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对策
本文作者:吴锡慧
内容提要:笔者经过对我们学校高三全体学生开展了相关系列以心理健康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更好地协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自信,以积极心态面对高考,面对生活。
本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活动课程化;心理辅导
为了更加全面了解我们学校2012届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咱们对高三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从而使得合理可行地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一、高三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高三年级20个教学班级,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可行问卷863份,调查采纳应用的是我们中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专业的心理教师遵照程序规范施测,并针对可行问卷进行统计处理。
(二)我们学校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
经过对863分可行问卷的处理,高三学生MSSMHS各因子的检出状况由大到小的排列状况是:学习压力占83.7%、焦虑占74.3%、情绪不稳占71.6%,适应不良占59.6%,抑郁占57.2%,敌对占48.8%,偏执占44.9%,心理不屈衡占38.3%。
以检出率70%为界,我们学校高三学生的主要心理难题依次为学习压力、焦虑和情绪不稳。
二、详细对策
依照测查结局,为了让高三学生缓解学习压力、调节焦虑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高考和生活,我们学校对于性地开展了相关系列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应用“心理团体辅导”,将心理活动课程化
“心理团体辅导”按功能可分为“成长性团体辅导”、“训练性团体辅导”和“治疗性团体辅导”。
“成长性团体辅导”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形式,在学校教育中更受留意。
经过“成长性团体辅导”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自我成长与不断我完善。
将“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课纳入课表,将其课程化,以课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成长性”辅导和调节性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这些年以来遵照我们学校心理健康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的规划和设计,高三每个班隔周一次心理课,课程的主体内容大概一致,只是依照不一样的专业班进行合理的调整。
依照学生在高三阶段的学习进程,咱们按专题(是指某样方面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
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进行摆设,通常将高三全年设计成5个专题(是指某样方面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每个专题(是指某样方面的内容集中收集,就形成专题,网络上通常指游戏专题或者新闻专题)分成2-5个课时,每一课都需要有独立的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有部分主题(内容的主体和核心)为了讲求时效性,会以讲座的方法开展。
我们学校在设置高三的心理课程是会依照MSSMHS的调查结局有所侧重,详细摆设见下表:
(注:我们学校高三年级每4个班级为一个级组, 20个班级共5个级组)
(二)开设以积极心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健康专栏宣传
咱们在常规校园心理报《心生活》中专门对于高三开设心理辅导专栏,内容以积极心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向给咱们的学科带来了积极的理念,咱们恰好是经过积极心理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渗入,激发勉励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高考,对待生活,从而使得方便于刺激引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力量和自已本身的优良品质,并督促学生能挖掘自已本身潜在能力,培养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三)应用“德育沙龙”与班主任积极沟通
我们学校“德育沙龙”的开展,办理了班主任在方面的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咱们正好应用这个平台,与高三的班主任进行积极沟通,共同讨论(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部分必要准时留意的难题,可以全面地做到班主任及心理教师之间十分好的沟通。
(四)应用家长会,做好家校联合交互
在调查后的随机访谈及课堂的交流中,发现学生相当一部分的压力及人际方面的困扰来自家庭。
因此在家长会上,咱们会经过现场解读及分发《高三心理辅导之家长读本》的小册子,让家长了解怎么样经过日常的交流,给孩子减少“家源性压力”。
有一些学生都反馈说,,参加家长会后的父母经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知识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的学习和了解能更好地和孩子交流和沟通了。
(五)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
学生的心理难题有大都性,也存在有其个别性,我们学校是一所全寄宿制高中,所以,咱们会摆设专业的心理健康老师于周日——周四的晚修时间值班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从而使得准时办理学生的心理难题。
每年在临考前的4月和5月,咱们会把更多的预约摆设给高三年级的学生,如此就可以更多地留意和办理临考前高三学生的心理困境。
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形不但仅关系到高考,更会影响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进行高中心理健康辅导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的研究,此中,对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恰好是我们努力研究的十分主要内容。
“生本”的教育理念,将会促进高中学生的身心的各个方面进行发展。
参考文献:
[1]樊富民.团体心理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2]李金珍,王文忠,施建龙.积极心理学:一种新的分析方向.心理科学进展,2003,11(3):32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