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电管埋墙深度太浅原因分析:1.施工前,工长对电管埋墙深度未明确交底,过程监督检查和验收不到位;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开线槽时,深度达不到要求,致使电管有的埋在墙体的粉刷层外。
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施工前,工长对电管埋墙深度进行明确的交底,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并对开槽的深度及时进行验收位;2.按规范要求,暗敷钢管埋入建筑物或构筑物内、离其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钢管埋设在砖墙内应在适当的距离用铅丝木榫将钢管紧贴墙槽固定,并用M10水泥砂浆补槽,其厚度应凸出墙面10-15mm,以保护钢管,也防止在砖墙开槽处沿钢管敷设范围内有其空壳开裂现象。
2墙面线盒保护不当原因分析:1.墙面批腻子前,工长对线盒的保护要求未明确交底,过程监督检查不到位;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为省事,未对线盒保护直接批腻子;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墙面批腻子前,工长应对线盒的保护要求对班组进行明确的交底,过程中加强检查和监督;2.可将硬纸盒或硬塑料裁剪成线盒大小塞在线盒内,防止腻子或砂浆进入线盒。
3机电线盒安装不美观原因分析:1.施工前,工长未将机电线盒的要求向班组进行详细的交底;2.施工人员未严格交底内容和施工要求进行施工,随意性大,安装不美观。
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机电安装前,工长应将机电线盒的要求向班组进行详细的交底;2.班组放完给开关插座末端定位线,项目质检进行复验,核对无误后,再进行机电管线安装施工,水电班组施工完,与木工班组办理交接检手续,确保与图纸尺寸位置一直,再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4机电管线与轻钢龙骨共用吊杆原因分析:1.机电管线安装前,工长对安装要求未明确交底,过程监督检查不到位;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为省事,机电管线安装时直接固定在轻钢龙骨的吊杆上;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机电管线安装前,工长对安装要求未明确交底,过程监督检查不到位;2.机电管线应设置独立的吊杆或让机电管线紧贴顶上混凝土安装,安装间距应控制适宜,保持美观。
5吊管安装无吊杆,随意弯曲原因分析:未安装施工规范施工,在管中弯曲处容易损伤电线短路;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电管安装必须单独有吊杆,20管间距1-1.2m,25管间距1.2m-1.5m,电管弯头不小于电管截面的6倍,不得弯瘪。
6开关面板安装不协调原因分析:1.墙砖排版时,未考虑线盒的位置;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排版施工,底部临时抬起或留缝大小不均;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墙砖排版时,应充分考虑线盒的位置,保证线盒安装美观;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排版施工,控制留缝的大小,工长加强过程监督,若底部临时需要抬起可重新排版或对砖进行适量的裁剪。
7开关面板安装不居中原因分析:1.设计时,未考虑线盒的位置居中;2.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造成线盒位置跑偏,面板安装时位置不居中。
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线盒的位置居中;2.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图纸施工,注意线盒左右两边的位置要一致,工长加强过程监督和验收,不合格的及时整改。
8存在多个开关面板时,安装高度不一致原因分析:开线盒孔时,对存在多个面板的未统一高度,线盒安装时,未仔细检查,未及时调节。
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开线盒孔时,对存在多个面板的槽要开在同一高度,线盒安装时,应用仔细检查,若存在高低差及时进行调节;2.面板安装完成后,应统一进行检查、调整,待高度一致,进行固定。
9开关面板安装不牢固原因分析:面板安装后,未对面板的牢固度进行统一的检查;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面板安装后,应组织对安装的面板统一检查,确保面板固定牢固,保证基本的使用功能。
10室内电线接头随意原因分析:1.线盒内电线接头并线时,工长未对接头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的交底;2.施工人员未严格施工交底进行施工,为省事,接头处理很随意。
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线盒内电线接头并线时,工长应将接头的处理方式向班组进行详细的交底,并加强过程检查;2.导线接头处应采用缠绕连接,且进行搪锡处理,并用绝缘和防火胶布双重包裹防护。
11插座接线随意原因分析:交底不明确,过程管控不严格。
问题照片:防治措施:交底明确接线方式及线的颜色,加强过程施工管控。
12地面线盒保护不当原因分析:1.地面贴石材前,工长对线盒的保护要求未明确交底,过程监督检查不到位;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交底要求进行施工,为省事,未对线盒保护直接在地面铺贴石材。
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地面贴石材前,工长应对线盒的保护要求对班组进行明确的交底,过程中加强检查和监督;2.可将硬纸盒或硬塑料裁剪成线盒大小塞在线盒内,防止砂浆进入线盒。
13电管穿墙敷设,未进行防火封堵原因分析:1.电管敷设穿过后砌墙孔洞时,工长未将封堵要求向施工班组明确交底;2.施工人员未严格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封堵方法不合理,对封堵工作不重视,过程监督检查不到位。
问题照片:正确做法:防治措施:1.桥架敷设穿过砌墙孔洞时,应将封堵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明确交底;2.桥架敷设穿过砌墙孔洞时应使用设计要求的防火材料进行封堵;3.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明确封堵要求,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质量检查和验收。
14桥架敷设不平直、未按要求设置伸缩缝原因分析:1.桥架安装前没有进行预先组合,校正偏差,支架长度不一及支架安装不当;2.对施工人员交底不明确,施工过程质量监控不到位。
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桥架应进行预先组合,校正偏差;2.桥架安装要求横平竖直,表面平整,固定可靠,盖板严实,支架排布合理,整齐美观,桥架跨接线规范,支架应拉线安装,保证支架平直;3.桥架不宜用火焊切割,也不宜用电焊焊接,切割后,切口应去毛刺防止割破电缆;4.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 、设有伸缩节,电缆桥架跨越建筑物变形缝处设置补偿装置。
