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机械识图-项目5__识读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
机械识图-项目5__识读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
图 5-17 剖面线画法示例
图 5-18 剖视图中的虚线画法
23
4)对于机件上的肋(起支撑和加固作用的薄板)、轮辐及薄壁等,如按纵向剖 切(剖切面垂直于肋和薄壁的厚度方向或通过轮辐的轴线剖切),这些结构都不画 剖面符号,而用粗实线将它与其邻接部分分开。
图 5-19 肋的剖切画法
24
二、全剖视图和半剖视图
状如图 5-1a 所示。
33
任务 5-3 断面图的识读
如图 5-29 所示为轴的表达方案,认读轴的剖视图和断面图,想象出轴的形状。 通过上述过程,了解断面图的概念、种类及应用,掌握断面图画法及标注方法; 能根据形体特点选作断面图。
图 5-29 轴
34
一、断面图的形成
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该剖切面与机件接触部分的图形称为 断面图,简称断面。
材料类别 金属材料(已有规 定剖面符号者除
外) 非金属材料(已有 规定剖面符号者
除外)
玻璃及供观察用 的其他透明材料
图例
材料类别 混凝土
图例
钢筋混凝土
型砂、填砂、粉 末冶金、砂轮、 陶瓷刀片、硬质
合金刀片等
材料类别 木材(纵断
面)
木材(横断 面)
液体
图例
21
金属材料的剖面符号画成与水平线成 45°且间距相等(间距通常取 2~4mm) 的细实线,习惯也称为剖面线,如图 5-16b 所示。
剖切面位置如图 5-28b 所示。
(a)
图 5-28 形体的表达方法分析
(b)
31
示例 5-3 如图 5-1b 所示为一杠杆的表达方案,要求看懂该剖视图 后想象出它的形状。
(1)分析所用表达方法,了解机件的大致形状 杠杆采用了主视图、A—A 全剖视图、B—B 全剖视图、C 向斜视图及 D 向局部视图来表示,按形体分析大 致由 Ⅰ(叉形臂)、Ⅱ(圆筒)两部分组成。
图 5-25 局部剖视图(一) 如轴、手柄、连杆等实心零件上有小孔或槽需要表达时也可采用局部剖(图 5-26)。
图 5-26 局部剖视图(二) 图 5-27 波浪线的画法
28
局部剖视图一般不标注,局部剖视图与视图之间用波浪线分界,使用时应注 意:
1)波浪线不可与图形轮廓线重合,如图 5-26 所示。 2)波浪线要画在机件的实体部分,如遇孔、槽等,波浪线不能穿空而过,也 不能超出视图的轮廓线(图 5-27)。
(a)
(b)
图 5-15 形体的视图和立体图
19
1 剖视的基本概念
假想用剖切面 A 剖开机件,将处在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移去,而将其 余部分向投影面 P 投射,所得的图形称为剖视图,简称剖视,图 5-16b 中的主视 图即为剖视图。
图 5-16 剖视图的形成
20
2 识读剖视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图 5-4 六个基本视图的配置 3)尺寸关系和方位关系 六个基本视图之间仍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 等”的规律。
6
2 向视图
在实际绘图中,有时不能按图 5-4b 的形式配置视图,或不能同时将六个基本 视图画在同一张图纸上,国家标准规定了一种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向视图(图 5-5)。
配置向视图时,应在向视图上方用大写拉丁字母标出视图名称“×”,在相应 的视图附近用箭头指明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的字母,如图 5-5 所示。
a) 形成及展开
b)配置
图 5-12 第三角投影的六个基本视图
16
为了识别第三角画法,在图纸标题栏中标注投影识别符号(图 5-13)采用第 三角画法时,必须标注识别符号;采用第一角画法,必要时也应画出其识别符号。
(a)第一角画法
(b)第三角画法
图 5-13 投影识别符号
17
任务 5-2 剖视图的识读
图 5-9 形体的表达方法
13
拓展与延伸 第三角画法
目前世界各国的工程图样有两种画法:第一角画法和第三角画法。世界上大 多数国家(如中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都是采用第一角画法,但美 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采用第三角画法。为
三个互相垂直的投影面 V 面、H 面和 W 面,它们把空间分成八个分角Ⅰ、Ⅱ、 Ⅲ、Ⅳ…(图 5-10)。机件放在第一分角表达,称为第一角画法;机件放在第三分 角表达,称为第三角画法。
图 5-5 向视图
7
二、局部视图和斜视图
1 局部视图
当机件的某一部分形状未表达清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局部视图。
图 5-6 局部视图
8
局部视图的断裂边界用波浪线表示。如所表达的局部结构完整,且外轮廓线 又成封闭的独立结构形状时,可省略波浪线。
图 5-21 外形简单的回转体机件
图 5-22 剖视图的标注
25
2 半剖视图
当机件具有对称平面时,可以对称中心线为界,一半画成剖视图,表达机件 的内部结构;另一半画成视图,表达机件的外形,这种图形称为半剖视图,如图 5-23 所示。
