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火对人类危害
• 火灾危害
• 善用火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火 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同时,也给人 类带来了灾难! • 火灾危害.doc • 迟来的珍贵图文报道.doc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 近代链锁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 种自由基的链锁反应,其反应机理 大致可分为链引发、链传递、链终 止三个阶段。有焰燃烧都存在着链 式反应。
燃烧条件
• (二)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的必要条 件,并不意味着燃烧必然发生。在各种 必要条件中,还应有“量”的要求,这 就是发生燃烧或持续燃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充分条件。 • 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 • 例如,常温下用明火接触煤油,煤油并 不立即燃烧,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煤油表 面挥发的煤油蒸气量不多,没有达到燃 烧所需的浓度,虽有足够的空气和火源 接触,也不能发生燃烧。
抑制灭火法
基于燃烧是一种链式 反应的原理,使灭 火剂参与燃烧的链 锁反应,使燃烧过 程中产生的游离基 消失。从而使燃烧 反应终止。达到灭 火的目的。常用的 灭火剂主要卤代烷 和干粉。
灭 火 常 识
灭火常识
灭火常识
干粉灭火器
适用于扑 救各种易 燃、可燃 液体和易 燃、可燃 气体火灾, 以及电器 设备火灾.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全 国 特 大 火 灾 案 例
火与消防发展史
• 人类消防管理思想的进步历程.doc • 消防规划与建筑防火技术.doc • 人类灭火装备进步历程.doc
古代消防装备
防火基本原理
• 一切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和限制燃 烧条件的形成。 • 防火原理: • 控制可燃物,隔离空气,控制和消除 点火源,保持防火间距,阻止火势扩 散蔓延等。
链式反应
• 链式反应也称链锁反应,就是当某种可燃 物受热时,它不仅会发生汽化,而且可燃 物的分子会发生热裂解作用,即它们在燃 烧前会裂解成为更简单的分子。这些分子 中一些原子间的共价键常常会发生断裂, 生成自由基。 • 由于它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形态,能与 其他的自由基和分子反应,从而使燃烧持 续下去。
燃烧条件
•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都有一个由未燃烧状态转 向燃烧状态的过程,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燃 烧才能发生和发展。 • (一)必备条件:燃烧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只有在 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燃物质才能发 生燃烧(燃烧三角形) 。 • 对于有焰燃烧,它的发生需要四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和链式反 应(燃烧四面体) 。
火灾的致灾要素
• 对各类火灾发生的客观环境进行综合 分析,火灾有三个方面的致灾要素,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和消防技术的缺陷。在人、物、技术 三者之中,人是主要因素。所以消防 工作与每个社会成员息息相关,涉及 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控制可燃物
1、用难燃或不燃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 材料; 2、用水泥代替木材建造房屋; 3、用防火涂料浸涂可燃材料; 4、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浓度; 5、安全使用燃气。
安全使用燃气
选用合格的灶具 不私装改装,防止老化 用完关闭开关
不乱倒液化气残液
及时关闭燃气开关
控制和消除点火源
常见点火源 生产用火; 生活用火; 炉火; 干燥装置; 烟筒、烟道; 电器设备; 机械设备; 高温表面; 自燃; 静电火花; 雷击; 其他火源。
(3)较大火灾 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死 亡,或者10 人以上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5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 的火灾。 (4)一般火灾 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 万元以下直接财 产损失的火灾。
火与人类文明
• 火的发明与利用.doc
2、根据火灾危害严重程度划分 (1)特别重大火灾 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30 人以上(“以 上”含本数,下同)死亡,或者100 人以 上重伤,或者1 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 火灾。 (2)重大火灾 重大火灾是指造成员10 人以上30 人以 下(“以下”不含本数,下同) 死亡,或 者50 人以上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 万元以1 亿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 类火灾: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沥青、 石蜡火灾等。 C 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 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 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E 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 灾。 F 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火灾。如 动植物油脂。
疏散设施:疏散走道、安全出口
疏散走道:与 安全出口连 通用于人员 疏散的走道;
疏散走道
