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文学写作课大二上学期参考答案
文学写作课大二上学期参考答案
5、物件线索。是以具体物件做贯穿全文的线索,也称物线。
6、何为内在语境?如何营造散文的内在语境?
答:一、内在语境:是指语言所产生的具体的心理环境。其中包括情绪的、形象
的、思想的存在状态。
二、营造内在语境:1、要进入“身临其境”的创作状态;
2、重新唤起当时所特有的情绪体验与形象记忆。
3、通过进一步酝酿强化,营构出丰富多彩的心灵图景。
想象能力:把抽象化为形象,并赋予形象以精神。
认识能力:是指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评判能力即对主题的提炼能力、表达能力。它决定着文章的价值高低。
第二章散文
1、试述散文的立意。(1如何提升散文的立意等级?2如何营造散文的意境?
散文的主题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答:一、提升等级:
1、从人类的高度介入。
站在广大人类的立场上关照自然,评点人生,要有关爱整个人类的意识和境界。如余秋雨《一个王朝的背影》。
二、个性与共性的结合。
有点无面,人物孤单单薄,缺乏典型性和形象意义;有面无点,人物形象不能生动鲜明。只有二者结合起来,人物形象才能有血有肉,突出感人。
三、实写与虚写的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结合)
虚实相间,人物才能丰满鲜活,同时也能使文章详略得当。
四、稳定与变化的结合。
稳定指人物性格在某一阶段,某一环境中的不变性以及性质本质的一贯性。变化是指人物性格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主要表现为人物性格的成长过程和人物性格在特殊环境下挤压所发生的。稳定与变化二者是互相独立又互相依存的两个方面。
2、从人性的深度切入。人性的本质是善恶兼有的,环境诱发向恶或向善。人性的基础是自利。人性的层次层层递升依次是个性、民族性、共性。而文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优化人性,完善人生。文学作品中理应考虑到人性的这些方面;
3、从宇宙的整体着眼。具体做法是穷尽物理,参透万物,以物明理,启迪人生。
4、含笑见识不俗,也很有灵气,但她不知如何通过散文形式表达出她对生活的理解与认识。
答:含笑需要掌握散文的表意方法。散文的表意方法有点化法,折射法和渗透法。
1、点化法是指作者在叙述一段故事、描绘一片风景、一个物件的同时,用议论的手法将故事作纵深开掘,妙笔点化出它的历史人生的大义,使读者心中得到深刻的领悟。使用点化法,有边叙边议,边渲染边点化;层层渲染;篇目点化。
2、直射法是指把诗意的思索,感情的热流,直接从胸中喷射出来,不依赖于叙述故事,描写景物作间接体现。
4、积极投稿,从交流中体会自我的人生价值。
5、投写读写,以发促写,以写促读,互相促进。
2、李春从小学到大学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因为她老是觉得无啥可写。请从观察、感受、想像、认识能力着手,分析其原因。
答:观察能力=凝视+揣摩+默述,表现在对事物的注意力度和主观能动性。
感受能力:是指主题观客体的灵敏度和强度和力度。
3、让笔下人物行动充分个性化。
三、情节的强化:
1、悬念。
在古典小说里称之为“扣子”或“关子”。它是在情节的发展中,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适当的时候予以点破。它通过有保留的交代和情势的牵引,造成读者的一种结构形态。
起悬的类型:
①密封类。
②敞开类。
③半封半敞类。
设悬的方法:
①布疑法。
②断接法。
③倒叙法。
悬念的类型:
①单扣法。
②扣套扣法。
③连环扣法。
2、巧合。
巧合的基本要求:
①巧得真实,符合生活真实。
②巧得合理,合乎情节逻辑。
③巧得出奇,富有创造性。
3、误会。
4、曲折
5、陡转
6、延宕
4、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和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一、外在与内在的要求结合。
有表,人物才能鲜明生动;有里,人物才能坚实深厚。无表,人物会概念化;无里,人物会单薄肤浅。
一、确定主要人物。
1、主要人物是作品的支柱、重心。
2、主要人物体现着作者的创作意图,寄托着作者的审美理想和社会批判。
二、设置次要人物。
1、围绕主要人物设置次要人物。
2、搭建主要人物的社会舞台。
三、构建人物关系。
1、人物关系要复杂化。
2、要充分表现主题,展开矛盾冲突。
四、展开矛盾冲突。
1、重点设置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三、开窗。寻找小说起笔的最佳切入点及最佳切入方式,即从哪里开头,如何开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四、贯线。用一条明线把材料缝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
2、何谓小说的移接?移接阶段包括几个步骤?
