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注意事项1.建立轴线时,轴线标高要取绝对标高,并且轴线标签与标高值一致。
轴线方向与位置,应与结构设计图或建筑设计图一致。
如果需要拼全模型,则可不需移动直接插入。
同一个模型可以按模块有多个轴线系统。
每一套轴线检查好后,都要另存一个备份,用于误删后的恢复。
轴线不能重复(同一位置不能有两套一样的轴线)。
2.零件颜色(等级):按类型:名称Name柱COLUMN梁BEAM平面支撑HORZ.BRACING立面支撑VERT.BRACING小立柱POST楼梯STAIR栏杆,爬HANDRAIL,LADDER梯屋面檩条PURLIN墙面檩条GIRT拉条BRIDGING, SAG ROD吊车梁,轨道LIFTBEAM,CRANE,MONORAIL门,窗DOOR,WINDOW铺板,护网GRATING,MASH,GUARD型材类连接件Cleat板类连接件Plate挡板,踢脚板TOE PLATE,KICK PLATE踏步TREAD虚拟件Dummy混凝土Concrete桁架TRUSS按截面:名称等级,颜色Z型截面 1板 2圆管 3圆钢 4方管 5CC截面 6T型钢7H型钢8角钢9注:对于1、6、7、8截面,等级取截面外形参数的第一个值,翼缘取2位数。
如:H250*250*8*13的等级为822813;T150*300*10*15的等级为713115 3.状态:按模块区分的项目,模块应该按状态区分;按层区分的项目,层按状态区分,柱按节区分;传送带项目,每段按状态区分。
4.分层:梁:按大层分层,夹层一般算在下面层中,(除非这些空间内柱有分节,如有分节,则梁算在上层中);水平支撑:同梁;立面支撑:同上端梁所在层;栏杆铺板:同所支承梁同层;楼梯:同上层梁。
5.材质:一般构件的材质按设计要求做,其它见下表:名称前缀材质按具体规铺板格写按具体规护网格写虚拟件DUMMY- Q000混凝土CONCRATE C0006.视图:每个视图的名称都要与其内容相关;每个设计图中有的视图都要在模型中有一个与其对应的视图,而且名称和视图方向与设计图一致;每个模型都要有一个三维视图,取名“3D”;7.参考面:如果客户提供可参考的“DWG”电子文件,则必须插入模型,做为参考面。
8.工作点与工作线:除非特殊要求,次构件的工件点必须放到主构件的工作线上;一般情况下梁的工作线要放在上表面的中心线,除非特殊要求按要求做;柱的工作线一般情况下放在柱中心或者梁工作线的交点;支撑的工作线按项目要求放置,如有疑问可与项目经理联系。
9.焊接与归属:在第一遍做的时候,要用焊接来达到归属的目的,在后来修改的时候可以用“添加到构件”的方式达到归属的目的。
10.数据库:对于型材库,螺栓库,材质库等,由专人维护,其它人不得擅自到更改。
11.编号:模型编号由建模人员或项目经理负责,编号设置如有疑问,要确认之后再编。
12.节点设计时,杆件与梁或柱连接,应保证单剪板位于杆件的同一侧,并应在整个模型中保持统一规则布置(下图示a);对于特殊位置,应优先考虑现场安装方便,再布置单剪板的位置(下图示b)。
13.自定义节点:自定义节点中一定要把焊缝、切割和接合包含在节点内,节点内的零件属性也应按总要求做。
节点名称由建模人员商议编制,应该体现节点内容,以方便多人读取。
模型自查步骤1.建模之前,必须保证轴线正确无误;2.模型节点设计完成后1).校核所有主柱及大梁,必须保证截面尺寸和定位正确无误;2).应仔细检查受力主构件的节点,以及与其他模块相连接处节点,如与混凝土预埋板处连接,或者设备处连接等;3).碰撞检查;4).按项目要求对不同杆件添加前后缀(此步应该在拉杆时填好大部分,此时仅是检查),然后把该部分的所有编号清除,再重新编号。
如果当前模型已经有部分已经出图,则不能再全部重新编号,只能是出哪一部分图编哪部分的号。
5).报表检查:a).运行报表,出以下报表:报表名称说明3D-Part-Mark 零件列表,按编号顺序排列;3D-Part-Section 零件列表,按截面顺序排列;3D-Part-Material 零件列表,按材质顺序排列;3D-Assembly-Mark 杆件列表,按编号顺序排列;3D-Assembly-Section 杆件列表,按截面顺序排列;3D-Assembly-Part 杆件包含所带零件列表;3D-Bolt-list-Assembly 螺栓列表,按构件排列;3D-Bolt-list-Sum 螺栓汇总列表;b).报表主要检查杆件及零件的材质,螺栓类型和长度是否存在错误,以及是否有归属不对的情况;c).修改完后重复第5).步骤,以确认是否修改完全。
3.杆件拉完后,应该运行布置图,用来检查模型中杆件的正确性。
此布置图即为正式布置图。
布置图的标注应参考结构设计图,标注方式与结构设计图应尽量一致,以做到图纸打印成A3能清晰检查校核为准。
