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巧用“作业盒子”,玩转“翻转课堂”

巧用“作业盒子”,玩转“翻转课堂”

巧用“作业盒子”,玩转“翻转课堂”
摘要:《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环境下,这个目标很难达成。

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会“吃不饱”,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则“吃不了”。

而翻转课堂的出现,让这个目标的达成成为可能。

为此,我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巧用“作业盒子”,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初步尝试,努力探索适合具有我校特色的翻转课堂,希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言:2011 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理念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在传统班级授课制环境下,教师只能以大多数中等程度的学生为对象,学习程度好的学生会“吃不饱”,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则“吃不了”,很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及教学绩效提高。

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却能使这个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能。

所谓翻转课堂,翻转的是教学结构,即把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堂、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外颠覆成为学习知识主要在课外、内化知识主要在课堂的教学模式。

目前,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大多数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教学中应用不是很多。

究其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教师平时教学任务就繁重,无心也无力去制作微课以及教师观念陈旧,导致他们不愿意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小学作业盒子的闪亮登场,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广泛推广成为可能。

下面,笔者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以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中例 6 为例,阐述如何运用“作业盒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尝试。

一、翻转课堂实施前的准备
1.选择微课视频,设计配套练习
打开手机上的作业盒子 APP(教师端),点击布置作业,布置日常作业,选择自己任教的班级群,再选择要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内容——第六单元《有余数除法》中
的周期规律,选好以后点击下一步,选择视频精练——余数求周期规律,再选择配套
练习,各类周期题目尽量都选一个,一般选三至
五题。

① ②
③ ④
2、以生为本,设计高质量的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以下简称任务单)是教师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与载体,有统驭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作用。

因此,设计任务单时,要真正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把教学目标转
化为达成目标,把教学重、难点和其他知识点转化为相互有序联系的任务,使之具有很强操作性,真正使任务单成为破解翻转课堂的抓手。

根据《用余数求周期规律》这一课时的具体教学内容,制定了《余数求周期规律》自主学习任务单。

《余数求周期规律》自主学习任务单
二、翻转课堂实施的步骤
1.课前自主学习,用“作业盒子”及时进行检测。

首先,课前通过学生家长 QQ 交流群,把《用余数求周期规律》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其次,通过作业盒子 APP(教师端)把让学生要观看的微视频《用余数求周期规律》及配套练习发给学生家长。

最后,学生按照老师精心设计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展自主学习。

学生在家长的手机上打开作业盒子 APP(学生端)就可以观看微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当学生看明白,弄懂了,然后利用作业盒子布置的配套练习让学生“练练手”,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一个检测。

当学生检测完毕,系统会对学生的作业自动批改,错误的题目会自动收集在错题本中,学生可以在完成这个练习作业后进行订正。

关键是,教师可以通过作业盒子 APP(教师端),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如本班学生平均正确率是多少,每个学生的正确率是多少,每道题目的正确率,每个学生做错了哪些题,每道题目哪些学生做对了,哪些学生做错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并且,老师还可以用作业盒子 APP(教师端)与学生互动,及时给予表现好的同学以鼓励,需要努力的同学以勉励,拉近师生距离,增强同理心。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通过这样“练练手”,目的是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教师第二天课堂上教学方式创新的策略选择和精准辅导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撑。

2.依据数据,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1)当学Th课前配套练习在线检测的平均正确率≥85%时
当作业盒子提供的班级学生《用余数求周期规律》的配套练习在线检测的平均正
确率≥85%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实行分层教学:
第一步,给全部做对的同学(含订正全对的同学)布置课堂练习,主要是教材上与知识点相对应的练习。

没有订正或订正后仍然不对的同学直接在平板电脑上登录作业盒子 APP,进入错题本进行错题扫除。

这个环节,作业盒子是以游戏形式进行的,所有学生都很乐意订正。

关键是,教师需要适时介入,精准辅导,帮助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度过难关,使他们收获成功和自信,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

然后再让这部分学生完成老师给全部做对(含订正全对的同学)布置的课堂巩固提高练习。

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把这部分学生仍然作为精准辅导对象,及时
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

第二步,根据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进度,教师适时地通过手机登录作业盒子教师端 APP,给所有学生布置课内巩固进阶练习,确保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后不会闲着无事,使之与课堂练习完成进度进行无缝对接,每个人都不浪费一分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绩效。

教师课堂上可通过作业盒子 APP 教师端,实时关注学生进阶练习完成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适时介入,精准辅导。

至于后进生,可能由于时间和能力的关系,如果课内巩固进阶练习没有做完,可以带回去再做。

教师课后依然利用作业盒子
APP 教师端进一步跟进关注,为下一步教师的精确辅导提供依据,提高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三步,针对学习程度好,完成课内巩固进阶练习快的学生,教师通过作业盒子有针对性的布置课内巩固培优练习。

这样,能让学习好的学生能“吃得饱”,真正让所有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2)当学Th课前配套练习在线检测的平均正确率<85%时
当作业盒子提供的班级学生课前配套练习在线检测的平均正确率<85%时,教师可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采取两人一组,教师先让没有订正对或没有订正的学生与全部做对或全部订正对的学生进行自由结对帮扶,共同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之旅:首先,对共性问题可使用作业盒子网页版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订正,然后小组协作订正作业盒子上的课前配套练习不会做的题目,接着再一起完成教材上与所学知识点相对应的基础练习,最后学生用平板电脑登录作业盒子学生端 APP,完成老师利用作业盒子一键布置的课内巩固进阶练习。

此时,教师要加强巡视,个别精准辅导。

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不会做的同学自己寻找的结对对象,一般都是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

这样他们之间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也比较容易接受他的说教,帮扶效果相对来说要好得多。

时间久了,不懂就问就成了他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也促进班级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

(2)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时,他会考虑怎样教,先讲什么,再什么,这样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光知道怎样教还不行,还要考虑怎样说才能让不会的同学听得懂,这又需要学生学会如何用数学语言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让不会的同学听得懂,听得明。

这样又利于
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对于没有结对帮扶任务的学生,直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堂练习。

这些课堂练习主要是教材上与所学知识点相对应的基础练习题。

完成后,学生在平板电脑上登录作业盒子学生端 APP,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内巩固进阶练习。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作业盒子有针对性给他们布置一些培优练习,确保他们每堂课都能“吃得饱”。

教师通过手机登录作业盒子教师端 APP,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做题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辅导,确保学习程度差的学生“吃得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绩效。

三、用作业盒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与思考
1.体会
(1)利用作业盒子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可以享受大数据创新带来的科学观察、分析学习行为和教学行为的成果,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2)作业盒子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广与应用成为可能,使教师工作变得更加方便、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利于翻转精熟学习。

教师也开始由课程的讲授者向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转型。

2.思考
(1)作业盒子如果能增加向学生家长(或指定的某些学生家长)传送文件的功能,如向学生家长传送教师制定的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省去老师再利用其它网络平台传送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繁琐,节省老师的工作量和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2)作业盒子在布置作业如果能增加教师自己可以上传微课的功能,可以弥补作业盒子(教师端)APP 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短板,因为作业盒子微视频种类和数量都是有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