境中的指示牌不明确,指示作用效果不大。园路的复杂削弱 了园路的引导作用,而指示牌的不明确性,使游客时常迷失在环境中, 将指示牌跟环境更充分的配合,可以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石 灰 华
石灰华又名孔石,属于石灰石和大理石。 一般是 奶油色或淡红色,由温泉的方解石沉积而成。因 水流从沉积的废石灰渣堆中流出,溶解石灰渣中 的钙,重新堆积而成。岩性均一,质地软硬度小, 非常的容易于开采加工,密度轻,易于运输,具 有良好的加工性、隔音性和隔热性,可深加工应 用,是优异的建筑装饰材料。
材料与结构分析
开放式石材幕墙 设计:石材与墙 体面脱开30cm, 石材间1cm的缝 隙开敞不封胶, 因此石材与墙体 之间形成一个与 大气相通的空气 间层,可以同时 满足室内采风和 排烟的需求。 (据相关资料,所
有缝隙之和满足室 内通风需求,且空 气的对流让石材龙 骨的防锈较密封更 好。)
建筑外立面和室内公 共空间的墙地面全部 采用和遗迹馆所用材 料属同一产地石灰华 石料,并采用磨缝干 挂的做法,使得建筑 外形浑然一体。
博物馆中庭斜面玻璃屋顶的太阳神鸟图案是整个建筑的点睛 之笔,为了能支撑起这么巨大的部件,设计师采用了预应力 双层索网结构,由一系列下凹的承重索和上凸或上平的稳定 索以及它们之间的撑杆组成,具相关资料,该结构有着良好 的刚度,稳定性能以及抗震能力。
材料与结构分析
通风:一般由于空 调新风、排风或者 消防排烟需求,要 求建筑外墙面设置 百叶窗或者通风口。 陈列馆建筑外立面 和室内建筑空间的 墙面全部选用洞口 的处理手法,使整 个建筑看起来浑然 一体,增加了墙面 的整体性。
05 优 缺 分 析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优与缺
优:
陈列馆的外型独特,宛若一座金字塔,由于金字塔造型本身就能给人 以神秘的氛围,陈列馆也显得神秘了几分; 1.陈列馆的斜坡线让建筑更加生动,具有方向性,但又不失稳重,同 时象征了金沙文明的冉冉升起;整个建筑的造型、色调和环境很好的 融合,建筑更像是从地下冒出来的感觉,远观就如一个在平原上的小 土坡,强调了建筑应该和当地地形的结合。 2.陈列馆的立面效果十分美观大方,没有过多的修饰,用材料的对比 和凹凸的处理,让人就能清楚的感觉到这个建筑存在。玻璃和石材, 虚实结合。 3.建筑灯光处理很好,根据陈列的物品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照度水 平,加深了博物馆内的神秘感还有各个展厅特色设计鲜明,让游客不 会乏味。 4.过道处理也很好,每层的过道都设在两个展厅的出口,且过道顶上 还有很大的一个开窗,一个好大的“太阳神鸟”图案印在上面,不仅 美观,还给了很好的采光。 总而言之金沙遗址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与个性特色,充 分满足博物馆的使用要求,将场地与建筑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址路2号
建造时间:2004年底-2007年4月16日 占地面积:456亩 建筑面积:38000㎡
地上建筑面积:~28000㎡ 地下面积:~9000㎡ 绿地面积:138000㎡ 绿地率:~70%
项目类型
文物保护中心 陈列馆
园林区 遗迹馆 游客接待中心
博物馆类型:遗址类博物馆,专题
类博物馆
景点级别:AAAA
王第 都二 剪展 影厅
二层交通流线图
闹静分析
办公区
休 闲 区
解第 读五 金展 沙厅
特 展 区
办 公 区
多功能厅
办 公 区
市品纪 超念
影 院
负一层闹静分析图
4D 4D
千第 载四 遗展 珍厅
布新
厅闻 发
咨询台
行李寄存处
办公区
天第 地三 不展 绝厅
影 院
喧闹区 安静区 主要空间
一层闹静分析图
远第 古一 家展 园厅
金沙遗址博物馆
THE JINSHA RUINS MUSEUM
CONTENTS
建历
筑 背
史 背 景
景
、 地
理
位
置
、
项
目
类
型
室 析场
外 空
、所 分 析
间 环
、 绿 化
境 分
分 析 、
析
出 入
口
分
室 分功
内
析能 、分
空 闹区
间
静、 分空
分 析间
析
、 主列
次、
空交
间通
分流
析线
建 材立
筑 外
料面 与分 结析
地理位置
位于成都平原的东南边缘地带,成都市区 的西部,地处成都市西二环路与三环路之 间,北纬30°40′,东经104°。 东距市中心约5公里,其范围北达羊西线, 东临同和路和青羊大道,西至三环路,南 接清江中路和西路。 金沙遗址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 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项目类型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青羊区金沙遗
观 分
构、 、剖 色面
优 缺 分 析
析
彩分 析
、
造
型
分
析
、
01
建 筑 背 景
Building background
历史背景
金沙遗址是民工在开挖蜀风花园大街工地的时候发现的,在沉睡了3000年之 后,遗址被发觉。2001年2月考古工作人员在遗址中清理出来了珍贵文物多大 千余件,包括了金器、玉器、铜器、石器、象牙器,出土的象牙总量近一吨, 此外还有大量的陶器出土,并确定金沙遗址是商末至西周时期古蜀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鉴于大量的文物保护、研究问题,在此就地建立了金沙遗址 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更好的展示金沙遗址及出土文物。陈列馆展示了大部分 的文物,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并在2006年被评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馆
建筑面积:~16200㎡ 展陈面积:~6000㎡
02 室 外 空 间 环 境
The outdoor space environment
出入口分析
出入口主要采用与建筑相同的材料, 南大门和东大门为主要入口,北大 门相对来说属于次入口。从设计上 来说,东大门和南大门设计的较为 空旷,由植物景观将后方的建筑称 的若隐若现,具有引导作用。
未开放区域
三层功能分区图
空间序列
41
23
负一层空间序列图
布新 厅闻
发
4 1一层空间序列图 3 2
1
2
二层空间序列图
交通流线分析
负一层交通流线图
垂直电梯 残疾人路线 人行路线
该博物馆的参观流线除了有着“能够 串联所有展厅”的特点之外,还有一 个特点便是无差别设计的运用。
一层交通流线图
远第 古一 家展 园厅
办公区
王第 都二 剪展 影厅
二层闹静分析图
04 建 筑 外 观 分 析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alysis
立面分析
北立面 南立面 西立面 东立面
剖面分析
金沙遗址博物馆结构,巧妙运用建筑空间,以节能、环保及高可靠性为设计标准, 将表达建筑造型艺术的维护次结构与展厅主结构集成为一体,共同工作,形成大斜 屋面、不规则、大跨度钢框架结构体系。 内部柱网10m×10m,展厅部分为30米以上的无柱大空间,以满足大型遗址保护博物 馆场景复原展示的需要,并为未来博物馆的发展创造了极强的灵活性与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