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试题(1)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
(10分)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
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B.指事C.会意D.形声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
”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
”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
A.曰B.为C.谓D.谓之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
(10分)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0分)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六、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包括名词作状语),并说明属于哪一种活用。
(10分)1、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3、嫂蛇行匍伏。
4、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5、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七、注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如有拗救,请指出:(加点的是入声字10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翻译下面句子。
(10分)1、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
2、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
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九、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章。
(20分)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试题(1)参考答案一、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几个相关的意义。
笺:对毛传的补充和订正。
传:解释经义的文字。
读为:一种注音方式,常用本字注借字。
脱文:校勘术语。
指传抄和刻印中误掉的字。
二、本:指事字。
裁:形声字。
“衣”形符“”声符。
从:会意字。
象:象形字。
徒:形声字。
“辵”形符“土”声符。
泪:会意字。
刃:指事字。
堵:形声字。
“土”形符“者”声符。
鼠:象形字。
莫:会意字。
三、单项选择题:1.C.2.D.3.C.4.C.5.B.6.C.7.C.8.B.9.C.10.B.四、池:护城河。
词义的转移。
赂:礼物。
感情色彩的不同。
羹:带汁的肉菜。
词义的转移。
河:黄河。
词义的扩大。
宫:房屋。
词义的缩小。
五、策:马鞭。
本义。
零:凋落。
引申义。
引:拉开弓。
本义。
旨:命令。
引申义。
解:解剖。
本义。
六、北:名词作状语,表示方位。
贵贱:形容词意动用法。
蛇: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
药:名词意动用法。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
七、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八、1、大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整修了铠甲和兵器,准备好步兵车兵,将要偷袭郑国(都城)。
夫人准备为他打开城门。
庄公听到他们进攻的日期,说:“可以(行动)了。
”命令子封率领战车二百乘来讨伐京城。
2、齐国乘我国发生内乱而袭击攻破燕国,我深知燕国国家小国力弱,不能凭着(这样的国力)来报仇。
但是(如)能得到贤能的人才与(他们)共同治理国家,来洗刷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
九、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详也。
所谓不详,乃若此者也。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
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虎之室、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详也?”《说苑·君道》译文:齐景公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
回来后,召见晏子并询问他说:“今天我出外打猎,上山的时候见到了老虎,下沼泽的时候见到了蛇,这大概是(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吧?”晏子说:“国家有三种不吉祥的(征兆),这些征兆不在您说的情况中。
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是第一种不吉祥的(征兆);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是第二种不吉祥的(征兆);任用了却不信任人家,是第三种不吉祥的(征兆)。
(人们)所说的不吉祥的(征兆),是像这样一些情况。
今天您上山看见老虎,山是老虎的窝,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是蛇的洞穴。
到了虎窝看见老虎,到了蛇穴看见蛇,为什么是不吉祥的(征兆)呢?”古代汉语试题(2)一、选择题。
(10分)()1、汉字属于()体系的文字。
A.表音B.表意C.表音兼表意D.既不表音,也不表意()2、在汉字史上,汉字形体发生过两次重大变化,其中第一次是:()A.由小篆变为隶书B.由隶书变为楷书C.由金文变为小篆D.由楷书变为草书()3、六书的“四体二用”说,其中“四体”的内容是以下哪项?A. 象形、会意、指事、形声B. 象形、会意、指事、假借C. 指事、形声、转注、假借D.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4、下面不属于宾语前置的的语法条件是:A. 宾语是疑问代词的。
B.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的。
C.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的。
D. 有“是”“之”作标志的。
()5、平仄是古人在诗赋韵文写作中为利用声调升降变化造成的音律和谐而对声调的一种分类。
在古代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中,关于平仄分类正确的是:A. 平声和上声为平,去声和入声为仄。
B. 平声指平,上去入声为仄。
C. 平上去声为平,入声为仄。
D. 平声和去声为平,上声和入声为仄。
()6、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 睡:打盹—睡觉B. 臭:气味—臭味C. 恨:遗憾—仇恨D. 涕:眼泪—鼻涕()7、下面的例句中加下划线的字属于古今字的是:A. 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蜯——蚌B. 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翦——剪C、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庸——佣D、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也。
倍——背()8、下列句子中含有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B. 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C.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D.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9、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 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D.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10、以原因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母叫做:A. 阴声韵B. 阳声韵C. 入声韵D. 仄声韵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等用字情况。
(10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郑伯克段于鄢)2、失其所与,不知。
(烛之武退秦师)3、禽之而乘其车。
”(齐晋鞌之战)4、韩厥俛,定其右。
(齐晋鞌之战)5、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客孟尝君)6、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冯谖客孟尝君)7、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冯谖客孟尝君)8、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冯谖客孟尝君)9、植其杖而芸。
(子路从而后)10、曾西蹴然曰。
(夫子当路于齐)三、指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词义。
(20分)1、多行不义,必自毙。
(郑伯克段于鄢)2、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冯谖客孟尝君)3、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4、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许行)5、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许行)6、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许行)7、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许行)8、愿受一廛而为氓。
(许行)9、赦之,以劝事君者。
”(齐晋鞌之战)10、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冯谖客孟尝君)四、指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古义和今义。
(20分)1、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杜甫《兵车行》)2、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周易·丰)3、颠倒衣裳。
(诗·齐风·东方未明。
)4、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战国策·赵策)5、屈原行至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楚辞·渔父)6、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蔺列传)7、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晁错·论贵粟疏)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天下之事。
(诸葛亮?出师表)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张俞·蚕妇诗)10、公交车特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0分)1、庄公寤生,惊姜氏。
(郑伯克段于鄢)2、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郑伯克段于鄢)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4、从左右,皆肘之。
(齐晋鞌之战)5、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齐晋鞌之战)6、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冯谖客孟尝君)7、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冯谖客孟尝君)8、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