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

初三化学三角转换

初中化学重点复习系列7-化学转换三角及推断一、三角转换1、氧三角2H 2O 2MnO22H 2O+O 2↑ 2H 2O通电2H 2↑+O 2↑2H 2+O 2点燃2H 2O 2、碳三角2C+O 2点燃2CO 2CO+O 2点燃2CO 2C+O 2点燃CO 2 C+CO 2高温2CO3、钙(石灰)三角及转化: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 CaCO 3高温CaO+CO 2↑CaO+H 2O==Ca(OH)2 Ca(OH)2+CO 2==CaCO 3↓+H 2O 4、铁三角1 2H 2O+4Fe+3O 2缓慢氧化2Fe 2O 3·H 2OFe 2O 3+6HCl==2FeCl 3+3H 2O Fe 2O 3+3CO高温2Fe+3CO 2Al+FeCl 3==AlCl 3+Fe2Fe+3Cl 2点燃2FeCl 35、铁三角2(Fe 3O 4可以写成Fe 3O 4 •Fe 3O 4)3Fe+2O 2点燃Fe 3O 4 Fe 3O 4+4CO高温3Fe+4CO 2Fe 3O 4+8HCl==2FeCl 3+FeCl 2+4H 2O Zn+FeCl 2==ZnCl 2+Fe Fe+2HCl==FeCl 2+H 2↑ 6、铜三角2Cu+O 2 △2CuO H 2+CuO△Cu+H 2OCuO+H 2SO 4==CuSO 4+H 2O Fe+CuSO 4==FeSO 4+Cu Cu+Ag 2SO 4==CuSO 4+2Ag 7、酸三角H 2SO 4+BaCl 2==BaSO 4↓+2HClCCOCO 2H 2O 2H 2O 2O 2FeFe 2O 3FeCl 3CuCuOCuSO 4CaOCa(OH)2 CaCO 3FeFe 3O 4FeCl 2HCl+AgNO 3==AgCl ↓+HNO 3 H 2SO 4+Ba(NO 3)2==BaSO 4↓+2HNO 3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8、碱三角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2NaOH+CuSO 4==Cu(OH)2↓+Na 2SO 4 Ca(OH)2+CuSO 4==Cu(OH)2↓+CaSO 4 Ca(OH)2+(NH 4)2SO 4==CaSO 4+2H 2O+2NH 3↑ 9、盐三角1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Na 2SO 4+BaCl 2==BaSO 4↓+2NaCl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Na 2CO 3+2HNO==2NaNO 3+H 2O+CO 2↑ 10、盐三角2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CaCl 2+2AgNO 3==2AgCl ↓+Ca(NO 3)2CaCO 3+2HNO 3==Ca(NO 3)2+H 2O+CO 2↑ 外一:我们身边的物质总转变 ② ① ⑧ ⑨ ⑥ ⒀⒁③④ ⑦ ⒂⑤ ⑩ ⑾⑿①2KMnO 4 △ K 2MnO 4+MnO 2+O 2↑ ②2H 2O 2MnO22H 2O+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⑤3Fe+2O 2点燃Fe 3O 4⑥C+O 2点燃CO 2⑦6CO 2+6H 2O 叶绿素光照C 6H 12O 6+6O 2⑧H 2CO 3△H 2O+CO 2↑ ⑨CO 2+H 2O==H 2CO 3⑩Ca(OH)2+CO 2=CaCO 3↓+H 2O⑾CaCO 3高温CaO+CO 2↑⑿CaCO 3+2HCl=CaCl 2+H 2O+CO 2↑⒀3CO+Fe 2O 3高温2Fe+3CO 2 ⒁2CO+O 2点燃2CO 2⒂C+CO 2高温2CO二、推断题解题思路1、 阅读题目:要求通阅全题,统领大局。

关键点要反复读,读得它“原形毕露,真相大白”。

2、寻找突破:要求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正确推H 2SO 4HClHNO 3/H 2CO 3 Ca(OH)2NaOHCu(OH)2/NH 3·H 2ONa 2CO 3Na 2SO 4NaCl/NaNO 3CaCO 3CaCl 2 Ca(NO 3)2O 2 Fe 3O 4H 2CO 3COCO 2 CaCO 3 H 2O 2 H 2O 2KMnO 4A+X溶液高温+澄清石灰水BDCFE ①②断: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4、验证答案:要求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

三、推断题解题方法1、顺推法:通常以题首为突破口,按照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间的相互反应为依托逐步深入下去,直至顺利解题。

逆推法:通常以题给的结论或实验现象为突破口,从题尾入手依次向前逆推,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

分层法:将整个推断过程分层进行,先得出每层的结论,再统摄整理。

2、剥离法:根据已知条件把推断过程中存在的有明显特征的未知物质先剥离出来,再将其作为已知条件来逐个推断其他物质。

四、寻找突破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黑色的物质:按思考选择的顺序依次为氧化铜、碳、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铁粉;红色的单质:铜、红磷、氧化铁绿色的物质:碱式碳酸铜(铜绿);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溶液);蓝色的物质:胆矾(蓝矾CuSO4•5H2O);黄色的单质:硫磺(S);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铁、硫酸铁、硝酸铁);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常见的白色沉淀: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钡、氯化银。

2、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3、以物质的特征组成为突破口4、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5、以物质的典型性质为突破口6、以化学反应的特殊现象为突破口7、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常见的元素或物质之最如下: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最常用的溶剂是H2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五、练习1、画出石灰三角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A-F和X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C是无色气体,B、F是红色固体,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⑴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

⑴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⑴含D的生产、生活用品腐蚀的过程,实际上是D与空气中的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变E D C B A② ① ⑧ ⑨ ⑥ ⒀⒁③④ ⑦ ⒂⑤ ⑩ ⑾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 、B 、C 、D 、E 为初中化学中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棕红色物质A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单质B ,“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则: (1)D 的化学式为 。

(2)A 转化为B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 、B 、C 、D 、E 为化合物,且A 与B 的组成元素相同,D 与E 的组成元素也相同。

已知C 、丙均为黑色粉末,C 和E 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 ,D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

试推断:(1) D 物质的化学式_____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甲+B :______ _____; 甲→E :_____ ___________; 甲→C :__________ ___________。

6、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在通常情况下,F 、G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Q 、R 都是黑色固体(部分反应条件略去),试回答下列问题: (1)D 、G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若E 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防腐剂, 则C 的化学式为_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标出的九种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进行分类,一定没有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_。

(4)反应①~⑤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AB 甲C 甲E 乙丙D O 2 Fe 3O 4H 2CO 3CO CO 2 CaCO 3 H 2O 2 H 2O 2KMnO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