出图设置1.出图由副设完成,第一次出图之前要确保构件及零件编号符合项目要求,并创建构件清单及零件清单查看构件号及零件号是否连续;当项目变更时,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构件编号的变动,如有删除或增加的图纸和构件,要及时记录,并在发送变更图纸时以清单的形式告知客户。
2.出图时,要根据客户要求设置图纸模板、尺寸、字体等属性,如有不确定的地方,由副设在出图前1~3天发样图给客户确认,对于在调图时中需要添加的自定义数值,副设要及时通知调图人员。
3.图纸完成之后,由调图人员自审之后再将图纸打印交给审核人员,审核人员审核完成后将图纸交给调图人员修改,并对此次的调图质量评分;4.图纸审核完成后,由副设将图纸转为客户要求的格式发图,发图之前副设要将图纸抽样检查,确认在格式转换的时候字体、线形、模板等是否正确。
审核步骤1.模型自查按照上述《模型自查步骤》。
2.模型审核a).分审:采用7+1模式,即每天最后1小时,设计者检查当天前7小时做的工作,检查修改完后压缩模型,次日上午交给项目经理审核。
b).合审:每模块模型全部完成后,交项目经理,为了避免设计者对审核的依赖,合审一般只检查主要的定位尺寸、截面、工作线和标准节点,以及一些比较重要的节点细部,其他一般由设计人员自查。
此时,建模人员应同时做总布置图。
c).项目经理审核完后,建模人员根据审核意见做相应修改,并更新布置图。
d).布置图改好后,打印出来连同模型交审核员审核模型。
模型的错误要在布置图上标出。
3.模型审核后的修改模型审核后,若主要的定位尺寸和截面以及重要的节点细部没有错误,改完后审核人员不必再查,设计者可以出图纸;若有错误必须再查,重复第2步骤。
4.图纸自查图纸标注完后,由调图人员将图纸打印出并进行自查,并在有错误的地方用水彩笔标识出,修改图纸,查完将所有图纸交给审核人员审核。
5.图纸审核审核人员不接收没有经过自审的图纸。
审核人员从图纸中审核出的关于模型的错误,模型和图纸都由该部分的建模人员修改。
审核人员审核的图纸,若审核出有重要部分错误或者错误量大,设计者修改完后必须重复第4~5步骤再审;若次要错误并错误量小,改完后可设计者自查后交给项目经理查,而不用交审核人员。
6.升版或变更审核a).若模型改动较大,必须重新经过第1~5步骤;b).若模型改动较小,一般建模人员自查模型后,由审核人员检查模型,并由建模人员自己调整图纸;若图纸只简单的改动,可项目经理审核后直接发图,而不必交审核人员审核;调图注意事项1.调图原则: 根据客户要求,方便审核人员审图,车间加工。
2.调图人员所调图纸,一般参照图纸样图进行。
样图一般放置于S:\规范-标准-图集\对应的目录下面。
3.调图人员需在自己所调图纸上签名。
(便于审核人员发现问题后,信息的及时反馈。
)4.调图人员在调图过程中所发现的一切问题,均需详细记录下来,调完全部图纸后,交与建模人员,与其说明全部问题。
需改模型的,改完模型后,继续调有关图纸。
待图纸全部调完,打印成A4图纸,认真自审后,交与审核人员审核。
5.调图事项分述:调图之前:a).先看是否有图纸构件的零件图。
(方便连接图纸,复制图纸)b).再看是否有布置图。
(主要用于查看图纸构件位置关系。
)c).其次是看图纸视图属性是否正确。
(主要用于查看图纸视图整体属性)(上述如有问题,与建模人员协调)调图:a).结合布置图,模型,查看构件视图关系。
b).关闭图纸,选择零件,由零件,打开所调图纸,把零件图全部连接进去。
c).看是否有总尺寸,保留总尺寸。
d).标出构件零件号,且一般放在构件号后。
(请模型人员出图时把他们放置在一起)e).标全所有零件号。
f).尽量保留轴线,给出轴线间尺寸。
(便于审核人员审核构件视图位置。
)g).构件上的工作点单给一道尺寸。
(没用的隐藏)h).构件上不同类型连接件定位各标一道尺寸,不同类型孔各标一道尺寸。
总之,定位尺寸要清晰明确。
i). 对于主视图,顶视图不能反映零件与构件相对关系的位置,给出剖面图。
(剖面图上一般只给定位尺寸,零件的加工尺寸在小件图上加以反映。
)j).正确给出构件与连接件间的焊缝符号。
k).柱子有拼接的地方要加磨平符号。
l).对于连接件,零件的远近端关系,实虚线要分明。
m).位于图纸中下方的构件个数,大于1的,需分行说明。
n).查看是否少零件图,检查所有尺寸标注。
注:支撑构件的尺寸要断开标注。
(方便削减尺寸,主要考虑到支撑的施工安装拉紧问题。
)6.调图说明:a).梁一般是控制梁顶标高线,柱子一般是控制中轴线。
(即与梁有关的尺寸,最好从梁顶返尺寸,与柱子有关尺寸,最好从柱中心线返尺寸)b).一般第一个栓距梁顶为75mm。
c).连接板的定位一般定左边,加劲板可定中心,也可定板边。
d).主构件号在图纸中最好只出现一遍。
e)角钢上的孔,连接板的定位从肢背返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