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护理ppt课件
目<3个 无外科手术指征或拒绝手术以及需延长手术的患者。 合并肝硬化,且无大量腹水。
19
.
肿瘤巨大,或弥漫性肝癌 伴脉管癌栓或临近器官浸犯 严重并发病,无法耐受治疗 全身情况差,或恶液质。
20
正常组织 急性热凝固 凝固性坏死
.
示意图
21
.
将针展开至:靶温度设置
功率设置
计时器设 置
治疗持续时间
➢ 多于治疗后第2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 持续1周左右,多数在38.038.5℃左右。这是因治疗后肿瘤的凝固坏死组织形成内源性致热物质 所致;
➢ 护理中应保持适当温度湿度,减少探视;监测体温,鼓励患者多饮水, 必要时予以静脉补液;
➢ 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3-5天,避免交叉感染。体温高于 38.5 ℃时可 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达到靶温度后持续7分钟后,然后进入 “冷却期”。
➢ 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闭塞并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向 肿瘤组织供血,可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
➢ 高温灭活的肿瘤组织由于细胞免疫表形的变化而具有瘤苗
作用,从而发生特殊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18
.
单结节型肝癌,病灶<5cm,最好<3cm 肝内病灶数<3个。直径均<3cm 原发灶已切除的转移性肝癌,转移灶直径<5cm,数
➢ 若年老体弱者退热时应注意观察,严防出现虚脱现象; ➢ 若高热持续不退,应复查血常规,注意有无肝脓肿等并发症发生。
9
.
出血
➢ 由于术前凝血机制障碍未得到纠正或肝功能不良、穿刺损伤 大血管可致腹腔内出血,因此,术后须严格卧床休息6小时, 穿刺部位压迫止血,严密观察敷料渗血情况及腹部体征,并 监测生命体征。
疼痛护理措施
➢ 射频消融术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因治疗后组织炎症水肿、 被膜张力增高所致,一般患者均可耐受,大多可自行缓解;
➢ 护理中应密切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予以舒适安静的环境以 利于休息,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指导患者学会放松技巧, 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
➢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8
.
发热护理措施
➢ 提醒患者活动时避免局部碰撞,观察牙龈出血及皮肤粘膜瘀 点瘀斑等出血征象,并监测出凝血时间的变化。
➢ 对有出血者,术中、术后可应用止血药物3-7天。
10
.
胆汁漏和胆管狭窄
由于射频产生的高温可损伤胆管导致狭窄,或因肿瘤坏死 破溃所致。故应密切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有无持续高热 及巩膜皮肤黄染、大便及尿液颜色的变化,并应用抗生素
概念:RFA 技术是近年新兴的治疗良恶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
应用:
实射体肿频性瘤软消组融织
肝脏、肺部 溶骨性骨转移瘤
肾、肾上腺、前列腺、子宫
甲状腺、பைடு நூலகம்腺 腹膜后
16
.
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RFA)技术原理 机制 适应症 禁忌症 作用 途径 优点
17
.
➢ 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最终形成液化灶或纤维化,起 到原位灭活肿瘤组织作用;
定期监测肝功能及电解质; ➢ 一般肝功能在1-2个月左右恢复到手术前水平。
12
.
肾功能观察
➢ 射频治疗使癌细胞坏死,大量蛋白分解,其产物被吸收入血 液可产生蛋白尿,再加治疗前禁食、术中出汗较多,易发生 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 术后护理应密切观察意识、血压、脉搏、尿量、尿液颜色及 性质,记录出入量,鼓励患者多饮水,保证24小时尿量不少 于2000 ml。
13
.
术后护理评价
患者自诉术后疼痛能耐受,第二天疼痛缓解。 生命征平稳。 手术针眼处无渗血,周围皮肤无淤血。 无出现相关并发症。
14
.
出院指导
➢ 保持稳定的情绪及乐观向上的态度; ➢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在机体耐受的情况下可进行适当的锻炼。
运动量可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 进食高营养、高维生素、高热量、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的
饮食,禁食生冷、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细嚼慢咽,干果类 食物适当; ➢ 按时服药(茵胆平肝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定期复查。如 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发热,腹痛、腹胀,及时来院就诊; ➢ 指导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T或B超、甲胎蛋白、肝功能, 以后每 3个月复查1次,1年后每6个月复查1次。
15
.
射频消融(RFA)
肝脏射频消融术护理
xxx
.
目录
病例介绍 术前术后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肝癌疾病、射频消融术知识 相关介 绍 讨论
2
病例介绍
.
术前护理诊断
➢ 1.焦虑、恐惧:与担心肝癌治疗、预后有关 ➢ 相应护理措施
➢ 2.知识缺乏:缺乏有关射频消融术相关知识有关 健康宣教,讲解相关知识内容,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 虑
2 cm
105℃
150W
达到靶温度后(您会听到蜂鸣声)持续 15.0 0.5分钟,将针展开到3cm 。
3 cm
105℃ 150W
4 cm
105℃ 150W
5 cm
105℃ 150W
形成5cm消融灶
14.5 14.0 7.0
达到靶温度后持续0.5分钟,将针展开 到4cm。
达到靶温度后持续7分钟,将针展开到 5cm。
预防感染。
11
.
肝功能损害
➢ 射频治疗后坏死肿瘤组织的吸收加重肝脏组织的负担,可引起不同 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
➢ 对肝功能较差者,射频可引起黄疽或腹水。术后3天内应卧床休息, 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
➢ 观察黄疽情况,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 应用利尿剂患者,应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尿量,密切观察腹水情况,
4
.
相应护理措施
1、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及时解答病人提出 的问题。 2、讲解射频消融机制、过程、优点、术中配 合、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及家属信心。 3、介绍医生技术、设备,取得病人及家属信 任。增强患者及家属信心。 4、争取家庭成员积极配合,从多方面以关心。
5
.
术前护理评价
1、患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和治疗。 2、情绪稳定,能主动和医护人员沟通,配合治 疗。 3、对治疗方案能理解。 4、信心增强,对医护人员信任感加强。
6
.
术后护理诊断
1、疼痛 与穿刺点、治疗后组织炎症水肿、被膜张力增高有 关。
疼痛护理措施 2、发热 与肿瘤的凝固坏死组织形成内源性致热物质有关。 发热护理措施 3、潜在并发症:出血、胆汁漏、胆管狭窄、肝肾功能损害、 ➢ 出血 ➢ 胆汁漏和胆管狭窄: ➢ 肝功能损害: ➢ 肾功能观察: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