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陈述自己家没有什么亲属、仆人的实情的句子是“,。

”(2)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比喻要守孝道的句子是“,。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认为,古人看各种风景,都有心得,其原因是“。

”(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为表明只有卓越超群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名传后世,举了很多历史人物的事例,其中举周文王和孔子的例子的两句是“;。

”(5)我们一般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三句话来概括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

二.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共12分)2.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汗.. kè hán 瞋.目 chēn 床蓐. rù覆校.无疑 jiào /老校.退卒 xiàoB.拔擢. zhuó砧.板 zhēn 彘.肩 zhì剌谬. miào / 戮.力lùC.揾.泪 wèn 刀俎. jǔ玉玦. quē目眦.尽裂 zì / 恣.卒为暴 zìD.籼.稻 shān 车骑. jì盘桓. huán 责臣逋.慢bū / 吾未晡.食 bǔ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B.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

C.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D.多情女子决不反弹琵琶....;我要是与他人共枕同衾,怎么对得起地下的先灵?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世界上的大部分钱在他们手里的缘故,即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B. 市场规则的建立,离不开完备的法律规范,也离不开有效的道德支撑和约束,他们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的发展。

C. 目前,由于缺乏信用所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避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欠税,产品质量低劣等,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流行病”。

D. 我们的“内部规则”能否与世界贸易组织的通行规则兼容,将成为下一个十年我国发展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

5.下面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当年在中国一个盆地省份发生的故事,又在全世界范围内复活了。

②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宫廷借钱不还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③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⑤私人金融活动继续发展,逐渐演变成前现代形式的银行。

A.④①②③⑤B.④①⑤②③C.①②⑤④③D.①②⑤③④三、阅读下面的元曲段落,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长亭送别(节选)王实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6.【端正好】一曲中,“晓来谁染霜林醉”一句,“染”和“醉”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情景说出其用词之妙。

(4分)7.【滚绣球】一曲中,离别不舍之情表现得细致入微。

请选取其中一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其表达效果。

(3分)四、文言文阅读(34分)(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9分)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

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

”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

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节选自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天子以生人..付公理B 请假设..草具C.俱至孝德所,谢不能..D.谢不能,请改过..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中,文言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一项是()(3分)A.杀一老卒,何甲.也?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司马迁《鸿门宴》)C. (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司马迁《鸿门宴》)D. 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司马迁《鸿门宴》)10.下面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辞:无伤也!请辞.于军 / 太尉尽辞.去B.所:俱至孝德所. /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左传郑伯克段于鄢》C.薄:门衰祚薄. / 日薄.西山(李密《陈情表》)D.卒:今尚书恣卒.为暴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11.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公幸教晞以道A. 邠人偷嗜暴恶者B. 请辞于军C.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D.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12.下面加点文言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太尉自州以.状白府又以.刃刺酒翁B.且:因恬然。

且.大乱,若何太尉笑且.入曰C.为:某为.泾州,甚适能为.公已乱D.者: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甲者.愕,因谕曰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3分)(2)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3分)(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张巡传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

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

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

巡阳许诺。

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

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

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

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

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

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

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

悉擒之。

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

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

(选自《资治通鉴》)[注]①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②令狐潮:初为雍丘县令,后降安禄山。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B.巡阳.许诺阳:假装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15.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巡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①巡阳许诺②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③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④其后复夜缒人⑤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⑥遇贼兵四百余人,悉擒之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姓都来归附他。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1)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

(3分)(2)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3分)五、论说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