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核心问题。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完成其规定的教育内容、实现其预定的教育目标,就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实施。
而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运用多种途径与形式,而且需要将这些途径与形式有机构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系统。
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必须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
正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
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全面渗透”之所以被定位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因为它最能体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参与、全体受教、全面铺开、全程实施”的“四全教育”的思想。
全面渗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2)在德育工作、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3)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在校园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1教育部文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基[2002]14号。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这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上述的基本途径外,还应有中心途径。
中心途径也称专门途径,它与基本途径相比,更有目的性、针对性、系统性,因而也是更为有效、更为直接的途径。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途径主要有两类:(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即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做到定时、定点、定员,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从理论角度及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情况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为主,高中和大学阶段可适当增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学科课程,但总体上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的倾向。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是一种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向来访者提供职业性的帮助关系。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除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
” 2当然,对个别严重或比较严重心理问题需要特殊治疗而学校又无力解决的学生,学校还应及时“转介”给有关心理卫生机构或医学心理诊治部门,并配合有关专业人员和家长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康复工作。
显然,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形式,面对的是学生成长中的共同问题;而个别咨询与辅导要解决的则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
因此,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开展个别咨询与辅导作为两种中心途径,它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三)建立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其整体目标的不可忽视的支持性途径由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学校教育及其以外的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单靠学校方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够的。
学校应该与家庭、社区密切联系,协同开展,建立一种以学校为主导,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具体说来,第一、学校首先要将教师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置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先地位,至少也应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步开展,并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全体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职业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尽量减少乃至杜绝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师源性伤害。
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
这方面的道理是如此地简单:教师心理不健康,学生心理是永远健康不了的。
第二、要发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教育以其固有的优势在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和联系,不仅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正在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其成效,而且要通过学校的力量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同时还要
帮助提高家长及其他家庭成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学校也要加强与校外心理卫生机构、街道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协会等社会、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区热心人士、志愿服务者的联系,充分利用和挖掘社区资源,建设社区高雅文化和校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基地,净化社区环境,发挥社区高雅文化的辐射作用。
条件成熟的社区应该设立由学校、家长、社区代表共同组成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制定有关制度、措施,加强三方联系,形成“教育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局面,从而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总之,上述基本途径、中心途径和支持性途径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操作系统。
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既要注意各种途径的相互结合和补充,也要注意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