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设计参考样例

教学设计参考样例

工业学校教案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数控铣削加工课题名称薄壁件加工
授课班级数控03班授课日期2000.10.10教学时数 6 使用教材校本教材:《数控铣削加工》主编: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二维内外轮廓铣削的工艺特点;
2.掌握薄壁零件工艺分析要点;
3.掌握子程序调用指令。

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数控加工程序进行由直线、圆弧组成的平面内轮廓铣削加工;
2.会深度调用子程序完成零件加工;
3.会切削参数的合理选用。

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分工协作、相互沟通的能力;
2.培养爱护设备及工具、量具、夹具、刀具行为习惯。








略教
学场景设计场景设计:见附图一
设计目标: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
教学资源
教学场所:数控加工工艺室、数控加工实训室实训设备:数控铣床
实训材料:2A12、毛坯96×70×32
工夹量具:平口钳、0-125mm游标卡尺等
刀具:Ф80面铣刀、Ф10平底铣刀活
动教学步骤与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达成目标
复习引入
复习:二维内轮廓的铣削方法。

教师展示学生在上次课的作品,并向学生进行提问二维内轮廓的铣削特点。

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解释。

任务引入:有些零件部分结构内外轮廓一致,如何优化程序,减少编程工作量,提
高工作效率呢?由此引出本次课工作任务—薄壁件的加工。

教师向学生提供加工任务书及学生
分组名单,并负责对任务疑难解答。

班级授课归纳法
问答法
讲授法
学生能叙述
出二维内轮
廓零件加工
的铣削特点。

信息资讯
1.灵活运用刀具补偿参数简化加工程序;
2.深度子程序的调用;
3.薄壁件零件图分析;
(1)分析零件的形状、结构及尺寸特点;(2)分析零件的加工要求;
(3)分析零件材料的种类、牌号等要求。

4.薄壁件铣削的相关知识;
(1)铣削工艺;
(2)刀具选用;
(3)参数设置。

5.小组学生根据引导文中的内容提示,查找资料,获取相关资讯;
6.教师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7.加工注意事项。

分组教学
班级授课
讨论法
讲授法
1.学生能利
用查阅资料、
上网等手段
获取薄壁件
零件加工所
需的相关信
息;
2.培养学生
形成自我学
习、信息查询
的能力。

任务决策
根据已有的资讯信息、图纸及现有的设备工装条件讨论确定薄壁件加工方案。

(1)确定加工组织方式:每一小组完成本课题;
(2)确定加工工艺方案;
(3)确定刀路设计方案;
(4)确定加工基准及坐标系;
(5)确定编程方案;
(6)确定零件测量方案。

分组教学讨论法
能确定薄壁
零件加工决
策方案。

计划制定
1.制定加工计划流程;
填写工作计划安排表并确定各个组员承担的角色。

2.小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制定实施计划。

分组教学讨论法
1.会制定实
施计划;
2.培养学生
与同伴合作、
沟通、解决问
题的能力。

任务实施
教师与学生交流加工工艺方案,引导学生找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案。

活动一填写薄壁件加工工艺卡片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
讨论法
练习法
演示法
1.会深度调
用子程序;
2.会切削参
数的合理选
1)确定工序内容;
2)确定合理刀具规格;
3)确定切削参数。

活动二编制薄壁件加工程序
数控编程员根据工艺卡片编写加工程序。

活动三仿真模拟加工、验证程序
示范一工件装夹
活动四加工零件
1)仓库领取材料、工量夹具;
签字、登记、领用。

2)机床基本操作;
开机;回零、熟悉控制面板和操作面板;确定工作模式;操作机床运动。

3)安装夹具、工件、刀具;
安装、校正夹具;安装刀具;安装工件。

4)程序导入;
导入数控加工程序;程序验证。

5)加工零件。

建立零件坐标系;参数设置;零件试切;零件加工。

用;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团队合作、分工协作的能力。

任务检查
活动五小组任务实施过程检查
1)对不规范的操作给以指导;
2)对各组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以辅导及共同解决;
3)督促学生对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及时进行记录,便于交流、借鉴;
4)及时发现学生为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自行动脑筋,想对策采取的一些更便捷、更有效的操作方式。

活动六检测零件加工质量
1)根据图纸要求检测零件;
2)完成薄壁件加工质量检测评分表。

个别教学
分组教学
讨论法
1.学生能掌
握相关检查
标准;
2.学生会薄
壁件加工质
量检测。

展示评价
活动七实训成果展示和分享
1)各小组对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碰到的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总结;
2)智慧碰撞,针对其他组发生的问题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措施;
3)教师巡视过程中发现的而学生未意识到或不够重视的问题进行补充并再次引导学生进行辨析;
4)对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给以肯定、表扬和鼓励,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活动八填写过程评价表
小组成员完成个人和小组评价。

分组教学讨论法
归纳法
1.学生能流
利的介绍本
次任务的加
工过程及其
优缺点。

2.会正确评
价自己和他
人的能力。

任务小结
1.在加工时可通过改变刀具半径补偿值
得方法控制零件的尺寸;
2.评估加工质量;
3.根据零件加工情况评估零件加工工艺
的合理性。

班级授课归纳法
课外作业作业布置
1.预习镜像指令G50.1/G51.1的运用;
2.完成本实训单元课题的实训报告。

教学后记
本次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2个小组所有尺寸全部达标,1个小组保证了50mm薄壁外侧轮廓尺寸丢掉了 1.5mm壁厚尺寸;1个小组保证了 1.5mm壁厚尺寸丢掉了50mm薄壁外侧轮廓尺寸;1个小组两个尺寸都未达标,但三个槽宽尺寸基本达标;1个小组薄壁轮廓较明显有变形状况。

分析原因大概为:由于工艺编制工步先后的不合理,造成50mm和1.5mm 两档尺寸无法同时保证;薄壁加工过程中参数不合理造成零件较大变形;游标卡尺测量误差较大。

所以后期的课题中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和测量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