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2019年高二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1.5分,共60分。

1. 蓝藻、大肠杆菌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结构是A. 细胞壁和内质网B. 细胞膜和核糖体C. 线粒体和中心体D. 细胞核和线粒体2. 关于人和高等动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激素的本质是蛋白质B. 激素的合成场所是高尔基体C. 激素在成分上都含有元素C、H、OD. 激素是由外分泌腺细胞分泌或人工合成的高效能物质3、判断生物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以对两种生物细胞中的何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 )A.糖类B.磷脂C.蛋白质D.脂肪4、将用3H标记的尿苷酸引入某类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5、噬菌体、烟草、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A. 4、8、4和4、8、4B. 4、5、4和4、5、4C. 4、5、4和4、8、4D. 4、8、4和4、5、46、下列关于实验鉴定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鉴定还原糖和斐林试剂甲液与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鉴定脂肪的存在,要用显微镜观察是否有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的颗粒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鉴定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7、右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I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

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A.Ⅰ脱氧核糖核酸、Ⅱ核糖核酸、Ⅲ核酸B.Ⅰ染色体、ⅡDNA、Ⅲ基因C.Ⅰ固醇、Ⅱ胆固醇、Ⅲ维生素DD.Ⅰ蛋白质、Ⅱ酶、Ⅲ激素8. 有一种物质只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内吞和外排9. 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各种蛋白质的基本连接键都是肽键B. 各种蛋白质的结构单位都是氨基酸C. 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决定了蛋白质功能D. 细胞膜的糖蛋白参与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0. 美国宇航局于2019年3月2日公布了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对火星进行探测的详细资料,有明确的数据表明,火星过去曾有丰富的水资源,于是推测火星上可能存在过生命。

这一推测的理由是A. 水是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B. 结合水是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分C.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D. 代谢旺盛的细胞水的含量高11. 在棉花叶肉细胞中,由A、G、U、C、T五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多少种?A. 5种B. 6种C. 7种D. 8种12. 下列生理过程中,不消耗ATP的一组是A. 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B. 染色体的复制和运动C. CO2还原和胰岛素分泌D. 质壁分离和复原13. 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1) 上述所有细胞器都含有蛋白质(2) 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只有③⑤(3) 含单层膜的细胞器只有③⑤ (4) 含RNA的细胞器只有①②A. (1)(3)B. (1)(4)C. (2)(3)D. (2)(4)14. 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0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面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A. 昼夜不停地光照,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B. 昼夜不停地光照,20℃时该植物生长得最快C. 每天光照12小时,20℃时该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D. 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是10℃时的2倍15. 下列关于酶特性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B. 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酶的浓度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时,自变量是温度D. 探究酶催化作用的最适pH时,应设置过酸、过碱、中性三组16. 人体白细胞能吞噬细菌、细胞碎片或衰老的细胞,在白细胞中与这些物质消化有密切关系的细胞器是A. 溶酶体B. 核糖体C. 液泡D. 中心体17.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基本相同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都有热能释放C. 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逐步释放D.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无氧呼吸18. 下列实验中选择实验材料最合适的一组是A. 用成熟的卵巢作实验材料观察减数分裂B. 用蛙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观察有丝分裂C. 用韭黄作实验材料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D. 用苹果或梨提取组织样液,检测还原糖19. 在高倍镜下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都能看到的结构是A. 染色体、细胞壁、纺锤体B. 细胞壁、细胞膜、核膜C. 染色体、赤道板、细胞膜D. 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20. 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 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B. 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C. 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D. 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21. 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④交叉互换A. ③④①②B. ①③④②C. ③①②④D. ①③②④22. 水稻的糯性是由支链淀粉表现的,由糯性基因控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糯性基因可以控制与支链淀粉合成有关的酶B. 糯性基因含胸腺嘧啶,非糯性基因含尿嘧啶C. 糯性基因含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非糯性基因含一条脱氧核苷酸链D. 糯性基因的碱基排列在外侧,脱氧核糖排列在双螺旋内侧23. 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部位的细胞最难产生新的基因?A. 叶肉B. 根分生区C. 茎尖D. 花药24. 等位基因A与a的最本质的区别是A. A控制显性性状,a控制隐性性状B. 在减数分裂时,A 与a分离C. 两者的碱基序列不同D. A对a起显性的作用25.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

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A. 32.9%,17.1%B. 31.3%,18.7%C. 18.7%,31.3%D. 17.1%,32.9%26. 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2对等位基因(Aa、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该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时,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的是27.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问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正常男孩的概率是多少?控制白化病的基因遵循什么遗传规律?A. 1/4,分离规律B. 3/8,分离规律C. 1/4,自由组合规律D. 3/8,自由组合规律28. 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P/p和Q/q控制,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

假设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它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

依据下列杂交结果,P:紫花白花F1:3/8紫花、5/8白花,推测亲代的基因型应该是A. PPQqppqqB. PPqqPpqqC. PpQqppqqD. PpQqPpqq29. 大约在70个表现正常的人中有一个含白化基因的杂合体。

一个双亲正常但有白化病弟弟的正常女子,与一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子婚配。

问她所生的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是多少?A. 1/140B. 1/280C. 1/420D. 1/56030. 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复制n次,则后代中含15N的单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和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 NA分子的比例依次是A.1/2n,1/2 nB.1/2n,1/2 n1C.1/ 2n,1/2 n+1D.1/2 n1,1/2 n31. 人的肤色正常(A)与白化(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色觉正常(B)与红绿色盲(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但这对夫妇的父亲均是色盲患者),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儿。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A. AaXBY AAXBXbB. Aa XbY AaXBXbC. AaXBY AaXBXBD. AaXBY AaXBXb32.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 R型肺炎双球菌B. 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D.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33. 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

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从理论上分析不可以选用的育种方法有A. 杂交育种B. 单倍体育种C. 诱变育种D. 多倍体育种34. 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A. 不遗传的变异B. 地理隔离C. 生殖隔离D. 多倍体形成35、下列图解为豌豆的生活史,对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丝分裂发生在ⅠⅡⅣⅠ②基因分离发生在ⅡⅢ③基因重组发生在ⅢⅣ④ⅢⅣ的过程为受精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6、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A.1/8B.7/8C.7/16D.9/1637、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C.bbCcD.bbcc38、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疾病的遗传特点之一是( )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39、右图是患甲(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谱图。

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B.乙病的致病基因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Ⅲ2的基因型为aaXbYD.Ⅲl与Ⅲ5结婚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l/440、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