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军长征优秀教案

红军长征优秀教案

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概述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遵义会议,中央红军长征。

难点: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红军长征》。

它的主要内容有:
(一)长征的开始
(二)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长征》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红军长征》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原因: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

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

之后,强渡乌江,攻占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会议在此召开了。

(2)发展过程: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14年党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遵义会议是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内部分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过渡:
遵义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此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党和红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4)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等。

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的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作业布置】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关头,毛泽东为什么提出放弃去湘西转向?
3.长征红军什么时候跳出敌人包围?
4.现在甘肃会宁城有个会师门,它的命名所依据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