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讲人:许巧仙)

《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讲人:许巧仙)

《我国的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主讲人:许巧仙
一、特殊教育政策的含义特征
特殊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教育任务而制定的关于特殊教育事物的行动准则,是一定历史阶段特殊教育理论的体现。

特殊教育政策市党和国家制定的,具有探索性、指导性、可调整性,主要依靠行政措施来实现。

二、特殊教育法规的含义及特征
特殊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的总和。

特殊教育法规具有程序性、规范性
{C}三、{C}特殊教育政策与特殊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
他们有一致性与相似性,同时还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法规是根据政策制定的,每一项法规都适合一项政策。

政策市法规的灵魂,不仅指导着立法过程,体现在法规中,而且也指导法规的运行和实施。

政策与法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

政策与法规表现形式不同,实施方式不同,稳定性不同。

四、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功能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规范特殊教育事业。

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建设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殊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演进
建国后至70年代末的特殊教育政策法规
(二)建国初期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
1949年,我国仅有42所特殊教育学校,2000多名学生,教工数60人,其中绝大多数学校由宗教和慈善机构主办,公立学校只有9所。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课程各不相同。

1.该时期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及主要内容
明确了特殊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中规定,在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同时,“各级人民政府并应设立聋哑、盲目等特种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施以教育”。

2.明确了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基本任务、办学方针和领导隶属关系、师资进修等政策。

在《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中规定,“我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盲童和聋哑儿童具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劳动技能,并具有共产主义
对盲聋学校的教学工作作了具体规定。

(1)在《关于聋哑学校使用手势教学的班级的学制和教学计划问题的指示》、《关于聋哑学校口语教学班级教学计划(草案)的通知》和《办好盲童学校、聋哑学校、聋哑学校的几点指示》等文件中,规定了手势教学班和口语教学班各自的教学计划并附有各学科教学的简要说明。

(2)对盲聋学校的办学经费、教师工资待遇和学生助学金等作了有关规定。

在《关于盲童学校、聋哑学校经费问题的通知》中指出,“盲童学校和聋哑学校是一种特殊学校,应当规定适合于特殊学校需要的经费标准”。

该《通知》对盲聋学校的教学行政费、一般设备费、教学设备费、技术实习费和人民助学金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意见,供各省、市教育厅、局参考。

(三)该时期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特点
二、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特殊教育政策法规建设
(一)该时期特殊教育相关政策及主要内容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全文有五个部分,在第二部分“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中指出:“在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发展幼儿教育,发展盲、聋、哑、残人和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198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教委、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

1.该时期特殊教育法规及主要内容
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对残疾人教育问题作出专门规定,体现了国家对保障残疾人教育权利的高度重视,为制定其他特殊教育法规提供了依据。

199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专门一章教育明确规定国家保护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并就残疾人接受教育的原则、途径、经费保障、政府责任等进行具体的规定。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是市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

普通学校应当接收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就盲、聋哑、弱智儿童和少年的入学年龄、特殊学校的设置、特殊学校学生得到困难补助、特殊学校师资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定。

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十条规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35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及其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199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9条规定: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的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

1994年8月23日以国务院令161号刑事发布,由李鹏总理签署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是中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行政法规。

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专题性规章
关于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有《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八五”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和《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九五”实施方案》。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的有《全日制盲童学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盲童学校课程计划》(试行),《全日制弱智学校课程计划》(试行)和《中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纲要》(试行)。

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的有《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

地方性特殊教育法规、规章的建设。

1989年12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江苏省教委等部门《关于发展江苏省特殊教育的意见》的通知。

1993年5月8日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发了《江苏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基本要求(试行)》一文。

1993年10月30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施行《江苏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

该时期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主要特征
1.特殊教育法律条文、法规存在于每一层级的法律、法规中。

2.特殊教育法律开始自成体系,成为教育法律体系的一个子系统。

3.特殊教育行政法规和规章有效地弥补了教育法律的不足。

该时期特殊教育的主要成就
三、21世纪特殊教育政策法规新进展
(一)21世纪初我国特殊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接受各级教育残疾人比例低于普通人群接受教育的比例
2.总体上无论是特殊教育学校还是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质量不高。

3.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东西)。

4.不同类别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差异明显
(二)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的新进展
2004年《民政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乡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教育救助工作的通知》,把持有农村五保
2006年《关于十五期间进一步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对学前至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要求,对师资队伍、各方责任给予明确规定,将特殊教育纳入个性化发展阶段。

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
第6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31条
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43条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57条
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受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2007年出台《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2008-2010)》通过有步骤的规划,力求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地区公平。

(西部是1000所特殊教育学校)
参与式培训(小组讨论和分享)
请介绍你们小组负责讨论《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那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发现什么问题或者有何修改建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