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先进典型事迹材料家庭是船,事业是帆。
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我在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在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勤奋工作、安守孝道。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自198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团结同事、热爱学生。
处处发挥一个优秀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因此经常受到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和学生家长的赞誉。
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
在生活上,我始终是“孝”字当先,“爱”字装心,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以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无怨无悔的侍奉着父母双亲。
我国是一个讲文明的国家,敬老爱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敬父母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
常读四书五经,使我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深深的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道理。
我多年来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
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赞。
我身体还算健康的母亲于1998那的一天夜晚突然得了脑出血。
半侧身体没有知觉我们连夜送往距家近三百里的前郭县中医院治疗,在医院抢救治疗三十多天。
那时正赶上暑假,我在妈妈身边不分昼夜一直守候到出院。
那些天来我真是每天以泪洗面,我每隔半小时就翻一次身接一次尿(因为需要昼夜点滴)。
一天多次喂流质食物,虽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流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要出院了神志清楚的妈妈把我们五个儿女都叫到身边语重心长的说:“现在我这个样子和你们的爸爸恐怕不能单独生活——,妈妈的话刚开个头三个儿子就争先恐后的说让老人家和他们一起生活。
我们一家子真是感动啊|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却说她想了好几天了,全面衡量一下还是想和老姑娘梁运贤在一起,因为我爱人刘刚也特别孝顺,从小又失去了亲生父母。
就这样我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妈妈、从来不会照顾人,又不会做丁点儿家务的爸爸一直生活了四年多。
为了不影响工作我起早贪黑照顾妈妈每天为老人喂饭、洗头、洗脚、洗澡、穿衣、接屎接尿……成了我的必修课。
上班时爸爸能替我照顾一下,我一下班爸爸也就下班了,我是拳打脚踢一直就是忙。
为了让妈妈缓解病情我还主动学习了按摩技术,每天给妈妈抚胸、捶背、暖手暖脚……几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无悔付出、毫无怨言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
为了让妈妈不感寂寞,让她不再难受,我经常坐在床边讲些小笑话来转移她的注意力,使她减轻一点痛苦。
两年多办公室工作的工作实践,不仅让她与同志们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建立了友谊,还增长了智慧,积累了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工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一如既往的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为**烟草发展做出新贡献。
虽然卧床多年,但经过细心的照料和护理,妈妈身上没起丁点儿褥疮。
母亲由于长期卧床,不能活动,所以胃肠蠕动慢,经常大便干结,服用润肠泻下药,效果也不佳,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用手去抠,这样的情况每周都得一到两次。
记得有一次出现了大便干结十余天,并伴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的情况,肚子胀得要命。
于是我就给她用肥皂水灌肠,灌了两次,没起作用,我就想起来用油给她润肠通便,让她一次喝了二两油,一个小时后开始起作用,油和粪便顺着屁股、腿一直往下淌,忙了一下午,直到晚上还不时有粪便排出,母亲感觉轻松了许多,堵在我心口的石头也终于落下了。
为了母亲的身体,再苦再累也值得。
在这四年多的时间里,我除了天天上班,其他的时间都是陪在母亲身边。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XX年的一天我心爱的老妈妈突发心脏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由于悲痛欲绝,使我连续休克并得了较严重的高血压疾病直至今日。
失去母亲的痛苦还没完全消失爸爸又给我娶回一位继母,并且爸爸执意继续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唉!真的是我们夫妻俩对老爸太好的缘故,爸爸的吃喝住行是离不开我们的。
为了不让爸爸扫兴我俩一口答应了。
想念亲生母亲,笑脸迎接继母。
真是叫我心乱如麻呀!但是人必须面对现实,在现实生活中我对继母比亲妈还亲。
只要我在家一切家务都是我们夫妻俩的事儿,两位老人尽享他们的晚年之乐。
丁忠会,现任普集镇党委副书记、综治维稳主任。
主管组织、党建、宣传、教育、综治维稳、司法调解、信访等工作。
他所分管的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表彰。
其个人XX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XX年评为群团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在实际工作中,他始终保持积极进取、不计得失的良好精神状态,始终做到实干苦干、勤政廉政、先人后己、无私奉献。
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践了自己的入党誓言,以坚定的信念、高尚的人格、无私的情操实践了“三个代表”的要求,充分展示了当代乡镇领导干部的崇高追求和良好形象。
