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1.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行预算会计制度规定,除事业单位经营性收支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一般都采用收付实现制。

在当前形势下其不适应性已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
(1)不能满足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分工逐步明晰,政府职能的重点转向为公共品的提供。

在这一转变中,政府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财政从单纯的“分配”向综合的“管理”转变,政府从直接“干预”经济到间接“调控”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意味着政府不再是“万能”的政府,而是要求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作。

因此,政府必须提高决策的法制化和透明度,大力提高政府管理经济的能力。

这需要有全面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映财政资金运动的信息,以及上述资金运动相关的非财务信息,而这些是目前的收付实现制无法提供的。

(2)无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适应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政府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从事社会公益性投资不再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可以吸收民营资本、外资等合作开发基础设施项目。

而且,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政府对一部分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招投标,交给市场(非政府部门)来做。

当私人部门介入公共领域,对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实现与政府部门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对成本进行计价、核算和比较,而这些也是现行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收付实现制所无法提供的。

(3)不能全面反映政府债务状况,为政府防范债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的矛盾日益尖锐,赤字和公债规模日益扩张,通货膨胀率提高,这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

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为刺激经济增长,发行国债用于基础设施,拉动投资和消费,效果显著。

虽然我国目前的国债规模还低于国际警戒线,但是如果考虑到“隐性债务”如地方政府欠发工资的存在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只反映当年还本付息的支出,不包括政府已发行的国债应由本期承担的利息,以及应计提的养老金等信息,所以无法获得全面的政府债务信息,不利于政府的宏观决策和财政风险的防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