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概述039011129摘要:桂枝茯苓丸方源自汉·张仲景《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由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各等分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效。
该方在原书中用于治疗妇科经、带、胎、产、杂等血瘀诸症,是治疗妇科癥瘕的经典方剂。
如今其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凡病机与瘀血阻滞、寒湿(痰)凝滞有关的病证,都可用本方化裁治疗,不但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还用于内科、外科、男科等各科疾病。
现总结近5年相关文献,将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关键词:桂枝茯苓丸;临床应用1.妇科1.1子宫肌瘤于文芳、韩克【1】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肌瘤直径在3cm以下)35例。
基本方组成:桂枝、茯苓、桃仁、牡丹皮、赤芍、昆布各10g、甘草3g。
随证化裁:气虚加党参20g、黄芪20g、升麻5g;血虚加首乌20g、鸡血藤20g、全当归10g;血瘀甚者加三棱10g、莪术10g;虚寒加当归10g、川芎10g、艾叶6g;肝肾不足腰痛者加女贞子10g、杜仲10g、牛膝10g、阳起石15g(先煎);月经量多加阿胶(烊化)15g、地榆10g、棕榈炭10g、生熟地(各)15g;肝郁胸闷不舒者加柴胡10g、郁金10g;形体肥胖者加半夏15g、苍术5g;腹痛者加乳香3g、没药3g。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经期停服。
连服3个月为1疗程,最多治疗6个疗程。
治疗结果:35例中,痊愈6例,显效23例,有效2例,无效4例(肌瘤直径增长至4cm以上者,治疗3个月后转为手术治疗,总有效率82.9%。
李文【2】临床选取有增长趋势的寒凝血瘀型子宫肌瘤患者36例,以桂枝茯苓丸加莪术、三七为基础方随症加减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疗效及安全性。
经治疗,患者的肌瘤月增长体积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63.9%患者的子宫体积较前减小,且平均子宫体积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58.3%患者的肌瘤体积较治疗前缩小,但平均肌瘤体积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慢性盆腔炎罗春翠【3】随机选择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甲硝唑与氨苄青霉素、桂枝茯苓丸加减进行治疗,统计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5%,对照组患者是22.5%,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10%,对照组患者是27.5%,差异性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2.5%,对照组是82.5%,差异性显著(P<0.05)。
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在减少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避免疾病的反复发作。
刘俊良【4】选取慢性盆腔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予桂枝茯苓丸加减口服,对照组血府逐瘀汤加减口服。
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6例,显效11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
两组局部体征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局部体征疗效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均可缩小盆腔炎性包块,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血瘀证为慢性盆腔炎的基本证候。
桂枝茯苓丸可明显缓解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局部体征,缩小盆腔炎性包块,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1.3子宫内膜异位症黄浔芳【5】选取6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2例。
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于患者月经周期第5天口服米非司酮片,剂量为每天给药1次,每次给药25 mg,连用22 d后,待患者下次月经来临时停药,于月经周期第5天继续服药,连续服用6个月经周期为宜;研究组在进行上述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中药桂枝茯苓丸联合治疗,给药方法为每天口服2次,每次口服6克。
经治疗,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且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应用米非司酮与桂枝茯苓丸相结合的综合性给药治疗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2.内科2.1缺血性中风张铂,王兵【6】等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
结果:治疗组两组患者平均病程、依赖激素的程度、不良反应率、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 ;治疗组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显著。
2.2糖尿病肾病焦安贵【7】选取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辨证分型为脾肾阳虚、水瘀互结,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5mg/次,1次/日,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桂枝茯苓丸,两组均治疗2疗程,2周。