图 5-23 半剖视图
26
半剖视图的优点在于,同时表达机件的内部结构和外形,多应用于机件内、 外形状均需表达的对称机件(图 5-23)或形状接近于对称的机件(图 5-24)。
一、基本视图
1 基本视图
机件向基本投影面投射所得到的视图称为基本视图。
图 5-3 六个基本视图的形成及展开
5
1)名称 在基本视图中,除主、俯、左视图外,还有:从右向左投射得到的 右视图;从下向上投射得到的仰视图;从后向前投射得到的后视图。
2)位置关系 保持正面不动,其他各投影面按图 5-3c 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展 开到与正面在同一个平面上,展开后各视图的位置,如图 5-4a 所示。
剖视图可分为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三种。
1 全剖视图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全剖视图。 标注剖视图时,一般应在剖视图的上方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标出剖视图的名称 “×—×”,在相应的视图上用剖切符号表示剖切位置和投射方向,并标注相同 的字母,如图 5-22 所示。以下一些情况可以省略标注。
图 5-7 局部视图与斜视图
10
配置和标注斜视图时应注意: 1)斜视图通常按向视图的配置形式配置并标注,如图 5-7b 所示。 2)可以将图形旋转,使图形的主要轮廓线(或中心线)成水平或竖直位置, 但应加注旋转符号,旋转符号的方向要与视图实际旋转方向一致,且字母应靠近 旋转符号的箭头端(图 5-7c),允许将旋转角度注在字母之后,如图 5-8 所示。
图 5-26 局部剖视图(二)
图 5-27 波浪线的画法
29
示例 5-2 分析图 5-28a 所示形体的表达方法,指出各剖切面的位置 和作用。
(a)
(b)
图 5-28 形体的表达方法分析
30
图 5-28a 中主视图采用半剖视,剖切面为形体的前后对称面,左侧视图部分 反映机件前面的凸台外形;俯视图也采用半剖视,剖切面 A-A(通过凸台小孔的 轴线),这样前侧剖视部分反映内部的阶梯孔,后侧视图部分反映顶板的形状;左 视图采用全剖视,剖切面为形体的左右对称面,主要反映机件前后凸台外形的对 称结构;此外,为表示顶板和底板上的八个孔,在主视图上采用了两处局部剖;
a)
b)
图 5-24 基本对称机件的半剖视图 半剖视图中,视图与剖视图的分界线必须画成细点画线,不能画成粗实线或
其他类型的图线。在视图部分,表示内部形状的虚线一般不画,如图 5-23 所示。 半剖视图的标注方法与全剖视图的标注方法相同。如图 5-23 所示。
27
三、局部剖视图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
1) 因剖切是假想的,所以图 5-16b 中主视图画成剖视图,俯视图仍应完整机 件画出。
2) 机件被剖切时,剖切面与机件的接触部分,称为剖面区域。为了区别被剖 切到和未被剖切到的部分,在剖面区域画出剖面符号。材料的剖面符号见表 5-1。
表 5-1 材料的剖面符号(摘自 GB/T4457.5-1984)
a)
图 5-1 杠杆的表达方法
b)
(2)以形体分析法为主,看清机件的结构形状
32
D 向局部视图来表示长臂弯曲部分的切口;未弯曲时(原形)长臂的形状和 长度在主视图中用细双点画线表示。
a)
b)
图 5-1 杠杆的表达方法 (3)综合整体,构思出机件的形状 根据视图投影关系,想出各形体之间的 相对位置,组合起来看懂整个机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并想象出该杠杆的真实形
分析图 5-14 所示形体的表达方法,指出各剖切面的位置和作用。通过上述过 程,理解各种剖视图的概念及特点;掌握全剖、半剖、局部剖适用场合及标注方 法;能针对不同形体选择适当的剖视表达方法。
图 5-14 分析形体的表达方法
18
一、剖视图的形成
如图 5-15a 所示,当机件内部结构比较复杂时,视图中就会出现较多的虚线, 它既影响图形的清晰,又不利于看图和标注尺寸。为了清楚地表示机件的内部形 状,避免在视图中出现过多的虚线,国家标准规定了剖视图的基本表示法。
项目 5 识读视图、剖视图和断面图
在生产实践中,机件(包括零件、部件、机器)的结构和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复杂机件,仅用三视图不一定能将其完整清晰地表示出来,而有些形状简单 机件又没必要用三个视图表达。
a)
b)
图 5-1 杠杆的表达方法
1
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 能正确识读形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 促成目标: 1.掌握六个基本视图、向视图、局部视图和斜视图的画法及标注方法 2.了解剖视图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剖 切方法、标注方法。 3.了解断面图的概念、种类,熟练掌握移出断面图的画法,标注方法。 4.能针对不同形体选择适当的表达方法。
配置和标注局部视图时应注意: 1)如局部视图按向视图的形式配置应进行标注,如图 5-6 中的局部视图 A。 2)如局部视图按基本视图的形式配置,这时可省略标注,如图 5-7b 中的俯视 图。