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道德(27):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32)
3.道德规范(48)
4.良心(内化的规范 49)
5.教师职业道德原则(54)
6.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7.人生观(135)人生观又称为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8.人生目的:人生目的是指人们想要达到的人生境界或者说理解人生意义的基本标准
9.人生意义(144)
10、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的(他人、团体、社会等)的人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满足状况的评价。
11、人生理想: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12、人生态度: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人生较为稳定地反映、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3、职业理想(139)
14、教育价值(143)
15、道德修养(171)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哪些特点?(17——18)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参考22——25)
1)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是具有思想、情感、有个性的青年。
青年大学生的特点:
[1]文化层次比较高;
[2]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中;
[3]自主性比较强;
[4]成才欲望强烈;
[5]社会经验比较缺乏。
2)、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学与科研并举
3)、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教育劳动过程,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过程和发展性
4)、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教师劳动内容主要是自己所承担课程的内容;劳动过程的传递性和双向性
3.什么是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什么特点?
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合法律、纪律比较):
“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成为人们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个性、心理等品质相比)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是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心,个性品质的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
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
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的稳定倾向。
它表现在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
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道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型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30)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道德的社会功能:
1)认识功能
道德能够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为人们指出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的方向,提供进行行为选择的指示。
2)调节功能
道德具有通过评价方式,来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行动,以协调人们之间、个人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3)稳定功能——调控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的有序、稳定
4)教育功能
道德能通过评价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来感化和培育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的个体功能
1)启智功能——开启人的潜能
2)协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
3)保健功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4)慰籍功能——情感慰籍
5)导向功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6)升华功能——人生价值的升华
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36——38)
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分析:
劳动任务和目的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既要性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模仿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
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使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
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劳动的结果是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
这种特殊劳动产品的价值是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
教师道德素质状况影响着劳动产品。
8.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乐教敬业
规范: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教师与学生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执教,维护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
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两者关系: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参考49——50)
9.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
要求你谈对乐教敬业的认识。
可以从乐教敬业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60——62)和乐教敬业的意义进行论述(65)。
10乐教与敬业的关系是什么?(58)
11、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义何在?(65——66)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13、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其什么特点?(135——136)
1)从目的的意向性上看
追求人生——人生目标很明确,并且下定决心朝既定的目标走
自然人生——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
2)从目的的指向性看
奋斗型人生——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
欣赏型人生——侧重于人生过程,对结果不太重视
3)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看
自我人生——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
社会人生——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的
4)从目的内容上看
俗欲人生——以物质追求为主
雅趣人生——以精神追求为主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人生目的通常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类型,而是呈现出交叉、融合、过度的混合状态
14、教师的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137)
15、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什么不同?
热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种情感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把热爱和严格教育统一起来(78——79)
三、论述题:
1.
2.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如:师德意识没有真正确立;缺乏敬业精神,仅仅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不能做到教书育人;不能平等对待不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竞争;不能正确看待教师的权利,以教谋私等。
3.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结合自己情况谈。
4.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逍遥型
从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达观型
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公私兼顾型或合理利己型
教师应该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健康的、符合人类社会生活发展需要的人生态度。
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表现:
热爱生活、满怀信心;强烈的责任感、意志坚韧;积极向上、勇于开拓
5.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
6.
7.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
作为一个职业群体,教师人生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是通过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
作为个体,教师人生价值的外在表现是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称。
但是,教师人生价值的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材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是对教师人生价值最具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教师职业活动本身充满乐趣:环境之乐、劳动方式之乐、劳动成果之乐。
幸福是在快乐基础上产生。
(46——147)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有哪些层次?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谈谈你对这些层次的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是指教育者为了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和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参见179——180)
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低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
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参见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