15电缆桥架没做可靠接地原因分析:1.施工前对桥架敷设技术交底不到位,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不到位;2.施工人员未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对电缆桥架可靠接地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
伸缩问题照片: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对于不满足规范要求的立即整改;2.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16电线导管排布不整齐,固定间距不均匀原因分析:1.施工前对工人未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过程监控力度不够;2.施工时施工人员为了省事,没有进行测量放线,直接进行线管敷设。
问题照片: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对线管敷设的高度、间距、数量等的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明确的交底,过程中加强检查、监督、控制和验收;2.施工时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和定位,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线管敷设,使线管管排列整齐,固定间距均匀,固定牢固,连接可靠,美观并且要不影响其他施工单位施工。
17电线导管弯曲半径太小,有折、凹、裂的现象原因分析:1.对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不明确,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不到位;2.电线导管弯曲制作采用的弯管模具使用不规范。
问题照片: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加强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2.电线导管应按照规范进行弯曲,电线导管的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且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3.电线导管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当线路明配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两个接线盒间只有一个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4倍;当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6倍;当埋设于地下或混凝土内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4.当电线导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中间应增设接线盒或拉线盒,且接线盒或拉线盒的位置应便于穿线,管长度每超过30m,无弯曲;管长度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管长度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5.水平或垂直敷设的明配电线导管,其水平或垂直安装的允许偏差为1.5‰,全长偏差不应大于管内径的1/2。
18钢导管连接处用的紧定螺钉帽未旋紧至螺帽脱落原因分析:1.施工前对工人未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对钢导管连接处用的紧定螺钉固定方式未做明确要求;2.施工时工人为按照规范进行钢导管连接,管理人员为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和验收。
问题照片: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对工人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明确要求施工人员做到:钢导管连接处用紧定螺钉定位,紧定螺帽旋紧至螺帽脱落,管径小于Ф32连接套管每端的紧定螺钉不少于1个,Ф32及以上,不少于2个,导管接地连续可靠;2.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加强质量监控,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技术交底进行施工,对于未按照技术交底施工的要求及时整改,并对钢管敷设进行分区分项组织验收。
19金属导管连接采用直接对接焊接原因分析:1.对施工人员未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金属导管连接的未做明确要求;2.对规范要求不清,施工人员图省事将金属导管直接对接焊接。
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编制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并在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基地和培训,明确金属导管连接的要求;2.准备相应规格套管管材或加工制作短套管;3.按照规范要求金属导管严禁对口熔焊连接,镀锌和壁厚小于等于2mm的钢导管不得套管熔焊连接;4.金属导管连接采用短套管连接,管接头的长度不应小于电缆管外径的2.2倍,金属导管连接牢固,密封良好,两管口对准。
20电缆敷设不整齐原因分析:1.电缆敷设是未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力度不够;2.未做好敷设工作的合理规划,敷设次序不正确。
问题照片:正确图片:防治措施:1.施工前进行有效的技术交底,加强质量监控,使电缆敷设排列整齐美观、不交叉,电缆绑扎整齐、牢固;2.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大于1~1.5m;3.电缆竖井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设固定卡,无设计时每6m应设等距固定卡,使相间相等并隔开,保持电缆平直;4.施工电缆敷设应从下层到上层,按操作者方向从内层到外层次序进行,排列位置按设计进行;5.施工电缆拐弯处应放置不少于3个固定卡具,施工整根电缆敷设完后,其两端头应该用卡具固定,防止松动和变形;6.增加中间验收环节,敷设整理不合格,不能进行下工序施工,对已敷设电缆进行整理,绑扎固定。
21电缆标识牌挂设不合理原因分析:1.施工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监督检查力度不够;2.施工人员对电缆挂设标识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按规范要求挂设电缆牌无用,为图省事,未按照规范挂设标识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