答:移接就是由启动点引起联想,迅速拉出生活中许多人、许多事,然后移花接木,加工改造,营造人物关系,展开矛盾冲突,形成一连串的情节链。狭义的构思从移接开始,在移接阶段要完成的:
3、递进式。它以作者对描写对象逐步深入地观察人士过程为序安排材料,结构作品。
4、花瓣式。比喻文章各部分都围绕一个中心向四周展开,如同一朵鲜花的花瓣。花瓣式结构往往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描绘同一事物、理念、情景的结构形式。
5、网装式、即打破是空的界限,以经纬相织的方式安排组织材料,就像一张网似的从横交错,立体感极强。网状结构能寄纳复杂、丰富的内容,它要求作者有更高的驾驭能力,做到头绪繁多而井然有序,形散而神聚。
2、人物线索。是以人物为焦点构筑全文。人物线索分为两类:一类是叙写我的所见、所感、所闻、所思的线索;一类是以他人为焦点,来组织材料,构筑全文。
3、பைடு நூலகம்节线索。以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为线索来组织材料,也称中心事线线索。
4、比兴线索。是指一些散文以具体事务作比而形成贯穿全文线索。“比”中常包含着象征比附的意义,因此也可以称象征线索。这些贯穿全文的线索都包含着比附象征的含义。
小说常见的开头方式:(1)人物类——对故事人物的介绍或人物的自我介绍
(2)小说常见的开头方式背景类——以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自然风景及社会环境等作为小说开头,以此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打破读者的虚假性
(3)情节类——开篇就进入故事的发生状态,从人物的某种行为开始叙述。
(4)警句类——即以诗句、引言、俗语、比喻或作者自创的简练深刻的话语开篇,一般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
二、杂取众人,合成一个。
把生活中许多人的个性、经历揉成一个,进而合成一个崭新的人物形象。这种合成方式又分为两种:同向合成和异向合成。
1、同向合成:把许多人相同或相似的个性、经历糅合在一个人身上,使人物的某一个个性显示出更大的鲜明性。
2、其次是人与环境的冲突。
3、再者是人自身的矛盾冲突。
五、充分展示主题。
1、揭示。
2、抨击。
3、礼赞。
4、寄寓。
3、情节形成与提炼的途径有哪些?强化小说的情节有哪些技巧?
答:一、情节的形成:
1、由片段事件衍生情节。
2、由人物性格衍生情节。
3、由特定环境衍生情节。
二、情节的提炼:
1、思想意义的深化。
2、作者真情实感的成功物化。
铺叙,篇末点化。
2、直射法。
即把诗意的思索,感情的热流,直接从胸中喷射出来,不依赖于叙述故事,描
写景物作简介体现。
3、渗透法。
即通过记叙故事,描写象征物体现主题,作者不用议论将道理明白点示出来,
而是用理性的思考来构制故事,描写理性的对应物,寓哲理于层次结构中,是
一种整体渗透的表意方法。
2、张克的散文量大质优,题材广泛,但一直未被文坛关注,请给他把脉,并给他提出一些建议。
答:张克要营造自己的一方原地。
指开拓出属于自己的题材领域,形成自己的风格。
具体要求:1、园地应是自己创作的兴奋点和生活的敏感区。
2、善于总结自己一生中最深刻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3、须沉淀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构成。
3、老师常说小洪散文的境界不高,请你给予指点。
答:寻找自己的制高点,善于立意。
1、小洪可以从人类的高度介入,站在大人类的立场上关照自然,评点人生。例如余秋雨的《一个王朝的背影》从人类的告诉反思历史变迁;
6、意识流式。即以作者意识的流动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结构作品。这种方式往往以眼前的客观景物引起感兴,使情感激昂,浮想联翩,随着情感的潮汐,展开自在的联想。
二、线索。
如果说结构式散文隐态的艺术造型,那么线索则是显形的行文轨迹。
1、主题线索。也称意脉线索,作者用自己明确的观点、思想组织材料,使其贯穿全文。议论性散文常用主题线索来维系全文,使之成为有机的统一体。
6、李英小说开头总是不尽人意,请向她传授小说开头的技巧。
答:总体要求是“开头像钩子,勾住读者,勾出故事”。
1、开窗要寻找最佳切入点。可以从开头起笔,采用顺叙的方法从容道来;可以从结尾写起,通过倒叙设置悬念;也可以从中间切入,用追叙法补充叙述。2、切入点要别开洞天。切入点要别开洞天。
2.切入点要别开洞天。可以开窗退出任务,人物带戏入场。开窗要展开冲突,尽快切入主题。开窗还要引人入胜,设置悬念,写好期待。
文学写作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张亮想尝试着写一些文学作品,但一动笔就力不从心,所以特就教于各位中文学子。请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给张亮写封回信,
简明扼要地告诉他提高文学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答:1、重视基础,从教材中掌握基本的写作原理。
2、博览精读,从范文中体会和学习各种写法。
3、多写多练,从实践中练就过硬的写作本领。
3、以景相融。
指靠感情的机制使意与境达到完美的统一。
意境往往是心境熔化物境,以心境统摄整个文境。
三、表意方式
1、点化法。
即作者在叙述一段故事,描绘一片风景,一个物件的同时,用议论的手法将故
事风物作纵深开掘,妙笔点化出它的历史人生大义,使读者得到深刻领悟。因
命题选材、布局谋篇的不同而不同,有边叙边议,边渲染边点化;有层层渲染
五、主导面与多样化的结合。
主导面是指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它在人物的性格走向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人物性格的多样化是指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