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汉语第I卷一、知识与应用(本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zhàng 泡涨.涨.潮头昏脑涨.水涨.船高B.qiǎng 勉强.强.求强.词夺理强.人所难C.xiāo 骁.勇枭.首一幅肖.像削.足适履D.chán 孱.弱巉.岩阿谀谄.媚蟾.宫折桂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临摹膨胀汗流夹背浮想联翩B.佳肴度假发自肺腑名门旺族C.浩渺安祥以逸待劳芳草萋萋D.闲暇梦魇山清水秀委曲求全3.下列用横线连接的词语,完全是同义词的一项是A.晦暗―昏暗嗟叹―赞叹恬静―安静B.着实―确实羁绊―束缚安分―安逸C.孤僻―冷僻慰藉―安慰绮丽―美丽D.苍穹―天空腐朽―腐败放任―放纵4.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A.充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充分的准备B.观看表演观测地形观赏园林C.待人宽厚视野宽广环境宽裕D.雪花飘落烟雾飘散枯叶飘零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是贬义的一项是A.自从她得到奥运金牌后,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B.他在这个问题上虚怀若谷。
C.这本书因为内容夸大其词,所以好多读者都不喜欢。
D.文章结构匀称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比例协调。
6.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议论文不靠人物形象塑造取胜,但涉及到相关事例的描述时,也应做到细腻传神、具体而微。
B.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怡。
C.报告会上,机关、企事业单位代表认真聆听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精神,很多人表示获益匪浅。
D.相声大师侯耀文虽然已经猝然长逝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一系列精彩表演却深深地留在了观众们的记忆里。
7.将下列形容词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排序完全恰当的一项是①磅礴②端正③肃穆④饱满⑤刚劲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丰厚____,结构阔大____,整体上显得大气____,雄壮____,庄严____,有人称赞它如“金刚怒目,壮士挥拳”。
A.②④⑤①③B.④⑤①②③C、②④③⑤①D.④②①⑤③8.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语,完全恰当的一项是人物形象塑造,______要借助于故事情节的安排,______要借助于环境描写。
______现实中的人,______生活在真空里,______生活在具体的环境中。
A、不仅还所以不是而是B、不仅也因为不是而是C、尽管也因为不仅而且D、不但还因而不是而是9.将“夜色越来越浓了。
”插入下面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琥珀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
①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暮中响起来。
②羊儿咩咩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
③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
④A.① B.②C.③ D.④10.下面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周总理的灵车。
(老奶奶焦急。
)B.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工人宿舍前开了花。
)C.北京这家公司是全国闻名的百姓信得过的好公司。
(公司是百姓的公司。
)D.美丽的草原是牧民们心爱的家。
(草原是家。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瑞典国王因自己开车上下班饱受赞誉,而曾花15欧元乘坐廉价航班探亲的西班牙王后,更被视为欧洲王室节俭的榜样。
B.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对人体可接受的辐射剂量限值有明确规定,对于普通公众,要求一年内不超过5毫西弗左右。
C.利比亚局势动荡,中国政府采取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重。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国家外汇储备充足,不仅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维护国家和企业在国际上的信誉。
1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风里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
B.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它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母,脚下的每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母。
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1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C.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1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5.下列古诗文名句的作者、朝代及诗题描述错误的一项是A.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李商隐-明-《石灰吟》B.羌笛何须怒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唐-《凉州词》C.孤舟蓑签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唐-《咏雪》D.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墨梅》第II卷二、阅读(本题共45分)1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各题。
(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不闻机.杼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军机,指战争】(2)《木兰诗》中用排比句渲染木兰准备出征时的操办急切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____17. 现代文阅读一(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美丽的晕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
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
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
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
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
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
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
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
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
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
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
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
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
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
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作比较列数字B.作诠释列数字C.作诠释作比较D.分类别列数字(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D.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18. 现代文阅读二(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论“成才”①有人说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也有人认为“优势积累”决定成才。
②“顺境成才”论认为,成才者要具备三个优势:一曰“社会经济出身”。
要生长在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要么是专家、学者之流,要么是厂长、经理之辈,即要有一个名门富豪之家。
二曰“受教育训练情况”。
要上过大学,且有博士学位,一句话,“从无名之辈一举成为科学大师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三曰“在享有盛誉的导师指导下,迅速取得优异成果”。
与此.同时,社会及时地承认其才能和功绩,各种奖励和职位晋升随之而来等等。
这.优而不能再优、顺而不能再顺的理想环境,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想必大多数人只能望尘莫及了!③“逆境成才”论认为,逆境成才是一条规律,换言之,凡要成才就要身处逆境。
古今中外大凡成才者,都是身处逆境,甚至终身与逆境为伴,从而使逆境成为“砥砺人才锋芒的硎(xíng)石(磨刀石)”。
显然,这种观点与“顺境成才”论是异曲同工,都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
逆境与成才都只有偶然联系,而无必然联系。
设若是块“好钢”,则能砥砺出人才;设若是块废铁烂铜,何以砺出人才锋芒?④其实人的内在素质,如人的经验智慧、品德意志、创造力等等,关系到主体活动的质量,这是成才的基本要素和前提。
人才成长十分复杂,固然外因十分重要,典型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典型环境,具体人物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环境,但是这些都是作为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而存在的;惟有人的内在因素,才是成才的决定因素,它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决定着主观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
⑤总之,一方面,成才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应努力优化国家、社”。
另一方面,成才会、学校、家庭等外部条件,为有志成才者增添“助长剂...主要靠自己,必须优化自己的心理环境,加强品德意志的培训,以自身的努力去开拓智慧的能源。
身处逆境时,要意志坚定,自强不息,化不利为有利,变压力为动力;身处顺境时,应利用有利条件,强化自身优势,加速成才步伐。
“金子放在任何地方都发光”,不因环境的优劣而失去固有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