我叫叶xx,中共党员,是xx高速路政支队十一大队大队长,领导和同事都叫我“老叶”。
我从退役分配到交通系统,就与高速公路结下了缘。
由最初的收费员到高速路政副大队长,至xx南最偏远的寻乌县任大队长,在近30年的工作岁月里,我与高速路政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在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的时候患难接踵而来。
XX年的一天换多年高血压的爸爸突然得脑出血住院二十多天,留下轻微后遗症。
XX年他老人家又得了肾病住院治疗一个多月。
XX年的年底第二次脑出血又降临到我心爱的老爸身上。
这次住院治疗四十多天。
每次住院我都是主要护理人员。
这次留下较严重的后遗症,行动不便、走路相当困难、半侧身体不好使,生活不能自理。
XX年深秋的一天下午老爸因走路不慎摔倒使得原本好使的右腿严重骨折。
这次手术后老人真是彻底躺下了。
需要24小时的精心照料,为了能让继母得以充分的休息又不耽误我上班我还是起早贪黑的忙于家务并伺候我的爸爸。
为了更好地照料父亲我让继母去单间休息我却搬到了爸爸身边去住,每天帮父亲起床、穿衣、刷牙、吃饭、按摩、烫脚、接屎接尿。
爸爸的食欲好,一日三餐总是吃得很香,每天至少排便一次,一天排便两三次也是常有的事。
我每天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这几乎成了我的固定模式。
谁说“久病久病床前无孝子”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久病床前”不但有孝子,而且对父母的情意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历久弥真。
夜里老人家半小时就得翻一次身,再过半小时还得扶起来坐一会儿再过半小时放躺下睡觉,父亲似乎是黑白颠倒了,还是身体僵硬的缘故,他老人家每次睡觉不超半小时,我常常是还没等睡着就得又起来翻身、捶背。
就这样反复进行我每天夜里至少起来十五次以上。
实在太累了老公替我半宿。
长此以往一段时间下来我的体重竟然减了18斤。
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我们辛苦是小事儿,但爸爸的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僵化。
因此我断然决定去康复中心理疗。
寒暑假期间我顾不得丈夫和孩子独自一人去前郭县松林康复理疗中心住院治疗(病人心娇啊!加之老爸天生脾气暴躁,使得两位老人经常吵嘴。
继母毅然离开了瘫痪的爸爸。
所以全部的重担都落在我们夫妻俩的身上。
)康复理疗过程中懂事孝顺的四个兄弟姐妹看我实在太辛苦了,纷纷提出要轮流护理。
并先后来到医院照顾。
可老爸只有一个念头谁来也必须有老姑娘——梁运贤在身边,其他儿女都因护理不够精细被老爸骂过、撵过。
我也有同样的想法谁伺候都感觉不放心。
就这样我和爸爸在医院度过了寒暑假的每一天。
功夫不负苦心人,现在的爸爸虽不能完全自理但比起以前是好多了。
最最了解爸爸的人是我,爸爸的饮食向来是非常讲究的,为了能给老人做出香甜可口、又有营养的菜肴,我特意买来《高血压食疗食谱》这本书,换着样儿的每天为老爸做可口的一日三餐,每天给老爸测血压、换洗被褥(严重的肾病使得爸爸有尿床的毛病)洗头、洗脸、洗脚、洗澡、剪指甲、接屎倒尿……工作时间外还经常推轮椅陪他老人家散步、聊天,按摩全身。
长期的悉心照料使得爸爸的身体日渐好转。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
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
我在多年的风雨历程中一直在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为准则,勤奋工作、安守孝道。
父母的健康是儿女的幸福,父母的幸福是儿女的心愿,百善孝为先,孝是德之本,行孝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良心的凸现、耐心的考验。
行孝是至高的道德、是高尚的行为、是做人的风范。
我正是怀着感恩的心在默默的回报着父母的养育之恩,践行着子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同时也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忠孝可以两全。
教师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我是xx路小学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教师。
自XX年初入职以来,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同事的热情帮助下,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努力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但是有一件事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这件事要从我参加XX年入职培训说起。
可能是工作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长期两地分居很少顾及家庭,XX年我遭遇了家庭变故,第一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面对家庭、经济的双重打击,我选择了沉默,仍在大队辛勤的工作,直到我现任妻子的到来,才被同事们知晓。
虽然经过家族重组,但我仍就过着一家三口三地分居的生活:爱人在湖南工作,就连怀孕生产都没能好好照顾;小孩在山西由年迈的外婆照看。
每当和同事朋友聊起家庭,心里总有说不出的一种滋味……葛慧英告诉记者,年轻时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无线电,后来之所以走上环保之路,完全是受到了在国家环境保护部工作的丈夫的影响。
退休以后,她经常帮爱人翻译整理资料,逐渐地对环保产生了兴趣并热爱上了这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
她和爱人一起利用积累多年的环保资料和经验,为中国科协科普知识竞赛题库编写题目,其中节约能源知识问答1000题,环境保护知识问答1000题,受到中国科协的好评。
在***同志的积极推动下,XX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已累计下拨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75万元。
此项工作开展两年来,我州共救助人数31160人,其中大病救助2767人。
此项工作XX年已在全州全面铺开。
李保国,1958年生,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先进工作者、燕赵楷模、省管专家,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