比较两组中医症候学评分、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0.01),但观察组面浮肢肿、畏寒肢冷、腰酸痛、倦怠乏力、便溏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观察组微量白蛋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肌酐、尿素氮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3.3%),但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有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加味桂枝茯苓丸配合马来酸依那普利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2.3不稳定型心绞痛李海啸【8】共收集UA瘀热相搏证、心绞痛Ⅱ-Ⅳ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心病但未行PCI术的患者共66例,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加服桂枝茯苓汤。
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疗效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具有证候诊断意义的次症及舌脉积分均明显下降,对照组的“发热、口渴、面色”三个次症积分下降,其下降幅度即差值与试验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男女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即性别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桂枝茯苓汤能明显改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生活质量。
3.外科3.1黄褐斑李思仪【9】分析和比较了近16年来数据库中关于黄褐斑中医汤剂治疗方面的文献,总结出黄褐斑的脏腑辨证分型以肝郁为主,占27.98%,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为郁、虛、瘀。
临床上以桂技茯苓丸中的单味药物在治疗黄褐斑中出现的频率高,桂枝茯苓丸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形成,调节人体激素水平、改善血流变动力学、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这从药理学的角度为桂枝茯苓丸方治疗黄褐斑提供了依据。
通过临床上应用桂枝茯苓丸治疗40例女性黄褐斑患者,来观察桂枝茯苓丸的具体疗效和黄褐斑患者的改善情况。
结果:桂枝茯苓丸疗效良好,总有效率为85%。
无效的6例患者无明显瘀血表现,而40-50岁患者虛衰症状明显于瘀血,且无效比例较高。
说明桂枝茯苓丸的适应症偏向于血瘀证。
关于不同黄褐斑类型疗效的分析,以蝶形型疗效最为明显,总有效率达92.86%;以泛发型疗效最差,总有效率为60%。
说明桂枝茯苓丸治疗蝶形型黄褐斑的疗效最为明显。
4.男科4.1前列腺增生赵恒、段萍【10】选取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共60例,均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水煎两次约450ml,其中300ml分三次饭后服,其余150ml灌肠治疗。
结果:显效25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水煎口服加灌肠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疗效满意。
5.结论综上所述,桂枝茯苓丸的临床应用极其广泛,涉及妇科、内科、外科、男科等多个学科。
其方源自汉·张仲景《金匾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由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
桂枝辛温行散,温通血脉,活血化瘀,为主药;桃仁、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兼清瘀热,共为辅药;茯苓渗利而益心脾,助瘀血下行,为佐药;白蜜调和诸药,缓和药力,为使药。
桂枝温通肝阳,芍药酸滋肝阴,阴阳相济,寒温平调。
桂枝化寒气而辛散,芍药清瘀滞之热。
茯苓渗湿气,丹皮清血热,一气一血,气行则水行瘀散。
茯苓与桂枝相配,化湿除寒,以消癥之本因,共同消除积聚。
茯苓与芍药相伍,茯苓益脾利水,脾实而水运有权,芍药敛肝血而扶脾,脾能疏血而不外溢。
桃仁破恶血、消癥瘕,祛瘀而生新,虽破血而不伤新血。
与诸药合用,扶中兼消,攻中兼补,温中兼清,寒温互用,气畅血和,邪去正复。
本方在临床上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效,已为历代医家所共识。
后世应用本方,已不限于妊娠,凡经、胎、产之疾,属癥块引起者,皆可用之。
本方还具有抗凝、改善血粘度、抗炎、镇静、镇痛等作用。
现代医学对桂枝茯苓丸全方及其各味药物进行了全面研究,发现它们均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上相关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1】于文芳,韩克.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子宫肌瘤35例[J].江苏中医药,2012,44(6):43-44. 【2】李文,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有增长趋势的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2015.【3】罗春翠,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专集,2015:865. 【4】刘俊良,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2013.【5】黄浔芳,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31):96. 【6】张铂,王兵等,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30例[J].河南中医,2015,35(4):685-686.【7】焦安贵,加味桂枝茯苓丸治疗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8):102-103.【8】李海啸,桂枝茯苓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瘀热相搏证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2013.【9】李思仪,桂枝茯苓丸证治规律研究及治疗40例黄褐斑的临床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2012.【10】赵恒、段萍,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前列腺增生症60例[J].中医临床,2015,15(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