安 全 出 口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直 通室外的出 口或通往防 烟、封闭楼 梯间的门。
安 全 出 口
乙级防火门
疏散设施:防烟、封闭、开敞楼梯
开 敞 式 楼 梯 间 封 闭 式 楼 梯 间
防烟楼梯间
疏散设施:消防应急照明
消防安全基础知识
恩施州公安消防支队 二0一0年七月
基本内容介绍
• 火的本质及发生条件 • 火与人类文明 • 火与消防发展史 • 防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 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 • 火场逃生方法和措施
火的本质
• 燃烧俗称“火”。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 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 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 燃烧不仅在空气(氧)存在时能发生, 有的可燃物在其他氧化剂中也能发生燃 烧燃烧。
• 消防应急 照明:
• 火灾停电 时照明时 间不少于 二十分钟。
消防应急照明灯具
应急电源
疏散设施:疏散指示标志
• 疏散指示 标志:
• 方向疏散 指示标志 和出口疏 散指示标 志。
火场逃生常识
不 要 贪 念 财 物
火场逃生常识
熟 悉 逃 生 路 线
火场逃生常识
采 取 保 护 措 施 及 时 逃 生
• 二是火灾时是否会增加对人身、财产的危害。 如建筑物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堵塞,如建 筑防火分隔、建筑结构防火,防烟排烟设施 失去应有的作用或不符合要求;消防设施、 器材不完好、有效;建筑内部装修、装饰违 定使用可燃材料等。
火灾隐患判定
• 三是火灾时是否会严重影响灭火救援行 动。如缺少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堵塞; 消防栓、水泵接合器、消防电梯等不能 使用或不能正常运行等。
温度(引火源)
• 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 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生产生活实践中的 引火源通常有明火、高温物体、化学热能、 电热能、机械热能、生物能、光能和核能 等。 • 引火源有:烟头、蚊香、电焊火花、电火 花、高温物体等。 • 但火源在燃烧中也不是必须的,少数情况 下,可以没有火源。
火灾
• (一)火灾的概念 • 根据GB5906-86《消防基本术语 第一部 分》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 烧所造成的灾害。 • (二)火灾的分类 • 1、根据物质燃烧特性划分 • 根据GB/T 4968-2008《火灾分类》的规定, 火灾分为以下六类: • A 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 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
如:汽油蒸汽0.89%—6%;天然气5%—15% 2、一定的氧气(氧化剂)浓度 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 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低于这一浓度,燃烧就 不会发生。 如:汽油燃烧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 煤油为15%,乙醚为12%。 3、一定的点火能量 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 最小点火能量要求,低于这一能量,燃烧便
燃烧三角形
燃烧四面体
6
可燃物
• 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发生 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可燃 物按其物理状态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 三类。
助燃物(氧化剂)
• 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与 可燃物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 燃物(也称氧化剂)。 • 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它 包括游离的氧或化合物中的氧。空气中 含有大约21%的氧,因此可燃物在空气 中的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种 燃烧是最普遍的。
隔离灭火法
将正在燃烧的物质与未燃烧 的物质隔开或疏散到安全地 点,使燃烧因缺乏可燃物而 停止。如: 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管道的 阀门; 排出生产设备的排油池; 设置防止液体流散设施; 开设防火隔离带; 疏散未开始燃烧的物质。
冷却灭火法
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 烧物上,将燃烧物的温 度降到低于燃点,使燃 烧停止。或者将灭火剂 喷洒在附近的物体上, 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 威胁。 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水 来进行灭火。建筑设置 的室内外消火栓就是为 灭火提供消防水源。
室内消火栓的使用方法
打开消火栓 取出消防水 带,向着火点展开
接上水枪
连接水源
室内消火栓使用方法
5、手握水抢头及水管,打开水阀门,即可灭火。
火场逃生技能
• 火灾特点:火灾烟 气具有有毒、遮光 和高温的特点。 • 致死原因:有毒气 体致人中毒缺氧, 失去行走能力;烟 气遮光无法识别逃 生路线;高温直接 导致灼伤。
不会发生。不同可燃物质燃烧所需的最小点 火能量各不相同。 如:在化学计量浓度下,汽油的最小点火能 量为0.2mJ,乙醚(5.1%)为0.19mJ,甲 醇(2.24%)为0.215mJ。 4、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相互作用 5、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对于无焰燃烧,上述三个条件同时存在,且 相互作用,燃烧即会发生。 而对有焰燃烧,除上述三个条件外,燃烧过 程中存在自由基,形成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使燃烧能够持续下去,亦是燃烧的充分条件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