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个人空间私密领域
•行为场景(behavior setting)
——真实行为场景 ——非个体行为 ——环境与行为的双向作用
• 场所的环境特征
• 场所的人员配备
1、维持量 2、容量
THE END!
2、缓解交通拥挤
——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4.3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4.3.1 私密性的含义
——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 人或群体接近自己。
独处是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人的需要。 私密性应对的主要是 独处的需要。
•个人独处
行为倾向 →退缩
•亲密相处 •隔绝干扰
(withdrawal)
• 产生拥挤感的因素:
(1)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密度 (2)个体的人格因素 (3)人际关系 (4)各种情境因素 (5)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容忍性
高密度引起的一种消极反应。
• 高密度对人造成的影响
直接效应(短期影响):由于高密度带来的即时 负性情感体验,如焦虑; 累积效应(长期影响):高密度对健康的损害。
1、短期拥挤的影响
(1)情感反应 (2)攻击性 (3)任务绩效 2、长期拥挤的影响
• 拥挤的理论解释
1、信息超载 2、行为约束 3、生态心理学
——过多的人争夺过少的资源是产生拥挤感 的根本原因。
• 减少拥挤的对策
1、空间分隔
——当处于社会密度与空间密 度的两难境地时,在确保使用 功能的前提下,宁可放弃宽敞, 提供更多的小空间。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3 领域的功能
1、领域的组织功能
私密性 人
2、 领域与私密性
活动 +容积
领域性 控制
3、 领域与安全防卫
私密空间 领域
•可防卫空间的设计原则 (1) 形成易于被感知并有助于防卫的领域 (2)自然的监视
4.5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与场所的设计
•匿名
心理状态
•保留
→信息控制 •闭锁
(control of info)
选择性 控制
生活方式 的控制
交往方式 的控制Leabharlann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私密性:空 间环境的可 控制→控制感、
安全感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 空间环境的开敞、封闭与私密性
界面同一高 度情况下,距离 的变化与私密性
限定形式 的变化与 私密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高差变化与私密性
界 面 的 高 度 变 化 与 私 密 性
私密性例1 : 四合院——中国传统的家园统一体
•私密性的层次
•不同文化与私密性
私密性例2 :萨伏伊别墅
4.4 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4.4.1 相关概念:空间与场所、领域
• 空间 ——容积
• 场所 • 领域
4.2.2 人际距离
4.2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空间环境心理感受的第二层次
空间环境的心理感受与人体生理尺度和空间 环境的尺度密切相关,许多空间的划分都是由这两 者的关系来决定。诸如:亲密空间、适宜空间、公 共空间等正是为符合心理需要而产生。
➢四种人际距离: • 亲密距离(0~45cm) • 个人距离(45~120cm) • 社交距离(120~360) • 公共距离(360~750\>750)
——行为和事件的发生地
容积、人、活动
——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 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场所或区域。
容积、(人)、活动、控制
地盘?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空间环境中如果没有人的行为发生,则空间只是闲 置在那里没有任何价值;反之,人的行为没有空间环境 的支持,许多行为也不会发生。
空间→场所
4.2.2 人际距离
4.2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
• 方向与交往距离
离心空间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向心空间 个人空间与人际距离的意义在何?
4.2.3 拥挤及其对策
• 拥挤的含义
——是对导致负性情感的密度的一个主观心理反应。
•当人口密度达到某种标准,个人空间的需要遭到 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阻碍时,就出现了拥挤感。
领域的产生?
4.4.2 领域性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一种行为模式 •领域的类型
✓主要领域 ✓次要领域 ✓公共领域
我或我们的地盘
4 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具有深厚文化渊源的徽州,其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空间组合、 平面布置、室内装饰等,无不体现了丰富的表情语言,这种语言相解 于人的心灵深处并体现出多彩的生活趣味,是人性至理的环境化表现。 从而使人、建筑、自然融为一体,使建筑空间环境具备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