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处理(桩基、换填)监理实施细则

地基处理(桩基、换填)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 (1)1.1工程特点 (1)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 (2)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3)2.1监理工作范围 (3)2.2监理工作重点 (3)3、路基工程监理工作流程 (4)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 (4)4.1原地面处理 (4)4.2换填 (6)4.2.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6)4.3砂垫层、碎石垫层、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垫层 (7)4.4强夯(重锤强夯) (10)4.5搅拌桩 (12)4.6高压旋喷桩 (14)4.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 (16)4.8岩溶、洞穴处理 (19)5、监理工作手段 (26)5.1方案审查与批准 (26)5.2关键部位及工序旁站 (26)5.3影像采集与留存 (27)1、工程特点及技术、质量标准1.1工程特点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以下简称“合福铁路”)位于安徽省中南部、江西省东部、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线路自合肥引出,经长临河至巢湖市以南,经无为后与庐铜线共建长江大桥越江至铜陵,经南陵、泾县、旌德,绩溪、黄山至江西省,经婺源、上饶越武夷山山脉至福建省,经武夷山、建阳、建瓯、南平、宁德(古田)、闽清,引入福州枢纽福州站,正线全长809.919km。

其中:江西省境内183.22公里,福建省境内283.605公里,包括上饶联络线、福州枢纽及配套工程;闽赣段项目投资总额562.27亿元。

合福铁路(闽赣段)监理Ⅱ标路基包括HFMG-2标路基(长2.135km)及HFMG-3标路基(长8.133km),路基总长10.268km,占整个标段正线长度的12.2%。

监理Ⅱ标管段为闽赣省界至上饶段,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山势延绵,起伏较大,植被发育,相对高差150~300m,局部地段为中低山区、二级阶地垄岗区及孤峰河、青弋江、富资河、丰乐河、新安江、信江等河流一级阶地;中低山区山势陡峻,相对高差300~500m;二级阶地垄岗区岗地坳谷相间,地形较开阔,地势略有起伏,地面标高45~175m;一级阶地多呈狭长条带状,地势平缓,起伏不大,地面标高34~142m不等。

1.1.1 工程地质特点1、地层岩性线路所经地区地层岩性复杂,出露下元古界~第三系沉积岩及变质岩、各时期的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地层。

主要沉积岩系有石英砂岩、泥质砂岩、页岩、泥岩和灰岩等,及火山—沉积岩系凝灰岩、凝灰熔岩和凝灰质砂岩等,以及变质岩系板岩、千枚岩、片岩和片麻岩等。

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和闪长岩等。

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全新统粘性土、粉土、砂类土及碎石类土等,淤泥及质土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谷地和闽江三角洲平原,厚5~50m;上、中更新统主要为黏土,具弱膨胀性。

2、地质构造沿线经历了多个构造旋回时期,横跨多个大地构造单元,合肥以南至上饶属扬子准地台,上饶至福州属华南褶皱系。

本段沿线地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裂及褶皱。

其中主要深、大断裂有:自北向南依次分布有丰城~婺源深断裂、遂川~德兴深断裂、葛源(横峰)~樟村(玉山)大断裂、港边(横峰)~双明(玉山)大断裂、萍乡~广丰深断裂等5条深大断裂;主要褶皱有:乐平~婺源复向斜、武夷山复式背斜、上饶复式向斜、龙村~中堡弧形构造带等3、水文地质本段线路所经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溶水。

孔隙水赋存于各类松散岩类中,主要分布在河流阶地、丘间及山间谷地等,埋深较浅,1-1一般1~2m,水量丰沛,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随季节变化较大,局部地段具有承压性;谷地区地下水以第四系孔隙潜水为主,埋深1~3m,以砂层、卵砾石层为主要含水层,水量较为贫乏,随季节变化显著。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低山丘陵区岩石的层间裂隙、风化裂隙以及构造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以泉的形式出露排泄。

层间裂隙以及风化裂隙地下水一般水量不大,多为潜水;在基岩构造盆地、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很发育带、侵入岩接触带、褶皱核部裂隙密集带及揉皱强烈发育带等储水构造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补给源远,多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较丰富,多具承压性。

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和承压水,赋存并循环于沿线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可溶岩的溶洞、溶腔和裂隙中,呈脉状及带状分布,水量丰富,尤其河谷地段及构造破碎带岩溶发育剧烈,水量较大。

1.1.2 工程设计特点路基基床表层:路堤基床表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路堤基床底层填料采用取土场的合格A、B组填料填筑,基床以下采用路堑挖方的合格A、B、C组填料填筑。

低矮路堤换填,路基基底换填A、B组填料;路堑基床换填采用挖除换填A、B组填料。

软土、淤泥质土换填采用挖除换填不易风化硬石块、水泥搅拌桩进行处理。

边坡防护:路堑坡脚设路堑挡土墙。

路堤采用灌草护坡;路堑灌草护坡采用C25混凝土拱形截水骨架内灌草护坡,主骨架净距3m,骨架内灌草防护。

沿线路方向每隔50m~80m设置一道检查踏步。

路堤边坡水平铺设土工格栅,路堑式路堤路堤边坡采用六棱块内撒草籽。

地面排水区间排水沟、天沟采用C25混凝土现浇,侧沟采用C25钢筋混凝土浇筑。

1.1.3工程施工特点1、本监理标段内路基地段零散,沿线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过渡段多,路基工程与桥涵、隧道等工程的工序接口多、系统性强,施工协调复杂,施工干扰较大。

