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一、填空1、文艺学的五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四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在《新科学》中“发现了真正的荷马”。
5、孟子提出的“______________”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社会学。
二、名词解释1、文艺学2、文学理论3、文学批评4、文学史5、文艺心理学三、简答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一、填空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黑格尔将艺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的类型。
3、文学的党性原则是由______________提出的。
4、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5、提出艺术“只是真正人的本质的现象或显示”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三、简答1、试说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革命性转换。
2、马克思主义对文学的总的理解是怎样的?3、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一、填空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游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2、文学本体论3、文学起源的劳动说4、文学艺术起源的巫术仪式说三、简答1、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2、简述马克思所说的人脑掌握世界的几种不同方式。
3、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比较说明他们各自的合理性所在。
4、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一、填空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1、话语2、话语蕴藉3、含混三、简答1、简述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
2、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3、什么是话语蕴藉,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
第五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一、填空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年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未来戏剧“三融合”的审美理想是由提出的。
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发展的“二为”方向是、。
4.“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是马克思在一书中提出的。
5、最早提出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这对文艺学范畴的是。
6、毛泽东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具体是指、。
二、名词解释1、“二为”方向2、“双百”方针3、.人民性4、推陈出新三、思考与分析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2、怎样评价与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雅与俗关系问题?3、结合实践分析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4、谈谈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的意义。
5、试述继承古代文学的原则。
6、如何理解“人民性”范畴。
第六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一、填空1、“艺术生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2、精神生产是以创造观念世界的。
3、文学创造是以为原料的生产活动。
4、“艺术乃是象征着人类情感的形式之创造”是的文学创造客体观。
5、主体即移情者的提出者是。
6、有关文学创造客体的重要认识有和,有关文学创造主体的观点主要有和。
二、名词解释1、艺术生产2、文学创造的客体3、文学创造的主体4、文学创造的“主体化”5、文学创造的“客体化”6、客体即“自然”7、客体即“情感”8、主体即“移情者”9、主体即“旁观者”10、主体即“创造者”三、论述与分析1、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2、文学生产与科学的本质区别是什么?3、文学生产与宗教生产的本质区别是什么?4、如何理解文学生产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个性的创造活动?5、文学话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上什么?6、试述文学创造客体的特征。
7、试述文学创造主体的特征。
8、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的唯一源泉?9、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中主客体的关系?10、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中主客体的双向互动关系?11、为什么说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的作家始终处于主导性地位?12、如何理解文学生产同物质生产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关系?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一、填空1、文学创造过程可分为渐次递进的几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和。
2、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和等三个环节。
3、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的起点。
4、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以分为、和、等四种。
5、是文学创造活动发生的最早契机。
6、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内趋力是。
7、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常用的回忆方式有:、和。
8、艺术构思过程中想象的主要方式有、和。
9、联想的主要类别有、、和。
10、艺术构思发生中突出的途径主要有和两种。
11、变形和陌生化的抓哦方式有、、、和。
12、“三竹说”是提出的。
13、和是创造物化阶段的两种主要操作方式。
二、名词解释1、文学生产材料2、艺术发现3、创作动机4、艺术构思5、幻事法6、灵感7、直觉8、综合9、突出10、简化11、变形12、陌生化13、即兴14、推敲三、论述与分析1、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材料具有主体性?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什么?3、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4、为什么说即兴不是凭空产生的?5、即兴和推敲的关系如何?6、灵感与直觉的区别何在?7、灵感的特征是什么?8、试论文学创造过程中想象的功能。
9、简述造成作品客观意蕴与主观意图不一致的原因。
10、结合实践谈谈艺术构思过程中变形和陌生化的抓哟方式。
11、艺术构思过程中直觉的作用何在?12、艺术构思过程中理智和情感的关系何在?第八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一、填空1、艺术真实是一种的真实、的真实、的真实和的真实。
2、“诗意的裁判”这一情感评价的别名是由提出的。
3、情感评价与善的价值追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4、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在文学作品里是个立体结构:包括和。
5、“文学性”这一概念是文论首次提出的。
6、认为艺术美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二、名词解释1、艺术真实2、艺术概括3、情感评价4、人文关怀5、艺术形式6、有意味的形式三、论述与分析1、简述艺术真实的特征。
2、怎样理解情感评价的文学意义。
3、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个关系何在?4、谈谈你对“有意味的形式”的了解。
5、如何理解文学创造过程中“真、善、美”的关系?6、阐释“内容形式化”和“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
7、诠释情感评价中艺术呈视的涵义及应注意处理的问题。
8、分析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
9、简述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实现的意义。
10、简述艺术概括的方式及其意义。
第九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分为——、——、——三种类型。
2、理想型文学的基本特征是----、-----。
3、诗的音乐性主要在----和----两方面。
4、文学作品划分为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的依据是---------。
二、名词解释1、情感的真实2、三一律3、象征型文学4、“两结合”文学5、现代主义三、思考题1、谈谈象征型文学与现实型、理想型文学的区别。
2、比较散文、报告文学与诗、小说、剧本等纯文学文体的异同。
3、谈谈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历程。
4、从诗歌的基本特征看起其抒情表现的艺术特长。
第十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文学形象的三种高级形态是----、-----、----。
2、《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是,曾提出----、----、----三个要素。
3、“意境”作为我国古典文论的一个独特概念在----时期开始全面形成。
4、王国维将意境分为----、----。
5、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审美意象分为----、----两种。
二、名词解释1、本文2、陌生化3、典型4、意境5、意象6、韵味说三、思考题1、试分析文学话语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的区别。
2、比较文学意境与文学意象的异同。
3、论述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4、论述文学作品三个本文层次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5、试分析西方的典型理论和我国的意境理论所反映出的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第十一章练习题一、填空1、构成文学叙事概念的三个方面是----、----、----。
2、叙事结构的节奏性主要体现在----、----、-----中。
3、叙事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4、叙事作品的时序包括----、----两种。
二、名词解释1、叙事学2、叙事速度3、行动元与角色4、行动逻辑5、叙述者的声音6、复调式叙述三、思考题1、试分析本文时间与故事时间的关系。
2、事件与情节的关系如何?3、根据叙事结构理论分析一篇叙事作品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4、论述叙事视角。
5、试分析叙事者的声音与人物声音的关系。
第十二章练习题一、填空1、在文论史上首先系统区分了诗与画的是德国启蒙思想家----。
2、抒情角色分为----和----。
3、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是----。
二、名词解释1、抒情2、诗家语3、隐喻4、象征5、代言的抒情方式6、缘情体物三、思考题1、文学抒情与叙事有哪些主要区别?2、试分析抒情话语与普通话语、叙事话语的关系。
3、论述诗与画的关系。
4、为什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十三章文学风格一、填空1、在中国古代,西汉的提出了“心画心声”说;以“气”论文,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认为:“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