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彰显团队协作精神

彰显团队协作精神

彰显团队协作精神
——学校搭台全组筹备我来“唱戏”
很荣幸,我能代表高一历史备课组向全市40多名高中历史专家展示一堂公开课。

时间定格在2014年5月29日上午8点50分。

这一时刻属于整个历史组,属于利辛高级中学。

会后,观课老师给予很好的评价,高度赞扬了我校的绿色课堂。

学校搭台,全组筹备,我来“唱戏”。

活动取得成功,功劳不属于我,属于整个历史组,更加属于利辛高级中学。

一、接课。

当历史组决定让我来展示这堂观摩课的时候,开始我拒绝了。

我深知自己的情况,刚返回学校不到一年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也不能做到真正领悟教材的灵魂。

我认为这样的活动应该让更有经验的老师来展示,我暂时没有这样资格。

此时,朱全生老师(历史教研组组长)、潘杰凯老师(历史教研组副组长)、申静老师(高一历史备课组组长)、张杰飞老师(指导老师)等,他们鼓励我,给了我信心和勇气。

我才下定决心,接下这次公开课。

既然下定决心,那就必须拿下,必须出色完成任务,这是我的风格。

二、选课。

成功展示一节课,首先是选好课,而且这节课要能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我不停地翻看着历史必修2教材,对着目录,陷入沉思。

想了整整一天,我的目光定格在第四单元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通过这一课,了解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过程;对外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

我又联想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得出这样的初步认识:中国的对外开放没有停步,继续前行而且走向深水区。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对外开放的艰难曲折,“学史以明志,知古而鉴今”。

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申静老师,他肯定了我的看法,并且为我提供了相关的资料。

三、磨课。

选好了课,下一步就是筹划怎样很好地展示这节课。

此时,我回想起读研时期的安徽大学历史系周怀宇教授,他是我读研究生时的导师。

是他把我领进了历史的殿堂,教我如何做学问。

我从一个门外汉,一步步走进历史的大门,逐步领会到历史学科的魅力。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张杰飞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和关怀。

同时朱全生老师为我提供了很多可贵的思路,申静老师帮我一步步谋篇策划。

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打算把此课分为四个部分:对外开放——启程;对外开放——进程;对外开放——成就;对外开放——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申静老师帮我一字一句的斟酌。

两人在一起讨论此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记得那是周六晚上(5月24日),我和申静老师在艺术楼三楼办公室,我们一直讨论到学校停电,他对我是如此的关怀和帮助,我难以忘怀。

经过数次讨论、推敲,我们基本形成了这次公开课的框架和内容。

我们打算先展示给历史组同仁。

不怕自己人笑话,先“献丑”;想进一步听听大家的意见。

在离公开课还有3天,也就是周一上午(5月26日),我为历史组元展示了这节公开课。

全组成员,除了高三有课的老师未到,都到了。

说实话,第一次很失败。

记得很清楚,大家听过后,眼睛都直了。

他们的眼神告诉我:展示的很糟糕。

组长朱全生老师,有些着急,该怎么办?他脸上隐约看到汗珠。

他的心情我能理解。

这次公开课关系到整个历史组声誉。

历史组选我,我就是累死,也要完成任务。

我也有自己的“小九九”,我把自己最坏的一面全部展示出来,大家更能看到我的不足。

我想让大家看到我的用心和进步。

45分钟的课,我20分钟搞定。

目的就是让大家“抨击”我,给予我真诚的建议。

课后,大家都发自内心的为我打气、出主意。

大家的建议,我都仔细记下来。

我在记录的同时,也在思考:要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更好的为己所用。

这天的晚上,申静老师、梁振中老师我们三人又在一起研究、推敲直至深夜。

我逐步有了自己的思维和主见。

回到家后,我把自己的想法用电脑记录下来。

把握每个环节,尤其是承上启下的语句。

我在听取全组成员建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自己的房间里,我闭上眼睛一步步演练。

感觉有些地方不顺畅,就及时修改。

每一步所用的时间都谋划好,每一个过渡都做到自然、流畅。

关上灯,我在床上仔细思索,一夜未眠。

到了第二天早上,公开课的大致流程及过渡都基本谋划好了。

我来不及吃饭,带上电脑到学校把课堂安排打印了出来。

我按照自己的课堂安排,修改PPT课件。

在制作PPT方面,我先从网络搜集到大家关于这课的PPT课件。

我根据自己的需要,有所取舍。

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框架。

在这个基础上,杜新老师帮我把PPT课件处理得更加得当,更好的把握细节。

他给予了我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教我如何去做。

在此我真心感谢他。

我一边看着PPT课件,一边对照课堂安排,仔细推敲,直到自己感到满意为止。

周二上午(5月27日)我又在高一8班为历史组演练了一遍。

这次演练,效果不错。

我看到朱全生老师,面带微笑。

我也深信自己有实力完成任务,不会让大家失望。

我也意识到很多问题,大家又帮我出主意,帮我谋划,我也都一一记录下来。

回到办公室,我与范曼曼老师讨论一下课堂使用语言。

在为我所用的基础上,吸取她的建议。

在此基础上,我把课堂具体安排,重新整理。

周三上午(5月28日),历史组决定在多媒体教室再演练一遍。

此时大致格局基本形成。

此时的问题就是导入、过渡等方面的细节。

张杰飞老师、赵殿领老师提出:把课前的歌曲换成音乐视频。

我们都感觉这个建议很好。

我回到办公室,根据大家的建议,结合自身特点,重新修改PPT课件。

这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多媒体教室,一遍遍演练,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回到家中已经11点,我打开电脑,对着PPT课件,我在沉思,思考每一个细节。

如何把语言锤打到精炼的地步,如何自然的承上启下,这是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睡在床上,脑子里一遍遍的过,想到哪点不合适,就爬起来修改。

晚上2点才勉强入睡。

周四早上7点(5月29日),组长朱全升老师就打电话给我,怕我睡着,他已经把多媒体教室安排好,把一切前奏工作安排好,朱老师一定也没有睡好,一定起的更早。

7点30分,我到了多媒体教室,我打开PPT课件,在自我介绍的PPT课件上,添加了:指导老师张杰飞及全体同仁。

我深刻认识到:劳动成果不属于我一个人,属于全体历史组成员。

功夫不负有心人,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与会者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深知:这是我们利辛高级中学历史组的成功展示,功劳属于大家。

讨论结束后,我很累,一个人回到办公室,在自己的位置上睡着了。

我中午饭没有吃,但是不饿。

因为我没有给历史组丢人,更没有给利辛高级中学丢人。

最后,我想说:历史组一直是个团结、大气、智慧的团队。

我身为此团队而深感骄傲、自豪。

历史学科的的厚重在我们每个历史老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我会备好每节课,做到脚踏实地。

我想为历史组,更为利辛高级中学的未来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