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心理指导——家长篇
请以平常心对待高考生
一年一度的高考牵动着成千上万人的心。
在这几天,紧张的不仅仅是考生,更有身后殷切期望的家长。
他们忙前忙后,为子女充当着“后勤部队”。
然而,不知有些家长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许多“好心”在不知不觉中办成了“坏事”,本以为能减少孩子压力的做法却成了给孩子变相施压的“背后芒刺”。
心理专家指出,考生家长容易出现以下五种“无心之过”:
镜头一:全程陪同。
考前几天,小丽在家复习。
每逢这时,妈妈便会坐在她的对面,一会“小丽,要水吗?”一会又泡杯咖啡递过来,有时还煎两个荷包蛋放在桌子上。
“看书就看书,妈妈又递这递那的,一看到她那眼神我就紧张。
”
专家点评:紧紧盯着只会加重孩子心理负担,尤其是看到家长充满期待的眼神。
应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环境。
镜头二:“逼”孩子早睡。
小张平常都是晚上11点左右睡觉,考前那几天,每晚9点30分不到,家人就“强制”要求他放下书本,关灯睡觉。
而小张怎么也睡不着,几次差点失眠。
专家点评:睡眠习惯不要刻意改变,适当提前就寝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不要过分强调早睡,更不要随便打乱作息时间,在平时习惯的基础上稍稍提前一点即可。
镜头三:“书的暗示”。
有的家长会把诸如《高考状元谈高考》《我是这样考上北大的》之类的指导书悄悄地放在孩子书桌的案头,想以榜样的作用来激发孩子的拼搏精神。
专家点评:家长的心不言自明,无非想自己的孩子成为状元、进名牌高校,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负面暗示,让孩子觉得考不上名校就是无能、当不了状元就会让家长失望,无形之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镜头四:“住高考房”。
为了让孩子少走点路,多一点休息时间,以及给孩子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许多家长在高考时甚至考前好几天就在学校附近的宾馆包一间房,以作备考之用。
专家点评:出于路程远、休息时间少的原因,住宾馆也无可厚非,但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往往需要一段适应时间,一旦适应不好,就容易引起麻烦。
比如有的孩子在新环境下会失眠,有的孩子找不到在家复习时的感觉,等等。
镜头五:“我来我来”。
考试期间,孩子在家听的最多的一句话恐怕就是“你别动,我来!”别说做家务活,连打洗脚水、泡牛奶、拿筷子这样的小事都会被家长“包办”,“你只管看书,所有的事我来做。
”家长成了“保姆”。
专家点评:考试期间,时间紧,有的事可以让家长代劳。
但是,家长也没必要事事插手,这样一方面让孩子很难适应与以往日常生活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会让孩子觉得“这几天父母对我太好了,万一考不好,我没脸面对他们”,最终产生负面效应,不利于孩子正常发挥。
总之,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高考,你越是自然,孩子也越放松,整个氛围也就越协调,高考之路也就不再“漫长”。
高考生家长十大忌语
临近高考,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考不好,于是千叮咛、万嘱咐,相当一部分家长在与孩子说话时是很少思考,无所顾忌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殊不知,孩子高考前夕,有些忌语你是绝对不能说的。
所谓高考前的忌语,其实就是在孩子面前忌讳的话,是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语言。
由于家长与子女是一种特殊的亲情关系,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知道,高考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坚决不说。
事实上,高考时应如何复习,如何应对难题、偏题,如何抓重点,如何攻难点,任课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晚上回家还布置了大量的家庭作业,孩子已经不堪重负。
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在自己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上丢分。
如今的孩子都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大部分考生都能认真复习、备考,他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把握住机会,开始人生的下一个旅程。
这时如果家长还唠唠叨叨地说些忌讳的话,多半会让孩子那本来就容易波动的情绪更加难以平静。
那么哪些是高考前家长的忌语呢?我特意在网上搜索,累加起来达上百句,
这里摘要列出其中的10句,请各位家长切记。
忌语一:记住,你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
忌语二:加油,你一定不会失败的!
忌语三:什么事都不要你做,你只要好好复习就行了。
忌语四:12年的学习,关键就在这次考试,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忌语五:孩子好样的,你这成绩考复旦、交大没问题!
忌语六:审题要认真,千万不能有任何闪失啊!
忌语七:检验你复习好坏的时刻到了,要好好把握!
忌语八:再坚持一下,考试考好了,爸爸妈妈也就解放了!
忌语九: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一定要争气,要有出息!
忌语十,咱们这一家子可都看着你这次高考了!
家长帮孩子调整心态必做十件事
专家建议,考生家长应该在最后冲刺阶段做好下面十件事情。
一、家长情绪力求稳定
在高考前,特别是孩子在家备考期间,家长要摆脱各种外界的干扰,经常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对孩子能以稳定的情绪、平和的心态去对待考试是很有意义的。
高考前,家长也会对高考的各种动态有所反应,但是,要冷静对待,要有分析地对待,更不能把一些小道消息随便传给孩子。
二、家长心情要愉快
高考前,家长心情好,家里气氛好,就会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备考是很有好处的。
有些家长在高考前担心孩子考不好,整天愁眉苦脸很少说话,其实,孩子一看就知道父母紧张,父母害怕,而这种情绪或多或少会传染给孩子。
因此,高考前家长一定要保持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
三、只要尽力就行了
有人曾经对状元进行采访时问他们的父母在高考前是如何要求他们的,他们很多人告诉我,父母只说了一句话:只要尽力就行了。
父母说了这句话自己感觉有定心丸,自己肯定会尽力的,这样减少了不少心理压力,就会从容地应对高考。
四、创造安静的复习环境
安静的复习环境有助于孩子平心静气、情绪稳定地进行复习。
吵闹的复习环境将使孩子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复习效果。
在这里我特别提示家长,在孩子高考备考阶段尽量少会客,最好不会客,如果实在不得不会客则最好在家庭以外进行,不要在家里进行。
五、督促孩子娱乐与运动
高考前夕孩子在家复习大都是非常用功的,一做题就是一个上午或是一个下午或是一个晚上,有时搞得精疲力竭,头昏脑涨,不仅影响心情,也影响复习效率。
在这种时候,家长就要适当地提醒孩子做必要的轻度运动。
六、确保孩子健康
有些家长误认为高考前应该给孩子加强营养,给孩子吃大鱼大肉。
我觉得,其实那没有必要,孩子平时吃什么就吃什么,孩子爱吃什么就吃什么,只要孩子食欲好,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营养都会得到满足,关键是要做到营养平衡。
七、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我建议在高考前家长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
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
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
八、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在那复习功课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冲杯热牛奶,一会儿过去给孩子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
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对得起父母的关心……
九、准备一个小药箱
高考前,孩子在家备课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的不适等。
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他顾不得上医院去看。
其实,只要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物质准备
高考前几天家长要督促孩子做好考前的物质准备,把橡皮、小刀、格尺等准备好,把准考证等准备好,最好都放在一个口袋里。
而且要督促孩子看看考场,讨论一下一旦在去考场的路上发生交通堵塞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