2、本监理标段内路基过渡段的类型较多,施工工序比较复杂,是控制差异沉降的重点部位。

1.2工程技术质量标准合福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客运专线。

正线数目:双线。

速度目标值: 350km/h。

正线线间距:5.0m。

1-2最小曲线半径:4000m。

最大坡度:20‰ 。

到发线有效长:650m。

牵引种类:电力。

机车类型:动车组。

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运输调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2、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2.1监理工作范围监理二标项目部共管辖施工二标(中交一航局)、施工三标(中铁十九局)两个站前项目指挥部的工程施工,其中路基工程包括:1、DK438+883.24~DK468+553.99段正线双线路基及附属工程2.135km。

2、DK472+902~DK528+450段正线双线路基及附属工程8.133km。

2.2监理工作重点2.2.1施工前应清除路基范围原地面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原地面松、软表土及腐植土应清除干净。

基底应密实、平整。

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2.2.2施工前应对换填的范围和深度进行核实;采用机械挖除换填土时,应预留保护层由人工清理,保护层的厚度宜为30~50cm。

2.2.3砂垫层、碎石垫层施工前应进行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复合地基桩顶设置砂垫层、碎石垫层时,垫层应与桩头完全密贴;土工合成材料进场后应整齐堆放在料棚(库)内,避免阳光照射,并保持通风、干燥和远离高温源。

铺好后应及时按设计要求覆盖,不应长时间受阳光暴晒;严禁碾压及运输等设备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

土工合成材料下的砂垫层填料压实应从两边开始循序向中间进行,土工合成材料上的垫层和填料厚度大于0.5m方可采用重型压实机械碾压密实。

2.2.4施工前,应按设计初步确定的强夯(重锤夯实)参数,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工艺性试夯试验。

通过强夯(重锤夯实)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强夯(重锤夯实)效果,确定有关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

1-31-4 2.2.5搅拌桩、旋喷桩、CFG 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性试验(不少于3根),确定各项施工工艺参数后,进行单桩或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确认设计参数。

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工艺性试桩,并确认试验结论后,方可进行施工。

2.2.6开工前应根据勘察设计资料和洞穴的具体地质情况,确定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制定质量保证措施,报监理单位审核批准后组织施工;注浆施工时应有符合环保要求的废浆隔离与回收设施,注浆过程中应防止浆液渗漏,如有跑浆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3、路基工程监理工作流程4、监理工作控制要点及目标4.1原地面处理4.1.1监理工作控制要点4.1.1.1质量控制要点1、地质资料核查、处理的范围、深度或顶面高度。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监理工程师检查测量放样报验 监理工程师审查内业 现场复核 填(挖)方路基 特殊土路基 地基处理 排水工程 路基防护 (含支挡工程) 路基整形 竣工 1.审查施工方案(或施工工艺)。

2.监理工程师现场检查。

3.隐蔽工程/工序验收。

4.见证试验,平行检测,工艺试验旁站。

5.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验收 6.处理施工中的质量问题。

验收2、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处理后的地基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地基顶面应有横向排水坡度。

4、处理后地基中线至边缘距离、地基宽度、横坡、平整度应符合验标的规定。

5、路堤地基条件符合设计文件的原地面处理应满足所处路堤部位的填筑要求。

4.1.1.2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1、施工前应清除基底表层植被,挖除树根,做好临时排水设施。

原地面松软表土、腐殖土及生活建筑垃圾应清除干净,无草皮、树根等杂物,且无积水;翻挖回填压实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基底应平整、密实、平整,坑穴处理彻底,无质量隐患;路拱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2、采用冲击碾压时,施工前应标出范围,查明场地内地下构造物、管线和电线的位置及标高,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施工造成的损坏。

冲击碾压施工,最后5遍的沉降量不得大于1cm。

碾压面下1m深度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低于90%。

4.1.2监理工作目标——主控项目4.1.2.1原地面处理前,应对地基的地质资料进行核查,地基条件应符合设计文件。

核查的地质条件与设计资料不符时,应及时反馈。

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抽样检验2点,监理单位全部见证检验。

与设计资料不符的地段,勘察设计单位应现场确认。

检验方法:静力触探试验等。

4.1.2.2原地面冲击碾压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抽样检验4点,至少有一点在碾压范围边线上。

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数量的10%平行检验,每工点至少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 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

4.1.2.3原地面处理后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底无草皮、树根等杂物,平整无积水。

2 横坡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区间正线路基沿线路纵向连续长度每100m、站场路基折合正线双线每100m,施工单位抽样检验4点。

监理单位平行检验不少于1点。

检验方法:观察基底处理外观,用坡度尺测量横坡坡度。

4.1.3监理工作目标——一般项目4.1.3.1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顺原地面挖台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2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